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和他笔下的枝头小鸟

来源 :雪豆月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风眠(1900-1991) 原名林凤鸣,广东省梅县人。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一代宗师,当代杰出的艺术巨匠。1919年与徐悲鸿同期赴法国留学。1925年回国,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杭州艺专教授。
   他是一位不幸者,在多灾多难中出生,在异国他乡中漂泊。他是一位大画家,创办艺术学院,培养出一大批艺术名家。他就是当代杰出的艺术巨匠——林风眠。
  
  
   林风眠非常喜欢画小鸟,他笔下的小鸟个个姿态生动,有的活泼,有的呆萌。画中的树枝上,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
   林风眠画的小鸟,都是黑色的。在中国水墨画里,非墨即白。他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西方油画,对色彩极为敏感,落在宣纸上,枝叶有青有黄,可那一只只小鸟,依然只穿黑衣裳。黑色,有天然的肃穆感。林风眠画的小鸟,从轮廓的勾描到鸟身的涂染,一黑到底,但却十分灵动。
   林风眠曾回忆,“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山村里……童年的时候,在小河里捉小鱼,在树林中捉小鸟,养一些小鱼和八哥,是最快乐的事情。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对山上的树,山间的小溪,小河里的石头,都很热爱。”
   “我生于倒霉的庚子年”,晚年的林风眠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国进入了动荡不安的二十世纪。
   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山村的一个石匠家庭,自小就对绘画颇有兴趣。他对中国画中的山水和花鸟非常着迷,七八岁时就照着《芥子园画谱》学画。没事的时候,会守在祖父身边,帮助祖父磨凿子、递榔头,看祖父在石碑上刻图案花纹。
   后来的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刚满八岁的林风眠拿着从祖父那里讨来的几枚铜板,购买了一张彩票。这彩票是清朝光绪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赈灾而发行的“签捐票”,面值六枚铜板。三天后彩票开奖,林风眠的“小赌注”博得头彩,高中一千大洋。正是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林风眠一生的命运,也让他得以开始自己的学业。
   1915年,林风眠考入名校梅州中学,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他常常给林风眠的作品打出120分,同学们都极不理解。梁伯聪说:“你们画的与我一样好,可得100分;他比我画的还要好,自然是该得120分。”
   19岁的林枫眠,就这样带着两百大洋奖金,从上海出发,奔赴巴黎学习美术。意气风发的他,一边做油漆工,一边学习绘画。1921年9月,林风眠在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引荐下,拜在著名的油画家科罗蒙门下,学习油画。
   “因为是中国人,到法国后想多学些中国没有的东西,所以很用功地学西洋画,素描画得也很细致。”林风眠回忆说。
   有一天,杨西斯特地来巴黎看林风眠,让他把作品拿出来看看。杨西斯看后很不满意,批评他学得太肤浅了,“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优秀的传统!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他还说,“要做一个画家,就不能光学绘画,美术部门中的雕塑、陶瓷、木刻、工艺……什么都应该学习,要像蜜蜂一样,从各种花朵中汲取精华,才能酿出蜜来。”
   就这样,林风眠在外国名师的指点下,在巴黎的东方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里,带着笔和纸,啃着面包,对着东方的古董鉴赏和临摹,学习着中国自己的艺术。
   1924年,“中国美术展览会”第一次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引起了轰动。此次展览中,林风眠参展的作品最多,有14幅油画和28幅彩墨画。就是在这次展览会上,他与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相遇。蔡元培邀请他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
   这让林风眠兴奋不已。1925年冬,离家多年的游子怀着满腔抱负回到祖国。同年3月5日,林风眠出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就这样,他成了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年轻的艺术院校掌门人,同时兼任教务长和西画系主任,不久又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
   然而,在当时时局和旧学传统的压力下,做了一年多校长的林风眠不得不辞职南下杭州。这一次他又被蔡元培推上了中国第一座高等艺术学院——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之位。他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从此,林风眠开始了他在杭州最得意也最惬意的十年岁月。这里远离嘈杂,远离政治,他终于可以实践“调和中西艺术”的理想了。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中外艺术精英追随而至。在他的直接授业下,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等一大批学子在此起步,走上了艺术之路。
其他文献
上午,杨米告诉我,蛙叶槽里的荷花要在秋天的时候挖出来放水桶里,拎到室内养着根,春天再种到槽子里。要不然,荷花在外面会被冻死。而池塘里的荷花因为塘泥多,根扎得深,冬天根冻不死,春天照样长出叶子来。每年,都是奶奶带着她挖。因为奶奶弯腰费劲,需要杨米帮忙。今年这情况,估计要杨米自己挖了。   “姐,以后我像奶奶一样,每年都在槽子里给你养荷花,你随时回来看啊!”   我点点头,从头上摘下漂亮的粉色发卡
期刊
从赤脚医生到工程院院士,她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是中国人工肝技术的开创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前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她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丈夫——李兰娟。   李兰娟,今年73岁,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患有眼疾,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家用。她的求学之路甚是坎坷,一度没
期刊
暑假的每个夜晚,爸爸都会带我到公园里进行脚伤后的康复行走练习,我喜欢在月光下和爸爸散步。   夜空中皎洁的明月像个玉盘镶在满天星斗之间,如水的月光洒在小路上,爸爸牵着我的手,慢慢地走。透过月光,路边郁郁葱葱的小树都戴上了银冠,慢慢地我们来到小池塘边。映着月光,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走近看,水底边缘还有奇形怪状的鹅卵石,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几朵艳丽的荷花
期刊
地点:玛琪家中   人物:玛琪、琼斯太太(玛琪的妈妈)、教学视察员      【第一幕:教学视察员带着一整箱工具,敲门登场。】   (配乐:“咚咚”的敲门声)   视察员:琼斯太太您好,我是机器视察员,我来为您检查机器。   琼斯太太:您好,快请进。   (视察员微笑着看了看玛琪,开始检查机器。)   (配乐:修理东西的“咔咔”声)   玛琪:(在旁嘀咕)希望他拆开以后就不知道怎
期刊
人和动物是什么关系呢?你可能会说,人和动物非常不一样,字典上也说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而且人还会说话会写字。所以人类才有了自己伟大而独特的文明,就像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写的那样:“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好像也没那么大。比如,人和动物一样,都要吃饭,都会有竞争,也都有喜怒哀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用一些动物的身体和性格特征去形容人,比如
期刊
写人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必须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就要为“人”服务。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今天我们就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漫画老师”为例,跟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写一篇生动有趣的记叙文。  啄木鸟老师  我们班
期刊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躺在软软的草地上望着天空中漂浮着的朵朵白云。它们须臾变化无穷,有的柔软蓬松如同大朵棉花糖,有的飘逸梦幻如同仙女的纱裙,有的活泼俏皮如同小动物在嬉闹……很快我就陷入了奇妙的想象之中。一块五彩云朵飘到了我面前,云中走出一位仙女,笑盈盈地向我走来,送给了我一包五彩斑斓的魔法棉花糖。仙女告诉我,吃下它我就可以变成云朵魔法师,可以随意操纵云朵!真会有这么神奇的事吗?我马上好奇地打开,放了一
期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看似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但它的背后却藏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对故乡的眷恋就如同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般,历史悠久却常看常新。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托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角,也难以割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哪一个远行的游子能忘记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牵挂。对游子来说,故乡是一首永远唱
期刊
有了上次的经历,松子儿觉得爸爸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旅游世界的新天窗。世事洞明皆学问。原来,藏在我们身边的宝藏还真不少,现在松子儿每天都盼着周末的到来,因为到了周末,他就又可以催着爸爸带他打卡新的红色旅游地了。   这不,从周一开始,松子儿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爸爸做好这周的旅游计划。好不容易熬到了周五,爸爸上班之前告訴松子儿,这个周末,他打算带松子儿去身边的红色博物馆转转。哦?我们身边还有红色博物馆?这次
期刊
第一次将英语中的“Houmor”翻译成中文“幽默”的,是林语堂。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这一篇文章中,林语堂给幽默下的定义是:“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实际上,“幽默”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作为一种语言风格,它也经常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之中。这些文学作品常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以及意味深长的语言,让人读了以后不禁“会心的一笑”。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