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众所周知,儿童掌握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记忆,而增强记忆的最重要方法就是阅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合理利用教材,教会阅读方法
新课改以来,数学教材的设计越来越适合阅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让学生读通、读懂教材。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图片较多,文字较少。因此,适用的阅读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阅读的过程即是图片的讲解过程。
比如“认识形状”,教师会告诉大家这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个图形是长方形,学生这样读完后就知道了所学内容。“数的分与合”,教师也可根据图片带领学生一起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学生一遍看着教材上的图片,一遍读,读出来的同时也就学会了课程的内容。而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过程,则是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适用于数学的阅读。学生多读几遍应用题目,不仅知道了题意,理清了题目给出的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四则计算”的阅读,要求学生读算式的时候,直接将计算结果也“读”出来。可能刚开始有一定难度,但多读几遍,坚持下来就好了。这个阅读过程就是口心算的练习过程。
课改以来的新教材,除了学、做、议等栏目更贴近学生生活,还设置了“读一读”栏目。其中,有很多学生平时了解不多但非常感兴趣的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最近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来源介绍;有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教材“读一读”的内容设计,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其设计也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爱读,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数学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和喜欢数学阅读的重要保障。
多阅读,明白阅读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要靠补课,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现代教育研究发现:阅读的功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智力。所以,阅读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非常必要。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教师教会学生读数学课本,学生会读了,读懂了,这种“精神饥饿感”就形成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此外,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力增强了,学习感觉越来越容易了,成绩提高了,自然也就更加清楚和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就不再是短暂的、自发地喜欢阅读,而是会自我激励、天天阅读。或许,会有学生或家长觉得阅读占用了学生学习、休息的时间。其实,阅读和学习从来都不矛盾;相反,用阅读来替代传统的“题海”战术,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大量调查研究证实: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越笨,而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美国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研究发现:儿童阅读时,大脑左右两个区域一起运行;而成年人在阅读时,基本都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运行。对此,科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阅读的关键期,学生在14岁之前的阅读体验,对其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就担负着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
课上课下结合,养成良好习惯
课堂阅读是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 由于数学阅读与日常文字的阅读存在明显区别,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离不开课堂阅读。教师每节课可以拿出5分钟至1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阅读过程中,对于数学阅读方法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确保每一位同学都会读,读好。
课下阅读帮助养成习惯 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毕竟比较少,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要课下多阅读。其实,教师通常所留的预习作业就是一个阅读过程,也一个通读过程。学生在大略读过之后,基本就知道下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还能了解这些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知其大意。到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作用和意义。如此一来,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更喜欢阅读。同样,用课后阅读代替传统的反复做练习题,不仅学生更喜欢,也更科学,符合教育新理念。
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教师首先要疏通家长的观念,将新的阅读理念输送给家长,让家长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知道数学阅读比数学习题更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使家长真正无忧地配合学校,促使学生养好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当前,数学的课外阅读书也很丰富,如《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我身边的数学:巧破谜案》《无穷的玩艺:数学的探索与旅行》等。教师可将这些优秀课外阅读书推荐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根据学生实际选购或借阅,学生读完之后还可以与同学交换阅读。
总之,不管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应坚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家长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小学)
合理利用教材,教会阅读方法
新课改以来,数学教材的设计越来越适合阅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让学生读通、读懂教材。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图片较多,文字较少。因此,适用的阅读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阅读的过程即是图片的讲解过程。
比如“认识形状”,教师会告诉大家这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个图形是长方形,学生这样读完后就知道了所学内容。“数的分与合”,教师也可根据图片带领学生一起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学生一遍看着教材上的图片,一遍读,读出来的同时也就学会了课程的内容。而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过程,则是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适用于数学的阅读。学生多读几遍应用题目,不仅知道了题意,理清了题目给出的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四则计算”的阅读,要求学生读算式的时候,直接将计算结果也“读”出来。可能刚开始有一定难度,但多读几遍,坚持下来就好了。这个阅读过程就是口心算的练习过程。
课改以来的新教材,除了学、做、议等栏目更贴近学生生活,还设置了“读一读”栏目。其中,有很多学生平时了解不多但非常感兴趣的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最近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来源介绍;有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教材“读一读”的内容设计,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其设计也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爱读,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数学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和喜欢数学阅读的重要保障。
多阅读,明白阅读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要靠补课,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现代教育研究发现:阅读的功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智力。所以,阅读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非常必要。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教师教会学生读数学课本,学生会读了,读懂了,这种“精神饥饿感”就形成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此外,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力增强了,学习感觉越来越容易了,成绩提高了,自然也就更加清楚和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就不再是短暂的、自发地喜欢阅读,而是会自我激励、天天阅读。或许,会有学生或家长觉得阅读占用了学生学习、休息的时间。其实,阅读和学习从来都不矛盾;相反,用阅读来替代传统的“题海”战术,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大量调查研究证实: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越笨,而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美国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研究发现:儿童阅读时,大脑左右两个区域一起运行;而成年人在阅读时,基本都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运行。对此,科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阅读的关键期,学生在14岁之前的阅读体验,对其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就担负着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
课上课下结合,养成良好习惯
课堂阅读是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 由于数学阅读与日常文字的阅读存在明显区别,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离不开课堂阅读。教师每节课可以拿出5分钟至1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阅读过程中,对于数学阅读方法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确保每一位同学都会读,读好。
课下阅读帮助养成习惯 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毕竟比较少,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要课下多阅读。其实,教师通常所留的预习作业就是一个阅读过程,也一个通读过程。学生在大略读过之后,基本就知道下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还能了解这些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知其大意。到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作用和意义。如此一来,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更喜欢阅读。同样,用课后阅读代替传统的反复做练习题,不仅学生更喜欢,也更科学,符合教育新理念。
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教师首先要疏通家长的观念,将新的阅读理念输送给家长,让家长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知道数学阅读比数学习题更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使家长真正无忧地配合学校,促使学生养好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当前,数学的课外阅读书也很丰富,如《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我身边的数学:巧破谜案》《无穷的玩艺:数学的探索与旅行》等。教师可将这些优秀课外阅读书推荐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根据学生实际选购或借阅,学生读完之后还可以与同学交换阅读。
总之,不管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应坚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家长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