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常出现慢性心力衰竭(CHF)和心律失常,这两种情况常同时出现又互相恶化。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且危害性大,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是无症状的、良性的,也可以是有症状的、恶性的和致命性的。

其他文献
患儿男性,6岁,因腹痛、腹泻、胸闷不适半天入院。4年前曾患“川崎病”。急查标准12导联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呈Or型,伴ST段斜上行抬高0.1~0.3mV,同时可见Ⅰ、aVL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0.2mV等相应改变。心电图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一  人们说,蒲之风,竹之雨,荷之露都是世间极美的景致。可若与稻花相比,还是少了那么一点人间的烟火气,尤其是圩乡的水稻之美,应是人间的绝品。黄菊倚风村酒俗,柴门临水稻花香。圩乡不知从何时起被贴上了鱼米之乡的标签,可又确确实实名副其实。  在圩乡,每年冬季,从清冽冽的沟渠中捞起的淤泥,堆晒田角,来年春上敷撒田间,积年渐厚,形成独特的耕作层,稻禾生长便有了滋养之源。所产稻米,米粒椭圆,如冰似玉,柴火土
期刊
患者男性,39岁。于2004年9月29日夜间11点左右无诱因突发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约15min后急送入北京某医院,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图1),电击7次后恢复窦性心律,2日后恢复意识。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复律后心电图表现为V1~V2导联ST段自J点开始呈下斜型抬高达0.2~1.2mV,V3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的马鞍型抬高达1.6mV,T波倒
目的评价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消融术前1~3d、术后3个月静息时窦性心律下左心房容积指标、二尖瓣口A波速度峰值(VA)及左心房射血力,分析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结果消融术后反应左心房辅泵功能的指标左心房射血力、V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左心房总排
大河,卧在村庄旁,像一只小山羊歇息在农家的场院上。  村庄里的每个孩子,把这条大河看作自己的天地。  特别是在夏天,河滩上最热闹。我们像一只只青蛙,在河岸蹦跳欢叫。大河水的清凉气息渗透进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里,身心舒畅极了。我是个胆小鬼。我面对流淌的河水,“淹死”这个词总会在头脑中闪现。我大多时候坐在河滩上的树荫下看伙伴们在水里学游泳和玩打水仗的游戏。有时,我让邻家姐姐教我游泳,或者拿着一个木盆在浅
期刊
心电图的诞生已逾百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与研究,已成为心律失常诊断的一个主要手段。1969年希氏束电图记录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新纪元。令人兴奋的是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技术的开展,给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一些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经导管消融获得了根治。
超常传导人们对超常传导(supemormal conduction)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912年Adrian和Lucas在对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中发现了“超常应激”现象;嗣后,Lewis和Master等在1924年报道1例高度房室阻滞患者其传导功能发生“超常”暂时性改善的现象,提出了“超常传导”的概念。当时的超常传导概念涵盖了许多心电图表现,诸如韦金斯基现象、裂隙现象、房室结双径路以及房室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人,要和他来一场旅行;我说,要了解一个喜欢的人,要和他一起去他的家乡旅行。于是,在江南春花都已凋敝的时节,来到了晓梅的家乡,山西晋城陵川县。  我和晓梅同岁,她在北京,我在江南,第一次见面是在东莞,她有着真诚的笑容,从内到外透露着知性。  当我真正站在陵川这片土地的时候,有点恍惚不真实感。身边的晓梅,时尚的外表,充满了大都市气息,她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吗?汽车穿行在太行山,随行的当地
期刊
期刊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增加栓塞及中风的危险性。胺碘酮是房颤复律的常用药物,培哚普利(peridopril)是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的转复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面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