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穆端庄 寓动于静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敬东
  号晋梅馆。中国致公党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淮南煤矿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淮南市政协委员。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等展览三十余次,十三次入选西泠印社展并获奖,多次在中国煤矿书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多次获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及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奖。2004年《黄敬东篆刻》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晋梅馆印稿》作品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近读黄敬东篆刻,得以全面地了解了黄敬东先生近十年篆刻艺术创作的总体风貌和丰硕成果,从中也可以较为清晰地窥视出印人的印学思想脉络和审美价值取向,更可以欣喜地看到作为当代印人的黄敬东在热闹繁杂的当代印坛中的静寂安然和与众不同。黄敬东的篆刻创作胎息于歙山黄牧甫,而斩已形成了自我的艺术品格。黄牧甫的篆刻视觉上的“光洁整齐”和内在的浑朴高古,外柔内刚,外静内动,外虚内实,是取法金文生动多变的形态所具有的内在动感才得以形成。黄敬东对黄牧甫的艺术是敬重的,师法是虔诚的。其自谓:“白文以汉印为主,力求自然、严整、平实,不作弩张目裂之异态,而朱文则以先秦古玺为基调,略参汉印之恬静之美,用刀上力求集洗练沉稳与猛辣刚健于一体,讲究线条的道劲和气韵。”清晰表述了其篆刻创作的主要审美追求和艺术形质,概括起来就是“平实、恬静、洗练、刚健”的美学主张。这与其同乡先贤黄牧甫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除此以外,黄敬东对宗法秦汉的理解更深一层。尽管他自称最服膺黄牧甫的话“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效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但在他的刀下刻出的不再仅仅是歙山派的纯劲、光洁、严整,更多了些细节的灵动、线条的沉稳和氛围的营造。在篆法塑造上参融了《祀三公山》《天发神谶》诸碑,平直中嫁接上了细微的生动;在刀法上糅合了些许浙派的细切碎刀,橫冲中放缓了速度和节奏,线质增加浑厚感;在章法安排和印面处理上有意识地制造冲突和矛盾,通过刀石碰撞效果来调节和模糊,以显古朴之态。正所谓汲古开今,化师为我,妙造自然,这就是他的聪明过人之处。此外,综观黄敬东的创作风貌,其白文印的朴拙与朱文印的灵秀,虽在篆法上未能实现统一,但在气息和格调上还是能够相和谐,这也是不容易的。黄敬东的篆刻创作已逐步显现出静穆端庄、寓动于静的个性风格,这种风格取向是朴实、中庸的,看似不张扬、不跳跃,其实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创造。印学观的发展经历了明清际的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在当代创新族的“印无定法”的搅浑、折腾之后,又回到了“印还得是印”的反省。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发展与进步的规律是无法更张和超越的。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来的印坛中,睢有像黄敬东先生这样少数的印人能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不为潮流所左右,不为市场所诱惑,在孤独和冷静中积淀着文化的厚重和力量,孕育着创作的激情和火苗。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是一种坚守的精神和行动,是一个艺术家本真的流露和体现。喝淡酒、读好书、品香茗、嚼梅花、治佳印,性情所至,意与古会,黄敬东的生活状态正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广泛缺乏的,也是我等羡慕和由衷推崇的。
其他文献
溥心畲  生于1896年,卒于1963年。号署西山逸士,清宗室,恭亲王奕诉之后。幼喜艺事,诗词、书法秀逸出尘。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兼擅山水、人物、花乌、走兽及书法。山水以“北宗”为基,润以“南宗”笔法;书法以草书为长。昔时与张大干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为“南吴北溥”。传世作品有《溪舟弄笛图》《秋山楼阁图》《抱琴访友图》等。著有《四书经义集证》《
期刊
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书坛,李根先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书的道路上,坚持将临帖、悟道和实践相结合,数十年如一日,精研书艺、笔耕不辍,逐渐形成了笔势强健、变化丰富、洒脱奔放、纵横险绝的艺术风格。  李根自幼受曾祖父的影响喜爱书法,初习唐楷,后习行草,以二王为基调参张旭、怀素、黄庭坚笔法,博涉多优,故结体险绝而不狂野,疏密搭配得宜,行气疏朗有致气贯长虹。在整体布局上,注重线条的长短、俯仰、方圆
期刊
编者按:2018新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凡10册,含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明拓《曹全碑》《孔宙碑》等经典法帖。这些馆藏法帖均为首次面世,或为宋拓,或为明拓,或为原作墨迹本。其中《孔宙碑》明拓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北宋早期拓本,《史晨碑》是明代早期拓本,《九成宫
期刊
胡庆恩  字现明,别署圆知堂、覃光精舍主者,河北沧州南大港人。书法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分别攻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等奖项。  来西安匆匆两年余,经历和感受却仿佛弥漫成二十年、两百年,甚至更久远。这是不是长安文脉温养下的气机发动之象?自己当然没资格给自己评判。去年两度畅快的冬雪,现下校园里“远近瞻望,无处不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历代的画家们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为世界描绘出神秘而迷人的中国形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画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物质载体。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画;隋唐;五代  中国历代的画家们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为世界描绘出神秘而迷人的中国形象。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画的关系密不可分。中
期刊
我和恒云兄同村,村旁有一绵长而挺拔拥翠的小山,名曰“仙岭”,喻示着我们的出生地仙屯之名的来源。远观山顶,其状如两位仙人对坐畅谈,又似在眺望远方。这是一座能使赤子初心畅朗的灵山。故近些年来,恒云兄每每提笔作书,落款常是“仙岭恒云”。山上的草木枯荣,陪伴和见证了他和我的成长。虽然恒云兄年长我十多岁,我们却是促膝相谈的挚友。我一直对恒云兄敬重有加,不仅因为我们多年来彼此坦诚以待,更因他对书法的痴迷、对古
期刊
方庆俊  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曾经受到李刚田、黄惇、朱培尔、许雄志等当代名家悉心指点。篆刻、书法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主要参展和获奖情况:1999年篆刻作品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安徽书法大展”金奖;2002年篆刻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览,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2007
期刊
张庆勋  山东潍坊人,文学学士,艺术学硕士。2012-2016年,就读于兰亭书法艺术学院;2016年至今,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2014年,作为交换生赴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学习;2015年,于新西兰奥克兰孔子学院教授书法。作品曾入选“如见兰心”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五人书法展, “渡海风华”海峡两岸青年书画交流十人展, “浅酌低唱”张庆勋、杨晓亮书法联展,“应目会心”沪上绍兴旅台六书友书篆联展
期刊
画画与写意实分二途。这源于其观察及思考的方向和角度不同,要厘清这二者之区别实非易事,学界对此并没有明确的区分。然认知此二者的区别,确能反映一个艺术家的思考方向及实践态度。吾参之以文字之六书,并以近代四家林风眠、黄宾虹、齐白石、吴冠中为代表的各自论点为例,当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西为中用”。  黄宾虹主张“笔墨精神即民族精神,绝似与绝不似”。  齐白石主张“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期刊
引言  汪采白(1887--1940),名孔祁,字采白,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安徽歙县西溪人。汪采白出生于徽州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汪宗沂(1837--1906),字仲伊,是清未有名的学者,宋汉兼采,著作等身,《歙县志》中称其为“江南大儒”。父亲汪福熙(1860--1943),原名行本,字吉修,善诗能文,工四体书,气韵神妙。叔父汪律本(1867--1931),字鞠卣,号旧游,擅长诗词书画。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