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总部经济集聚区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y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部经济具有明显集聚效应。作为一种高端经济形态,不仅能够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创新名城和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经济主体规模持续扩大,累计达到71家,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带动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字经济总部相继落地,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网易有道江苏总部、京东集团区域总部、腾讯云启产业基地、360智慧科技区域总部等一批产业带动力强、行业影响力高、区域辐射力大的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接踵而至。财税贡献较为突出,中化石油江苏有限公司、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中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建邺区总部企业2019年税收超50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5%左右,其中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税收超10亿元。从总部企业集聚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对区域产生的贡献来看,建邺区均居全市前列。
  高端要素不断汇聚。集聚高端人才,成功组织10人申报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省双创人才3人、双创博士5人;集聚金融资本,全区集聚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近700家,2019年新增基金管理人及机构超百个、落地及在手基金规模超千亿元,备案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及管理基金规模均位居全市第一;集聚创新创业主体,在总部经济生态链的带动下,建邺创新创业的热土滋生了大量科技型企业,2019年南京市两家独角兽企业均出自建邺,仍有4家独角兽、15家瞪羚企业正在培育,南京万得资讯、南京行狐电子等66家企业入库建邺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库。
  集聚效应日趋显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的优质总部集群。全国互联网十强中已有八强落户建邺,超过40家数字经济总部相继集聚,形成3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生态圈和千亿元级产业规模集群。自2005年正式启动河西金融集聚区规划建设以来,建邺区金融业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业为主体,私募基金、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为补充,功能完备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发展格局,金融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河西CBD成为南京最大的金融企业集聚地,集聚金融法人总部15家,省级以上总部123家。
  当前,建邺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在产业布局、规划设计、要素集聚、服务水平、治理方式等方面不斷探索,形成了“建邺经验”。
  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分区聚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规划建设了多个集聚区,引导调控不同类型总部企业的空间布局,形成总部企业产业集群,如河西南部的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总部,引进包括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58集团华东总部等互联网头部企业;腾讯云启基地、科大讯飞南京区域中心落户生态科技岛;金鱼嘴基金街区聚焦风投金融和科技服务业;以金融、物流或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则依托于河西中部,实现企业的功能集聚,如河西中部的金融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法律服务产业基地(全省首家法律服务产业园)、中国游戏谷等,南京创新密度最高的创新名城展示区初露雏形。
  以加强规划设计突出区位优势。建邺区特别是总部企业集聚的河西南部,从规划之初就牢固树立品质优先的发展目标,聘请美国SWA景观公司、英国吉斐士设计公司等一流专家团队领衔设计,制定出台《河西新城区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邺区位于南京中心城区几何中心,是联通江南、江北两个核心空间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地铁2号线及其西延线、S3号线、7号线、9号线2期、有轨电车1号线和2号线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车,使得建邺区15分钟可直达南京南站,30分钟可到达禄口机场,线网密度和站点数量远超其他城市板块。较高的发展定位、先进的规划理念、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使建邺区成为建设总部基地的优选。
  以激活高端要素健全创新体系。出台优化创新生态的“建邺16条”,以建邺高新区为主阵地,融合科技、金融、新经济创新要素,深入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管委会+高投集团”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管委会+街道”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优势。以产业创新为核心,建立科创资源共享生态链。立足于建邺在产业发展领域的核心资源能力和各总部型企业的产业辐射作用,通过产业链企业上下游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生态链企业相互融合程度,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展。通过企业及产业间协同合作的方式,以新技术环境下产业创新为核心元素,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整合全要素产业网络体系,实现建邺企业“新技术、新制造”领域的弯道超车,打造面向未来的地区和产业竞争的总部型企业。
  以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贯彻“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深入实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出台全省首个区级《规范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并升级至2.0版,以公正透明的市场秩序和高效务实的行政服务降低总部企业的综合商务成本。千方百计服务总部企业、留住总部企业,发布“1+6”产业发展政策,推出“3·6·1”系列产品及“建邺高新进园保”,切实帮助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瓶颈,让金融活水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推出“建邺合伙人”、金融工作专员、“小莫”服务专员等特色服务,为总部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金融、生活保障等差别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实现企业与建邺“同生共长”。
  以狠抓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功能。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布局,全面提升市政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总部集聚区建设发展厚植新优势。建立与总部经济息息相关的会展、金融保险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引进中华中学、南师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明基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分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等一批公共医疗资源,让总部企业无后顾之忧。依托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江苏大剧院、保利大剧院等文体娱乐生活设施,河西万达、河西金鹰世界、华采天地等高端商业综合体,以及青奥轴线、绿博园、鱼嘴湿地公园等滨江亲水休闲平台,推进“无尘街区”“网红街巷”建设,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群,为总部经济的持续发展锦上添花。   尽管建邺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取得极大成效,但与上海浦东新区、杭州钱江新城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强有力的政策集成支持、总部企业能级略显不足、国际化水平仍不够高等。如何把建邺建设成为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总部经济集聚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作出努力。
  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加快优质总部企业集聚。根据建邺区的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按照南京市“4+4+1”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建邺区“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引进金融总部、科技型总部,服务好现有总部企业,大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形成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的比较优势,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遵循最新产业发展导向,聚焦全球经济、产业和前沿技术动态,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等。加大对本土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国际生产体系,获取资源开发权、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推动优势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嫁接优质资源合资设立总部型法人机构,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围绕总部集聚区打造综合配套服务,实施服务升级计划,优先发展科技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运营、人力资源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打造法律服务产业园、会计师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知识产权产业园、投融资服务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产业园,通过优质服务留住更多总部企业。
  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效率最高、质量最优、成本最低”要求,推进总部经济政策细化、扶持及落实,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营造亲商氛围。积极构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交流和服务平台,在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公共服务、土地政策、人才扶持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总部企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总部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服务清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推进政务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門归集、开放和应用。建立涉外事务管理负面清单制度,赋予区级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权限,降低境外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出入境管理与服务。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是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宜居城市功能品质。面向高素质国际化的管理、研发服务人才,建立国际化城市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的文化教育、体育休闲服务设施,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高品质、国际化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高端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吸引大型总部集聚提供重要保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与江北新区、禄口国际机场的快速连接。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品质,全力打造最能代表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形象的“城市客厅”。推进绿色低碳城区建设,完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区域公共慢行步道,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结合“网红街巷”建设,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国际风情浓郁的城市功能片区,以提供国际化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在青奥村配备国际化社区活动中心,打造适合国际人士快节奏生活的特色街区。
  四是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把总部集聚区作为建邺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的先行区域和样板工程。布局“信息高速公路”,提前谋划5G网络、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率先打破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建成智慧城市示范区的“城市大脑”。高标准规划建设河西南部地区和生态科技岛,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配套设施和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商务载体、5A级智能楼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党建中心和“五微共享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功能,加强集聚区居民和智慧设施、智慧系统的互通互联。发挥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优势,率先应用推广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城市智慧场景,率先建成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和生态智慧城市典范。
  (调研组成员:沈和、陈霖、古晶、王自华、蒋晗;执笔:蒋晗)
  责任编辑:包咏菲
其他文献
从最早提出“建设文明城市”概念,到如今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奖项“大满贯”的领先示范;从昔日苏南“边角料”的逆势突围,到如今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的开放再出发,张家港书写着“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不朽传奇。进入新时代,张家港担当精神文明建设“标准制定者”的追求脚步从未停歇,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力描绘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为先导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新画像”。  敢拼敢闯,“抢”出
期刊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的重大进展,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也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和理解“中国之治”的思想之门。  回顾
期刊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以来,扬州市江都区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截至去年,江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4.5%,监测指标完成情况位居全市前列,迈入全省前20,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优秀答卷。  产业为基,推动经济发展更高质量。江都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遵循发
期刊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高度,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铜山区紧紧围绕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突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目标导向,不断补短板、锻长板,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了前列。2020年,再次被评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是徐州市唯一获奖县(市、区)。  全面小康社会建
期刊
如何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我们涟水县坚持制度思维、强化制度建设、实行制度管理,聚焦文化创作体制机制建设,把准时代节奏,紧扣现代题材,着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先后成功打造三部现代淮剧《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下文统称“村官三部曲”),荣获了省“五个一工程”獎、文华奖、紫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9项省级大奖
期刊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日新又新。从199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00美元、提前七年实现“翻两番”的世纪目标,到1998年实现总体小康;从2009年提前一年实现以县区为单位全面达小康,到2017年明确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京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全面小康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南京市牢记习近
期刊
启东市海复镇滨海村以其水韵之美、生态之美和美丽的生产生活形态,催生了以吸引上海游客为主的“美丽经济”,铺就了一条美丽乡村的小康之路。  走出特色美丽小康路  滨海村地处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北侧,海复镇最东端。其与上海隔江相望,距浦东直线距离仅70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滨海村有农户1007户、人口2401人,所辖面积4860亩,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乡村、南通市文明村
期刊
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是全省农业“大包干”发源地。1978年,敢为人先的垫湖人迈出“大包干”的坚定步伐,实现了由靠救济粮生活到向国家出售余粮的巨大转变,拉开了江苏农业农村改革的大幕,被赞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近年来,垫湖村“两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整村农民搬进楼房,土地全部实现流转,碧根果、软籽石榴种
期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是上世纪80年代儿童歌曲《小草》的唱词。进入新时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浪潮中,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涌现出诸多因发展各类产业而闻名于世的明星村、网红村,其中,句容茅山老区的西冯村就是凭借种草而走上了致富之路。  与草结缘,见证西冯村的华丽蜕变  20年前,西冯村是茅山老区一个有名的贫困村,西冯村穷,穷根在缺水。全村有5000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