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拟从备课环节、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有效性浅谈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小组合作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学第一节课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它可以打字、上网、玩游戏……”然后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困难。这时便可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及利用计算机能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电冰箱及手腕上的电子表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创造意识便在对计算机的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二、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再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另外还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关注
我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比如:讲“保存网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时,非常简单,只要执行菜单“文件”中的“另存为”就可以保存当前网页中的所有信息了。但是如果能够对此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另存为”真的能保存网页中的所有信息吗?如果该网页中有Flash动画,用“另存为”可以保存下来吗?如果我要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或有用的图片该怎么办?……这样不但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可忽视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经常被提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帮助学习,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才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总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小组合作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教学行为,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上无效、低效的教学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限制了学科的发展。那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学第一节课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它可以打字、上网、玩游戏……”然后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困难。这时便可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及利用计算机能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电冰箱及手腕上的电子表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创造意识便在对计算机的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二、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再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另外还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关注
我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比如:讲“保存网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时,非常简单,只要执行菜单“文件”中的“另存为”就可以保存当前网页中的所有信息了。但是如果能够对此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另存为”真的能保存网页中的所有信息吗?如果该网页中有Flash动画,用“另存为”可以保存下来吗?如果我要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或有用的图片该怎么办?……这样不但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也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可忽视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经常被提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帮助学习,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才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总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