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高加索主题创作中的民族主义情绪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a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莱蒙托夫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对高加索的描绘是他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细细品读这类作品时,我们发现这其中透出作家高加索问题上浓郁的民族主义情绪。本文运用具体的民族主义理论,重新阅读莱蒙托夫的高加索作品,具体分析作家作品中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这种情绪是怎样影响他的文本结构的。
  关键词:莱蒙托夫 民族主义 高加索 落后 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莱蒙托夫是俄国19世纪的著名诗人、散文家、剧作家。他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共留下了400多首抒情诗、20多首长诗以及数篇小说、戏剧等。在这些创作中,叙述高加索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说到高加索,它北起俄罗斯南部的顿河——库马河一带的洼地,南抵中东的亚美尼亚高原,西临黑海,东至里海。在这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0多个民族。诗人小时候曾三次到高加索矿泉疗养,后来又两次被流放到高加索。这些经历凝结成了诗人特殊的高加索情结。
  他的创作极其关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莱蒙托夫热爱的是高加索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对少数民族地区野蛮落后的山民,他是以一个文明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他认为俄罗斯民族和高加索的少数民族,分属于“文明人”和“自然人”两个世界。
  
  一 对自然风光和民俗的热爱
  
  童年三次高加索的游历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影响。捷列克的河水,玛舒克山麓,五峰城那美妙的自然风光,附近山民们那奇异的风俗习惯……莱蒙托夫总是这样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分看到的景象:“我无忧无虑地徘徊在你的山谷中……儿时我曾用畏缩的脚步,攀登过你的这些高傲的山峰,他们好像阿拉的崇拜者的头,缠裹着洁白的冰雪的缠头巾。”
  诗人回忆自己在高加索见到的一切时,宣称高加索的群山对他来说是“神圣的”。幼年的游览让诗人爱上了高加索,而且这爱日久弥深。在抒情诗《高加索》中,诗人又将自己对高加索的怀念比作对早逝母亲的思念:“在童年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母亲/但我恍惚听得,当艳艳夕阳西落/那草原,总向我把铭心的声音传播/就为这,我爱那峭壁险峰/我爱高加索/山谷啊,同你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足见诗人对高加索的爱之深、爱之真。
  高加索虽有诗一般、画一般天然的峡谷、清泉,但终究是荒僻和凄凉的。这里自古就以漫长的严冬、与世隔绝的环境、遍地的沼泽以及如烟的战争等恶劣条件,而被当作流放地而闻名。莱蒙托夫也曾受沙皇的迫害,被流放此地。但他并没有因被流放高加索而抱怨,凭儿时对高加索的美好印象,莱蒙托夫在被流放到那里时甚至还自得其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情愿留在这里(指高加索),因为很难找到比格鲁吉亚更快乐的地方……我蛮喜欢这种生活。”
  想不到对高加索的深切怀念,多年后竟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固然喜悦和激动,就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诗人仔细打量着高加索,热烈奔放地将其描绘:“曾经是小孩子,而今是放逐者,对你的致意感到兴奋和快乐……,我在这南国的地方,将尽情地幻想着你,向你歌唱。”
  马克思说过:“关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寥寥无几。”高加索大自然的美景是莱蒙托夫创作的底蕴。
  叙事诗《契尔克斯人》中这样描写“山里的太阳已经隐遁/峡谷中笼罩死寂之梦/辉煌的霞光渐渐熄灭/远方传来持续的轰鸣”,这既是自然景色描写也是在渲染气氛。
  在小说《当代英雄》中,毕巧林这个似乎对爱情升温快降温也快的贵族青年只有对高加索的热情是恒定不变的。“五峰并峙的别式塔山”、“高耸的玛舒克山”,那里“空气又清洁又新鲜,像是婴儿的接吻;太阳绚烂,天际澄蓝”。无怪乎毕巧林兴奋不已,感叹“住在这种地方真是快活呀”!特别是毕巧林在决斗前,他面对高加索那清新、欢快的晨景时,已不为决斗而压抑和畏惧,看了大自然的美景他具有的只是惬意和放松,心想:“在这一刻我比往常更喜爱大自然了。我是怎样惊喜地去欣赏那在宽阔的葡萄叶上颤动着和反射着千百万虹彩的每一滴露珠啊!”高加索成了毕巧林最值得信赖的沉默的朋友。
  诗人对高加索的情感不单反应在毕巧林上,而且在叙事者“我”身上也真切体现了这种感情。看到的科依沙乌尔山麓夜下大雪纷飞的壮观景色,“我”不免留恋驻足。在登古德山时,“我”感慨道:“想到我这样高高地登到世界的顶上,心里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但是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自然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后天压在身上的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
  这何尝不是诗人自己切身的体会呢?在古德山上俯瞰下面的柯伊索尔谷地、如银线一样的河流、绵延不绝的山脊和闪耀着玫瑰色光辉的积雪时,“我”发出了“使人真想在这待上一辈子”的感慨。这和诗人的流放时期重见高加索大自然的心情也是一致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吸引了他一次次热情地描绘和赞赏高加索呢?追根溯源,莱蒙托夫是个贵族青年,厌倦了现代文明给大都市带来的喧闹与浮华,他那疲惫的心灵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释放。其次,随着莱蒙托夫的逐渐成熟和知识的积累,诗人的眼界开阔了。
  他接受和深入了解先进的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现代文明的看法:他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奢靡的生活,对当时俄国的文明弊病产生了不满情绪。而当时的高加索还保留着一种没有被这种现代文明破坏的原始状态。因此莱蒙托夫很迷恋没有被现代文明所破坏的高加索,不时地去亲近它。
  
  二 以文明的眼光看待“自然人”
  
  莱蒙托夫一向是以贵族的文明进步人士自居。虽然高加索地区是莱蒙托夫憧憬和向往的地区,可当他被流放到高加索,真正深入到山民中的时候也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这些少数民族的落后与野蛮,和那里美丽的自然景观完全不相称。诗人是以一个文明的俄罗斯民族的身份来看待这些自然状态下区的少数民族的人的。他认为这个地区的人群落后于文明的俄罗斯民族。
  1、生活的穷苦与闭塞
  高加索山脉大部分时间高山上积雪,路面结着薄冰,气候比较恶劣,导致这个地区长期经济落后。关于山民的贫困,莱蒙托夫在《贝拉》中描写过奥塞梯人的生活环境。“这个石头房子的一面是依附在崖壁上;三级又湿又潮的台阶通道它的大门口……风把烟从屋顶上的窟窿倒灌进来,在四下里弥漫成浓厚的烟幕,使我许久都分辨不出附近的东西……”
  这段朴素凝练的文字,可以说达到了某种纪实摄影的效果,把牛棚间作下房,表现出了高加索的山民生活条件恶劣,衣食无着。高加索的山民过的是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伊斯梅尔——贝》中村姑萨拉这样劝她的爱人留下:“我们住所小/俄国兵不会来触动——/抢什么——马只五六匹,还有几件粗俗衣裳?”这些落后的边远地区俄军甚至都不懈于触动,正是这种与世隔绝,没有与文明交流才导致他们那个地区的贫穷与落后。从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高加索少数民族的贫困,而莱蒙托夫则以俄罗斯优等族裔自居。
  2、性格粗野、品行恶劣
  这些自然状态的少数民族贫穷闭塞,很少受过教育,所以山民们的性格大都粗野,骨子里除了恶战就是掠夺。诗人认识到这些人尚属蛮夷,高加索地区是尚未开化之邦——“战争是他们的本性”。
  在《伊斯梅尔——贝》中,诗人这样讲到:“那些深谷大壑的种族是蛮勇的/他们生于秘密的抢劫中/长在残酷、不寻常纷争中。”那位列兹金老人讲到他全家靠抢劫为生:他们用匕首和子弹的威胁换来食物,从畜群、村落里抢走各种马匹。“全家只靠抢来的东西和银钱/他们到处给别人带来恐惧/偷盗、抢劫——他们什么都干/他们所怕的只是光天化日……”
  虽然儿时对高加索大自然的印象历历在目,但当诗人真正走进去了解这个地区时,却发现没有被文明社会“污染过”的“自然”并不是那么完美,那些山民也是没有被文明“开导”过的粗人。
  《当代英雄》中的马克西姆讲:“就拿契尔克斯人来说吧,他们喝够了布扎,就拿起刀来械斗……只要你走出围墙一百步,就会有个毛发蓬乱的恶鬼在那等着你,你一走神,就有一根套索套住你的脖子,或者一颗子弹射进你的脑袋。”还有“契尔克斯人可是偷东西出名的:只要有什么东西能顺手牵羊,他们不拿就手痒”。在这个地区冲突、偷盗、抢劫、赌博、酗酒是家常便饭。
  在《当代英雄》中特别描绘了山民和文明的俄罗斯人之间的较量。阿扎马特和卡兹比奇这两个山民所崇尚的,都是原始生活方式最看中的“野性的力量”,他们的行为方式更符合自然法则。毕巧林、叙事者“我”等是文明的代表者。在文明人与自然人的较量中,毕巧林凭借自己的智力优势为文明一方获得了胜利——夺人所爱来排遣自己的厌倦,而处与弱势的自然一方的几个人纷纷失败:卡兹比奇失去了心爱的马和恋人,阿扎玛特失去了安宁和亲人。在文明的俄罗斯人和高加索的“自然人”的较量中,“文明人”获得了成功。山民那些看似孔武有力的生活方式,经不住文明世界的轻微碰撞,成为头脑和智慧的受难者和牺牲品。
  莱蒙托夫更辩证地用形象的逻辑向人们警示:文明人需要回归自然,但自然人更需要奔向文明,否则将永远逃脱不掉受文明之惠的人的愚弄和悲哀的结局。高加索那里美丽风光和处于“自然”状态的山民及不相称,他们这种宗法式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要受到文明世界的冲击,那美丽宜人的地方应归文明的俄罗斯人来管理。莱蒙托夫认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是必然要被文明的俄罗斯民族所取代的,高加索合于俄罗斯是历史的必然。
  当时俄罗斯向高加索扩张。诗人在高加索服役期间还亲自参加了讨伐高加索的战争。他把征讨那里看作是文明世界对落后地区的恩泽,甚至认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在1840年的信中写道战争的细节:“对方(指被征服的高加索山民)在战场上留下了六百具尸体——看来战绩蛮好!我已经尝到了战争的滋味……”
  在抒情诗《瓦列里克》中诗人描写战争:“听!远处响起了枪声!嗖地飞过一颗流弹……多好听……但在这些骁勇的厮杀里,有的是逗乐,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常在凉爽的夜晚,尽情地欣赏他们的对击,没有一点残忍的激动,好像观看一场芭蕾舞悲剧……”诗人对被征服的落后少数民族人们几乎没有怜悯和同情。他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优等民族,这些山野困民抵不过文明民族的打击,只能是俄罗斯的臣民。
  长诗《契尔克斯人》中描写的契尔克斯族和俄罗斯的交战,虽然契尔克斯人作战勇猛,但他们简陋的“短剑”、“利箭”是敌不过“俄罗斯人的炮弹”的。
  在他的长诗《童僧》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提到一块墓石上刻着的格鲁吉亚沙皇在“某年把自己的人民交托给俄罗斯”的题词,“上帝的洪恩厚泽便降临到/格鲁吉亚!——它从那时候起/便在林苑的阴影里开了花/而在友谊的刀剑的保护下/不再怕外来的敌人的欺压”。
  这里“友谊刀剑的保护”指的是俄罗斯民族对其的征服和统治,这种统治是上天赋予格鲁吉亚人的恩泽。莱蒙托夫认为俄罗斯是来保护恩泽这些落后弱小的民族的,以此确认俄罗斯对其他少数民族族裔地主导,这些高加索少数民族归合于俄罗斯,才能保障不受其他外地的侵犯,有利于高加索地区的发展。俄罗斯军队对于这些土著民族来说不是破坏者而是恩人。
  
  三 总结
  
  莱蒙托夫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高加索土著民族上。一方面,对高加索的自然美深深赞叹,另一方面,看到了这些土著民族的“自然人”愚昧落后,归于俄罗斯这一优等族裔是大势所趋。而俄罗斯民族在组成俄国的各个少数民族中长期作为统治者自居,像莱蒙托夫这样“文明”的俄罗斯人在实际生活和心理意识上居于一个及其特殊的优势地位——即俄罗斯民族优秀论。
  
   参考文献:
   [1] 陈新宇:《莱蒙托夫的高加索情结》,《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12期。
   [2] 林精华:《民族主义的意义与悖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王学,女,1982—,河北唐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工作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
   马俊丽,女,1981—,河北衡水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
   权千发,男,1977—,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患肿瘤者超过200万人,死于肿瘤者为150万人(此数据不包括农村边
摘要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描述了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及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妇女在苦难中对有尊严生活的追求。本文分析了茜丽等黑人妇女追求解放的过程,强调了黑人妇女要团结互助、互相鼓励,从而树立黑人妇女的自尊意识;赞扬了黑人妇女在苦难中奋起反抗、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敢行为;阐释了妇女解放思想、自尊自信、积极生活的态度对现代妇女生活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紫色》 黑人妇女 歧视
这位有着多个头衔的男士,是广州百丝服饰集团的总裁周国兴,也将是国际狮子会慈善机构广东省分会蓝天服务队会长。这两个重量级的头衔,决定了周国兴不平凡的生活,他将服饰时尚
仅用3年时间便开拓了同行10年的市场,成为国内首家在欧洲上市的卫浴企业。而今,带着海归的智慧和实力,中宇正勤耕国内市场,以国际标准建设民族品牌 Only 3 years has opened
西德尼·谢尔顿是世界上唯一集奥斯卡奖、托尼奖和爱伦·坡奖于一身的作家,前17本小说全部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本文旨在探讨谢尔顿小说的魅力所在。 Sid
“哈莱姆文艺复兴”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首府”哈莱姆为中心,以复兴美国黑人民间文化遗产、表现种族自我、反对种族歧视和振兴美国黑人文化为主要内容,在保持
无锡威孚有10个控股公司,四家中外合资企业,产品主要覆盖的是常规动力。所谓的常规动力就是柴油、汽油发动机,我把它叫常规动力,包括进口系统产品、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尾气后
美国当代作家E·L·多克托罗以其个人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他在作品中将小说与音乐完美地结合,不仅展现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增强了小说的深层内涵。《拉
术后伤口久久不愈合,恶心、呕吐一阵阵涌来,放射线局部照射下的皮肤在一层层溃烂,白细胞急速下降,浑身无力,贫血,脱发……做过手术及放化疗的肿瘤患者,都对以上的经历心有余悸。传统的肿瘤治疗思路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这就是过去临床上常见的“过度治疗”,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现代肿瘤治疗理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即注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日前,来自福建明溪的78岁老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癌症研究所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纳入141篇文献,涉及肿瘤患者282137例,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个单位,食管癌、甲状腺癌、结肠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