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thm9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免耕与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基于1995—2019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1 162对研究数据,综合分析免耕和秸秆还田的农田生态及生产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范围内,仅考虑耕作影响,以翻耕为对照,免耕试验中,占比75.00%的试验研究表现出固碳速率提高,占比42.70%的试验研究表现出增产;仅考虑秸秆影响,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秸秆还田试验中占比88.23%的试验表现出固碳速率提高,占比79.80%的试验表现出增产。与传统方式相比,免耕与秸秆还田技术充分推广后,其固碳潜力可分别增至2.22×1010和7.00×1010 kg/年,增幅分别为63.90%和7.00%;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分别增加-1.16%和3.72%。回归分析表明,免耕对作物产量和有机碳的影响分别与平均气温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粘粒含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与试验年限显著相关,与土壤pH极显著相关,而对有机碳的影响则与粘粒含量和土壤pH显著相关。总体上,免耕和秸秆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但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免耕和秸秆还田相对传统耕作在区域Ⅰ、区域Ⅱ和区域Ⅳ等区域表现为固碳速率提高。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免耕与秸秆还田的互作效应,进一步增强农田生态效益,提高作物产量。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了一种单轴微机电系统(MEMS)热膨胀流陀螺的基本结构,并揭示其敏感机理。通过有限元的方法,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陀螺的三维模型,对陀螺的敏感元件在有无角速度时温度场和等温线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单轴MEMS热膨胀流陀螺具有陀螺效应,输入角速度在[-1 080 (°)/s,1 080 (°)/s],陀螺的结构灵敏度为0.0539 K/(°)/s,非线性度为
服装仿生设计是一种通过模仿并利用自然界生物元素的结构和功能来创造出新兴外观结构的方法,既能创新服装造型结构和工艺,又能打破自然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界限,引起人们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共鸣。基于仿生设计理念中的折叠技法,以北极熊元素为例,运用同色系搭配、晶格拼接以及手缝折痕线迹等手法,对北极熊元素进行设计实践,制作出一系列北极熊仿生折纸服装,总结出“视错空间晶格拼接”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仿生服装设计开发带来
生态批评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文艺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在以往众多的反乌托邦式生态预警小说中,加拿大文坛女作家阿特伍德的作品《使女的故事》无疑成为最能体现生态批评理论的经典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深刻剖析了人们在未来所遭受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三重压迫,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呐喊出保护自然生态、消除社会极端主义、维护自由的最强音。
数字乡村治理稳定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智慧治理中的体现。随着数字乡村治理趋于复杂化,多主体利益交织,有效缓解主体间冲突问题有助于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根据数字乡村治理多主体冲突关系构建冲突分析图模型,模拟了其内部决策主体的策略选择过程,求解多主体利益冲突均衡解,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实现冲突均衡、解决数字治理多主体冲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体
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进,高校资金日益紧张。而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高校,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将会成为未来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除取得财政拨款来发展科研事业外,获得社会资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高校基金会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基金会普遍规模不大,会计核算工作相比较高校其他业务而言相对简单。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成为社会关注高校基金会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好坏对于扩大高校基金会影
<正>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日新月异,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更体现了去权威、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和草根精神,模糊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新媒体科技在互动性上的完善,使得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拓展。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已经无法对传播
期刊
“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发展、演变、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学术思想最初来源于古代哲学“土居中央,调控四方”的“重中”思想和“左升右降,左旋运动”的升降理念,并在《黄帝内经》中初步构建成型。《黄帝内经》虽首先提出“中气”一词,却没有明确定义和集中的阐述,关于“中气”理论的论述分散在不同篇章之中。本文对《黄帝内经》“中气”理论的渊源与构建进行系统整理,以期对中医理
<正>《蜀道难》作为李白的代表诗作,是很多读者格外喜欢的一首,不仅因为诗中天马行空、浪漫不羁的想象,纵贯古今、绚丽华美的词句,更因其豪迈奔放、恣意嗟叹的诗情和深邃迷离、耐人寻味的诗意。初读《蜀道难》,谪仙太白一咏三叹地道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蜀道难”的嗟叹振聋发聩。这也引发了无数读者对蜀道之难含义的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