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屿及其上下游沉积物中23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和风险

来源 :地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了粗放式电子垃圾拆解区环境中的高浓度重金属污染,但对其是否迁移并影响周边、上下游地区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选取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贵屿所在的练江进行沉积物采样并分析了其中的23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练江贵屿段沉积物中Co、Ni、Cu、Zn、Y、Mo、Ag、Pd、Cd、Sn、Sb、Hg、Pb和Bi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上下游,但Li、Be、V、Cr、Mn、Fe、As和Ba的浓度与其上下游没有显著差异.贵屿沉积物中的金属污染存在显著的点位差异,这与其沿岸所从事的拆解活动类型不同有关,其中酸洗点附近浓度最高.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练江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模式以Mn和Ba为主,其次是Cr、Pb和V,该模式对练江多数样品(60%以上)的浓度贡献比例大于40%;贵屿污染模式则以Cu为主,其次是Ni、Pb、Mn和Zn,该模式对贵屿及其下游部分样品有较高浓度贡献比例(51.8%~90.6%),证实了贵屿的高浓度金属污染可向下游迁移并造成影响,尤其是酸洗区.相比之下,露天焚烧所造成的污染迁移和影响相对有限,这可能与金属的赋存形态有关.根据地累积指数结果,练江流域沉积物中23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为Sn、Sb>Bi、Cu>Mo、Zn>Ni>Pb,80%以上样品中的Sn和Sb处于偏中度污染及以上级别.所有样品中As、Mo、Sn、Sb、Pb和Bi的内梅罗指数均大于1,说明其在练江流域呈现富集状态,污染程度较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练江所有沉积物样品均处于重金属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练江77.4%的样品潜在生态风险值为极高级,19.4%为中度或较高,仅练江源头为低风险级,大部分沉积物中的Sb污染都处于很高的生态风险级别.鉴于多种金属元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其在练江水体的污染及迁移需要引起持续关注,尤其是Sb、Cu、Ni和Pb等,贵屿及其下游部分地区需采取合适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
其他文献
地表信息提取是地理国情监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本文选用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针对分类样本数据少这一问题,在对2015年和2017年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优化处理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分类的先验知识,以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方法,以及基于VggNet-16和ResNet-1
为解决测绘类专业全站仪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实验内容少、教学方法滞后、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和不足,培养新工科背景下测绘类专业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全站仪实践教学优化改革的详细措施,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几方面内容。通过增加开放性创新型实验项目、以赛促练、个性化培养、线上视频教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联合、建设标准化实验场等一些措施,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贴合企业生
本文针对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快速构建与城市级海量三维数据渲染调度需求,深入研究了轻量化CIM构建核心技术环节,从CIM快速构建、模型轻量化和三维立体空间索引3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某地级市场景为例,对关键技术可行性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关键技术成果能够满足城市大批量三维模型快速建设以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需求,提高了全空间模型渲染调度
四川木里县梭罗沟金矿床是甘孜-理塘金矿带上目前已查明资源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但是其矿床成因研究薄弱,制约了深部找矿勘探工作.本次研究对其赋矿岩石和含金矿脉的锆石U-Pb年代学、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的硫、铅同位素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梭罗沟金矿床赋矿岩石的锆石U-Pb年龄为(252.8±2.3)Ma(MSWD=0.4,n=18),指示赋矿岩石为晚三叠世曲嘎寺组碎屑岩基质中的晚二叠世玄武岩岩块.含金矿脉碎屑锆石U-Pb年龄具有4个较明显的峰值,分别为119 Ma、255 Ma、526 Ma和962 Ma.最年轻
针对2018年8月至9月重庆市江津城区的臭氧(O3)污染过程,开展了连续34 d大气挥发性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O3污染过程与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特征,并对VOC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O3超标日VOC浓度的一次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受夜间交通、溶剂和工业使用行业排放影响,VOC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趋势;夏季江津城区VOC浓度均值为(33.5±12.5)×10?9,各类VOC浓度排序为烷烃>含氧有机物>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对VOC的O3生成潜势(OFP)进行估算,烯烃和芳香烃对O3生成潜势的
制约高温过程中Ca同位素研究的因素主要有分析技术、储库端元和分馏机理.随着质谱的发展和双稀释剂的应用,分析技术已经能很好地满足高温过程同位素示踪的要求,但是目前对于储库端元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而分馏机理也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完善不同储库端元的Ca同位素组成,厘清Ca同位素分馏机理势在必行.全硅酸岩地球作为最重要的Ca储库,前人研究表明,其Ca同位素组成在0.94‰~1.05‰之间变化.Ca—O化学键能的强弱是造成矿物间Ca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温度和矿物组成差异也会引发Ca同位素分馏.热扩散和化学
在霍尔效应法测螺线管磁场的基础上,根据无损探测漏磁检测的基本原理,利用DH4512型霍尔效应螺线管实验仪,将完好铁管和缺陷铁管磁化后,分别对它们中轴线上的磁场进行测量,通过二者中轴线上磁场的分布图像对照以及实验测得的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缺陷铁管瑕疵的位置.
贝塞尔光束因其迥异于普通光束的性质而备受关注.传统的教材对于这种光束干涉成因叙述很少.本文通过对双棱镜光场的思考引入对贝塞尔光场形成物理机制的讨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产生该光束的实验装置的物理依据,最后通过详细的数值模拟,对此干涉机制给出了科学的阐述.通过本文的探索研究将为贝塞尔光束在基础物理教学方法和理论分析方面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基于PM_(2.5)(Fine Particulate Matter)浓度、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Coverage,VC)、土地利用等数据,借助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本次研究分析了典型氟化学工业园区周边不同植物及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全氟羧酸(perfluorinated carboxylic acid,PFCA)的含量、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PFCA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浓度范围分别为9.6~160 ng/g和7.2~300 ng/g.根际土壤(rhizospheric soil,RS)和非根际土壤(non-rhizopsheric soil,NRS)中PFCA的浓度比值(cratio=cRS/cNRS)显示,PFCA并未呈现出根际富集效应.PFCA在植物地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