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一直在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花
  记得当我第一次学会打水漂的时候,我仿佛是发现了新世界。石头在水面上轻盈得如同蝴蝶一般飘飞起来,溅起如童话般的一连串水花:涟漪圈圈相扣,却乐此不疲。幽蓝的天空下,一切都散发着潮乎乎的温柔的气息,阳光把湖面结结实实铺满。我恨不得昭告全天下,只因为那份简单的自豪:电影里才有的动作,你们都不会!
  只是,当时那么激动的我,现在都快忘了那感觉。
  如同落花,虽花瓣风韵犹存,但终是落矣。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如果没有现在和将来,甚至没有过去,那还有什么能够证明你 “存在”呢?
  那,回忆究竟算是什么?
  拾花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会怀念。甚至,从不掩饰一些好人的瑕疵。
  他会怀念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世俗而善良的保姆阿长,对他关爱有加称得上“伟大”的师长藤野先生,命运坎坷的朋友范爱农,甚至是那个有些猥琐、自私、病态的长辈衍太太。他同样会怀念起往事:小时候读的《二十四孝图》,回想起来却觉得那些故事荒唐而虚伪;童年时去参加五猖会之前,被父亲要求背书学习,以至于最后去玩了都没有觉得很快乐;离开家去读小学,感叹旧时光逝去,但在小学的日子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乏味的……
  如同清早落下的花朵,傍晚轻拾,带露。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拾起。
  回忆成了经典。就像海浪面对礁石,即使明知会被撞得粉身碎骨,也毫不退缩,终成泡沫。而眨眼间,再次回到浅蓝色的海洋,继续漂泊自己的宿命。到了回忆的时候,都已变成短暂的美好,犹若那些年的五色时光。
  而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不覺间也会心一笑。我们深深地流淌在凌晨面前的黑暗里,忽然看到了明媚的自己:最爱的香草冰激凌的味道,放学后心心念念的动画片的味道,粉红色连衣裙的味道,与小伙伴们嬉戏打闹的味道,被妈妈打时反抗的味道,要写作业时苦恼的味道,棒棒糖弄脏了裙子不知所措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便是笑泪交织的回忆。我想,鲁迅先生在述说《朝花夕拾》的时候,便是满满的这样自豪又复杂的童年味道吧。
  我与鲁迅先生之间,隔的是几代人的童年;我与《朝花夕拾》之间,隔的便只有一页薄纸的童年。
  品花
  有人说,这本《朝花夕拾》,是“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确实不错。也许童年的鲁迅根本不会想到那么多,但那位高傲的拾花者,窥见了。于是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源源不断地无声咆哮着。作为“民族魂”,鲁迅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地思索着。
  印象深刻的是《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而去世,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鲁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但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着实让人恶心,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简直是巫医不分、草菅人命。那时鲁迅的童年依旧天真,但这样稚嫩的眼睛,又还能容下多少天真纯洁呢?
  记忆永远是以貌似完整的样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忘了些什么,却依旧以为自己完好的记得。而鲁迅先生,不过是用那份不一定完好的记得,换来不一定完美的揭露罢了,揭露得完完全全,显露无遗。
  于是仿佛能看见那样封建思想下的腐败的社会。如同,身临其境。
  如果回忆没有细细地品味过、思索过,那谈何人生?
  也许,我不懂成年的鲁迅;但也许,我略懂品味。
  流花
  比起战斗的勇士,做个拾花者或许更为长久罢。拾起自己和世人们曾经遗漏的落花,珍藏,并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如同曲水流觞,轻轻流淌着的,便是回忆。
  朝花,便可夕拾。
  回忆究竟是什么,重要吗?
  重要的是,它一直在。
  指导老师:汤根忠
  [【汤老师评】]
  作为读后感,本文颇有价值。首先,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将阅读时的触动、启发记录下来,“感”是重点,是重心。如果没有“感”或少有“感 ”,过多地引用原文,或将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那么,自己就被淹没在引述当中,没有了自我,文章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感”从何而来?联系生活经验,在名著与自己之间搭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自己走进名著,让名著走进自己。徐莎莎同学从自己“打水漂”出发,引出《朝花夕拾》,又在“拾花”部分,不忘拾起自己的“花”,于是,名著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可亲可敬。
  此外,徐莎莎同学的感受力求深入,《朝花夕拾》中有童年,有一个个鲜活的人,有时代,有传统,有喜怒哀乐。就像她在文中说的,如果回忆没有细细地品味过、思索过,那谈何人生?《朝花夕拾》拾起的,何止是花,何止是童年?
其他文献
春暖。草长。花开。  一池春水被微风吹皱了,漾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也漾开了久困在高楼里的人们的心。  于是,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孩子爱宠,来到湖边公园赏花嬉戏。  公园里早已是热闹非凡。穿上汉服在梅花下抚琴的清纯女生,依偎在湖滨长椅上呢喃私语的年轻情侣,相互搀扶着走在林荫绿道上的白发老人,一切都显得安逸而美好。最吸引人的当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人们和空中五彩缤纷的风筝。  瞧,这个小男孩放的是一只雄
期刊
花,似乎是一个和这里形影不离的词语,从踏进这座城的瞬间就漫进了心底。  干净的街道,仿佛刚被雨水冲刷过。两旁是一排木栅栏,棱角被磨花了,但破损的木墙却更有一番风韵。一枝艳丽的玫瑰越过围墙,在绿茵中一枝独秀。其实仔细一看,就会知道那只是表象——在绿丛中远不止它一朵,娇艳欲滴的花蕾被绿叶遮得时隐时现,更平添几分娇羞。  家家户户都养花。小楼前铺着一层薄草,刚刚修理过,露珠在草尖任风拂过,摇摇曳曳。绿草
期刊
魏金德,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坛新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 修改旧作:感受细节之妙  大合唱那些事儿  ◎2016级1班 包芯语  独唱  我对我们班的合唱,起初是连一点儿自信都没有的。选的是首英文歌曲,光那拗口的单词,就给全班同学来了一个下马威!更不用说男女和声的效果,这还没分声部呢,就唱得鬼哭狼嚎似的!严重的,该是我们班的男生。  首先
期刊
他是那座很远很远的山,但是某個时刻,我们的距离又瞬间被拉近。  不少人因《背影》中那位父亲吃力的背影而动容。他那么努力,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也许不是每个父亲都有过如此的做法,但我相信每个父亲都怀揣着同样一颗炽热的心。我也相信作者朱自清先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机会去拥抱那个背影,去奔向那座山。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有幸地拥抱这样的背影,因为那座山有时很远很远,远到你几乎看不清。很多人也许已经活
期刊
2016年, 《疯狂动物城》红遍了孩子的心。  观众内心的欢乐,伴随着主题曲《Try Everything》,在影院喷涌而出。  影片讲述的是在一个所有动物和平共处的动物城市,兔子朱迪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动物警察的故事。在这部动画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诸多人生的命题——理想与现实、失败与成功、放弃与坚持……这个故事隐藏在“小镇少女进城实现梦想”的经典故事框架之下,出
期刊
春, 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蘇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曾经描绘、赞美过春天。但不同的人面对春天的景和物却有不同的抒怀手法,也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感悟。正所谓:“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让我们一起品读名篇,披文入情,发
期刊
清明,假期;风和,日丽。  遇见老家,遇见林徽因,遇见《九十九度中》,遇见芸芸众生。  ——题记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直纠结疑惑于这句佛家用语。直到这次清明节,带着林徽因的作品《九十九度中》回到老家,在老家读着《九十九度中》,在《九十九度中》读着老家的人们,读着读着,心有所悟。  平凡的人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拼搏、挣扎,他们痛苦地期待着幸福。就这样如蜉蝣般卑微而又壮烈地了结了自己碌碌的一
期刊
最近又重读龙应台的《目送》,窗外寒风凌冽,笔底深潭微澜,心中悲欣交集。  她写父亲的故去,写母亲的衰老,写孩子的成长,写兄弟的离散,写朋友的悲欢,写渴求和放手,写挣扎和释然,写那段冷到无法触碰的岁月,写痛到不忍直视的伤口,写生,写死,写到最后,都只是空,只是苍茫而又荒凉的世间最无可奈何的虚空。我看七十四篇文章,看七十四次对话,看七十四段时光,看七十四声声声啼血、字字含泪的叹息,几乎每看一下,都要移
期刊
流水万丈是世上最宏伟最壮观的事物,春初新林是世上最新鲜最有活力的事物,春风十里是世上最自然美好的事物,但是所有這一切事物在我眼里都不如你的存在。  想起曾看过的一个短片。故事根据真人事件改编,串联起五个人物故事,无情地揭开了生活冷漠的一面。想买杂志的女孩被粗暴告知,她想要的杂志不卖。女孩失落走开时的独白:“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开车接电话被交警拦下的小职员的独白:“每个人都小心
期刊
她不快乐。她听说做好事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她无好事可做。  不知有多少次站在马路边,但从未见过要过马路的老奶奶;不知有多少次候在十字路口,但从未见过找不到妈妈的小女孩;不知多少次带着两把雨伞上学,但从未见过要问她借伞的同学……  她和别人不一样,她没有朋友。她再也不带两把伞,因为她此时此刻盼望的不是借别人伞,而是和另一个人同撑一把伞,聊聊天,哪怕是聊她最不想聊的内容。  千盼万盼,她盼下雨天。一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