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达到130亿元,而中小成本影片的表现让很多业内人士刮目相看。3月份上映的《观音山》,以1200万元成本的投入,最终博取8000万元的票房,并成功开启了一个新档期——“三八妇女节”档。暑期档的《孤岛惊魂》,则幸运地安排在热播剧《宫》之后上映,将电视剧的“粉丝”引导成为电影的目标观众群,主打杨幂的宣传牌,最终以500万元投入获取9000万元的票房,一举成为2011年暑期档国产片里的最大赢家。而在寒冷的11月份,瞄准“2011年11月11日”这个传说中的“世纪神棍节”上映的《失恋33天》,则又一次令许多“唯大片论”的业内人士大跌眼镜。没有大明星、没有大投资、没有大的宣传卖点,故事近似于一部单集电视剧,可是如果你去影院就会发现,根本买不到票!890万元的成本,最终“狂取”3.5亿元的票房。而同一档期还上映了三部好莱坞大片:《猩球崛起》、《铁甲钢拳》、《丁丁历险记》。可以说在大片“三面夹击”的围攻之下,《失恋33天》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轻松胜出,其中原因真的值得每一个中国电影人去认真思考。
  
  2012,观众的口味变了
  
  2011年带给电影从业者更多的启示就是,没有诚意、无法与观众实现交流、甚至打着大片的幌子却粗制滥造的“国产大片时代”终将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停滞不前,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钱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不懂行,不了解中国国情,不关心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就无法拍摄出具有良好票房收益和表现的电影。
  而对于中国电影观众来说,他们的口味确实变了。“大片”不能再轻易将一个很久不看电影的人“忽悠”进影院,或许也是因为上的当多了,观众也逐渐变得“理性”,毕竟80元一张的电影票,对普通中国人来说也不是随便就消费得起的。观众的主体构成也越来越清晰,年轻化、情侣化,已经成为某种趋势。而关注个人命运、关注情感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指向一个可能,那就是:中小成本影片不仅仅会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继续占据越来越多的产量比例,同时,在票房榜上以及投资人最看重的“投资回报率”榜单上,将要占据更多的席位。2012年会是中小成本影片的春天吗?或许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空想,很可能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一个关于“伯乐”
  和“千里马”的故事
  
  作为一类投资风险较小、题材内容限制较少的电影投融资形式,中小成本影片几乎是每个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必须经历的那一道生死关卡,但与此同时,中小成本影片无疑也是一片值得每一个刚刚入行的导演,去努力一搏的广阔天空。就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来看,可以说,但凡你有好点子,同时你又拥有将这些点子通过影像的方式,运用视听语言表达出来,那你基本上就可以坐等机会到来了。但是从零到第一部作品,还有一段艰辛且困难重重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你不仅要怀有圣斗士那种誓死都要拯救女神的坚定信念,还要有着远在星辰以外的好运气,但最主要的是,你需要一个伯乐,哪怕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的帮助与合作,都会带给你很多经验和启示。
  可以说,有幸遇到一个靠谱的制片人,或者一个经纪团队,你真的可以节省不少力气。很多青年导演之所以可以一部接一部地拍下去,而且拍出的片子还能被人看到,甚至有些收益,或许跟他背后的整个工作团队有密切关系。但与此同时,你又不可以放弃“一个人去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你的伯乐或许就是你自己。从什么都不懂,到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懂得如何找到投资人,如何找到发行渠道,如何与各行各业的陌生人打交道,或许你可能会说,这与艺术与理想有关系吗?但实际上,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有关系!而且是大大的有关系!
  所以,就像关注那些曾经感动过你的电影大师一样,关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积极面对挡在你拍摄一部电影之前的全部艰难险阻,你才有可能胜出。从单枪匹马到融入到这个大的产业环境中,你需要伯乐,你也要勇于承认自己就是某个伯乐一直梦寐以求的千里马的雄心壮志。关键的关键,你要为自己的梦想做出最大的努力!不怕面对惨淡的人生,甚至不怕面对2012的世界末日,有朝一日你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事实上,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必须经历一段处处碰壁的人生光景,每一个行业皆是如此。这样看来,电影圈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残酷。
  
  粮草问题
  
  再强壮的千里马都需要粮草才可以在草原上驰骋,如何找到粮草,这就成为一个问题。目前摆在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眼前的融资形式大约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自筹资金,尤其是你的第一部作品,俗称“处女作”。可能在这之前,你已经在毕业作品展上获得了一些奖项,甚至开始在一些片场做导演或者摄影助理,但是你并没有资本去找一个投资人,理直气壮地跟人家开口要求对方给你自以为是“神作”的作品投资。那么你就需要自己想办法,节省每一个铜板,发动亲戚朋友组织一场慈善募捐。不过在此之前,你最好草拟一个融资计划书,考虑到花费的每一个细节,越细越好,然后将这份计划书完整地整理和呈现出来,分发给你的每一个投资人,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给你投资。其实你正在培养的是一种基本的电影行业的从业道德:尊重你的制片人。毕竟,他们才是为你的梦想买单的人。通过自筹的方式获得资金的青年导演有很多,这取决于你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影片的规模,并不是说越多越好,因为在第一部就做很大的投入,无疑是在冒一种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有可能会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丧失拍片机会。所以从自己开始,学会制片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或者找一个靠谱的朋友,可以帮助你逐渐进入这个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尤其如此。
  第二种是找到一个有缘的投资人,也就是说真的有一个上帝派来的伯乐出现在你面前,然后对你说:我十分欣赏你的影片,我很乐意投资你的下一部作品。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完成处女作之后的青年导演身上。你可以拿着一张作品名片,去展示你自己。从第一部影片到第二部影片的过程,往往决定了一个青年导演的终身命运。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个阶段的跨越,你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去,或者再观望一段时间,转行也来得及,只是把拍片当做一种业余爱好,自娱自乐着也不错。但是请你相信,任何一部好作品都不会被浪费,任何一颗意愿拍摄一部美好影片的心也不会被辜负。当然一般投资人的身份可能来自其他行业,他可能压根不懂电影,只是有些电影的理想,希望可以有机会参与到一部影片的制作中去。这种投资多半不以营利为目的,片子的艺术性和作者个性的表达得到了某种尊重和保护,也绝非长久之计,但至少你的第二部影片终于有机会与观众见面了。
  第三种就是找到一个靠谱的制片机构,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可以长期与你建立合作关系。或者是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播出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可以认识很多投资者,甚至可以做到预售版权,你可以自己成立工作室,不用为某个老板打工,从而在艺术和内容上都较为独立和自由。有些导演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无法找到某一个固定的投资机构,但他只要想拍片,就会有人找上门来与他合作。这些人多见于在国外电影节上有过不俗表现的导演,比如娄烨、王超、王小帅等。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其作品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对于艺术院线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的作品恰好可以填补一部分的市场空白。事实上,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着力于拓宽海外电影市场,而往往在这方面,不一定大片就一定卖得好,常常是一些反映中国现实情况的、描写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影片会受到观众的喜爱。这些导演通常通过预售版权的方式,解决拍摄初期的融资问题。
  
   各式各样的
  “伯乐”面孔
  
  了解完了“粮草”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出现在中小成本影片市场中的各色伯乐的情况。事实上,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在逐年递增,新增影院从2010年的313家暴增到800多家,新增银幕数从2010年的1533块飞跃到8000多块,平均每天就有8块新增的银幕,整个市场的规模和容量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就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立方面来说,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状态。或许因为市场过于千变万化,谁都没曾想到2011年的大片境遇会这么惨,大家都急于找到一个百试百灵的投资方式,反而忘记了电影根本上只是一种内容产品,内容质量不过硬,再怎么用钱堆起来都无济于事。
  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其中又以可以同时具备较广的圈内人脉资源,以及较高水平的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制片人才的稀缺最为严重。用“稀缺”这个词并不为过,可以说,目前活跃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成熟制片人寥寥无几。私人资本的出现带动了一批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中低成本电影投资人的出现,但是就制片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仅有投资还远远不够,整个影片的成本如何控制,制作完成后如何进行宣传和发行,如何保证影片作为一个项目顺利进行。这一切几乎都需要制片人来统筹实现。
  目前,业内面对这种现象,也出现了几种态度和呼声。其一就是乱象丛生派。认为整个大环境就是乱象丛生的,没有章法,大家各活各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达到目的就是好样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可用来复制的发展模式。其二就是理性制片派。这一部分的人多半有着专业的金融方面的学科背景,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理应更为规范,投资更为理性,而在运作一个制片项目时,应该注重一定的专业性,不能胡来,将一部电影当做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运作,而不是拍完了拉倒。目前国内一些主流的制片公司基本上还都抱着一个这样的态度,比如华谊兄弟,未经严格审核和征求意见的剧本是不允许立项的。其三就是公益扶持派。这一派的目的在于通过基金会等一些公益的机构和招标形式,向社会公开搜集和推广中低成本影片拍摄项目,资助有想法的青年导演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基金会往往都是建立在一些私人资本的无偿资助上,本身也是一种被资助的状态,还无法完成某种独立运营以及自给自足,所以相对来说也不是十分稳定,存在着很多被动的干扰因素。
  
  “伯乐”与
  “千里马”如何相会?
  
  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青年导演来说,如何才能尽快地熟悉并了解整个大环境的发展现状,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问题说实话有点大。或者说,这更像一个人生命题。电影行业本身就有着与很多传统行业明显不同的地方,比如它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又不能忽视产品本身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电影从发明之初其实仅仅被当做一种街头杂耍的小玩意,但是作为一门诞生不过100多年的艺术形式,它的传播价值和思想价值魅力已经大大超过任何一种艺术。所以能够拍摄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其实是非常难的。而对于青年导演来说,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骄自傲,清醒面对现实,又不忘最初的梦想,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那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伯乐?如何能被伯乐相中?又如何把握一次宝贵的拍片机会?下面,《大众DV》杂志给你支上几招:
  1.多参加影展,多拓展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业内人脉资源,永远不要将作品捂在手里。能够拍出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一定要让观众看到。影展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我们也曾经在2012年的第一期中对于国内面向青年人作品的影展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和总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睹为快。
  2.努力拍好片子,注重个性表达,保证质量,好片子才是根本。片子好才有可能让伯乐看上你,换句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比如“老男孩”组合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前的几部MV作品的质量就乏善可陈,自然没有更多的反响。但是《老男孩》着实抓住了很多观众的内心,也因此陆续推出了《赢家》、《父亲》等微电影,并收到不错评价。
  3.树立制片意识。在一个尚且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制片人和制片团队和大环境里,要学会自己管自己。通过学习先进制片理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制片意识。比如在寻找播映渠道时,要主动地有意识地进入市场。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的很多影片中,除了院线影片,还有很多青年导演的作品,这些导演往往都是自己找到电影院,与院方签订放映合同,为自己的影片找到一条公映途径。
  4.有条件的,可以以工作室或公司的形式独立制片与进行发行宣传。比如去年的“青年影像论坛观摩周”上曾经放映过的《行歌坐月》,其出品人就是影片的摄影兼制片人刘汉成,他于2008年组建了广州遐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了投拍剧情片外,还包括纪录片、广告等多种影像产品。
  
  做自己最大的“伯乐”
  
  记得在采访赵晔导演时,当聊起拍片初衷,他反复重复的就是那句话:“就是太想拍电影了!”他几乎没有时间去想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好导演,有没有这个资格,有没有这份天赋,别人会怎么看待我,怎么看待我的作品这类的问题。于是怀着这样的“冲动”,他从一个学习动画的大四学生,变成了一名电影导演。
  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有着与赵晔一样的梦想,可也多半都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有多少人可以将心中的理想转化为行动,从脑电波到迈开双腿,支上三脚架,调节好光圈白平衡,再到剪辑台,挑镜头,上字幕。之后还要经历各种放映,见各种观众,回答各种问题,然后思考着下一部影片的主题,并且还能保持源源不断地有新鲜的创意产生出来。
  真的,这一切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请善待这个怀揣着热腾腾梦想的自己吧!乐观起来,不要像崔健唱的那样“情况太复杂,现实太残酷,谁知道忍受的极限到了会是什么样”。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伯乐”,让自己逐渐强大起来,在学习生存的同时,也学到勇敢和爱,或许这才是拍电影的最终意义。
其他文献
《百年新疆·老照片》是新疆电视台近两年来资金投资最大的一部纪录片,也是第一次使用全自主高清设备拍摄的高清纪录片。纪录片通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西方探险者在新疆地区探险考察时拍下的照片为切入点,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并记录百年以来新疆的发展,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    2011年11月的乌鲁木齐已经落下第二场雪,刚从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胜利达坂拍摄回来的《百年新疆·老照片》纪录片摄制组,还没有
期刊
本来想谈一个大的话题,例如论婚礼影像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地位演变,或者中国婚礼影像之未来展望,或者婚礼摄像师如何年入百万,后来觉得不靠谱。很多跟国际上的差距,就差在意识形态上。那么就说说我们“淼视觉工作室”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如果能对你有所触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下去吧。     踏入 影像行当    在2009年初,我辞职成为一名婚礼摄影师,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名气和口碑。在此期间
期刊
舞会视频的提供终端  BMD生产的ATEM系列切换台在操作过程中是非常具有亲和力的,在保证信号稳定、切换数据安全的前提下,ATEM 切换台不但可以适合EFP工作流程使用,还非常适用于VJ和其他视频工作者,面对讲座、学校多媒体教学、酒吧舞厅等的视频集成也是造价低廉、实用性强劲的视频工具。  这次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使用方式之一就是舞会视频的输出。视频的播放和显示环节作为营造舞会气氛的最主要手段,操作
期刊
中性灰度滤镜也称作ND滤镜,是我们日常影像拍摄工作中常用的光学附件。它在减弱通过光线亮度的同时,又不会对原始拍摄对象的色彩产生影响。  不久前,日本老牌光学厂商肯高推出了一款名为Variable NDX的可变中性灰度滤镜(以下简称为“NDX滤镜”),其密度范围可在ND2.5至1000之间变化。事实上,具备可变倍率功能的ND滤镜产品此前就已在市场上出现,为了检验肯高这款NDX可变中性灰度滤镜到底有何
期刊
影视作品按类型来分,可分为剧情片、纪录片、广告片、动画片和MV。由此可见,MV是影视作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电视台或在公共媒体中播放,也可以在互联网或3G平台上播放。它可以是特为歌手包装的精美的MV,也可以是为我们百姓打造的婚庆MV,甚至是平民自娱自乐的生活MV。   现在广大的DV爱好者已经不满足把DV仅仅作为一种记录工具,他们有更多的想法、更新鲜的创意想要体现在他们的作品里,MV就是一种极好的
期刊
随着中小成本影视制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制作者们对于画面质量的追求越发精益求精,在这一趋势下,外接高清监视器已经成为摄影师必备的拍摄辅助工具。前不久,瑞鸽光电针对高清单反视频以及高清DV摄像机用户推出了一款新型液晶监视器产品,即TL-S701HD高清监视器(以下简称“S701HD”),作为一款面向中小型影视制作者的高性价比产品,这款监视器的表现能否令人满意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初见印象  S
期刊
从2007年的《马乌甲》,到2009年的《扎赉诺尔》,再到2011年的《光男的栗子》,赵晔用了短短四年时间,通过三部长片作品,就完成了从一个热爱电影,一心就想拍电影的爱好者,到一个可以自由运用视听语言完成自我表达的电影“作者”的蜕变。关注人物内心情感、细腻挖掘影像语言与空间情绪的关系、启用非职业演员、目视远方的长镜头、自由而即兴的场面调度、静谧影调和颇具张力的人物情感关系,成为赵晔每部影片中持之以
期刊
看过电影《行歌坐月》的人,或许会暂时忘记它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高中毕业以后,女孩“杏”没有像很多同龄人那样选择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而是回到家乡,与父母住在一起。她喜欢上一个叫做“飞”的男孩,但是飞常年在外打工,偶尔回家一趟,还带回来一个女朋友。飞的女友不习惯乡村简朴的生活,离开了他,杏于是有了和飞在一起的机会。可是飞依然不安心待在家乡,杏决定与飞一起去外地打工,却遭到家人强烈反对。情急之下,
期刊
不同风格的训练营  在此之前,我曾经参加过德国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项目,东京的训练营和柏林的训练营的确有着一脉相承的属性,从他们的节目框架到具体的行政执行方面感受,日本人的细心程序令人诧异,和2010年的“东京下一代大师”相比,2011年的节目设置也有很大的自我更新。  2011年组委会取消了所有晚上的安排,这让我们有更多时间看电影,大概整个一周时间,能看到10部左右的电影;训练营最为重要的环节是
期刊
调色,是非编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原始视频素材的画面色彩和影调进行校正,以符合影片的风格,不同影片题材迥异,需要导演按照创作设想指导后期制作人员进行色彩倾向的调整,因为色调也是引导观众视觉情绪的关键内容,恰到好处的色彩,对影片的视觉心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始素材的画面,一般都要利用严格的白平衡,控制画面色彩的正确还原,很少有在拍摄环节就直接进行色彩校正的,那样会失去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