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个案辅导;高中生;情感缺失;角色扮演
当我拥抱他时,他的眼泪告诉我,他花了多大勇气才让我走进他的“黑暗王国”。我静静地感受着他六年的情感缺失,试图在“诉与听”之间捕捉到一缕阳光。
一、咨询前奏
余飞(化名),是一个长相清秀白净,但眼神透出茫然和些许不安的男生。一走进心理咨询室,他便抛给我一个哲学问题:“老师,您相信这世间有永恒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心头一紧,职业的敏感使得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闪过:这个男生价值观中的“永恒”被什么样的现实冲击着?他接下来的发问更让我感到飘渺和不切实际:“老师,如果有这样一个难题必须要你选择,要救最爱的人,就得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接受千年的折磨,包括那些古代最严酷的酷刑的折磨,你愿意吗?来到这里,我就是想听听您的答案,我问过身边的人,他们都不理解,或者随意回答,他们觉得我的想法很奇怪。”说罢,他急切又略有不安地望着我。我心中充满困惑:眼前这位外表阳光的男生,为何会为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纠结痛苦?我尝试着卸下他的心理防备,走进他的内心……
二、个案情况
余飞小学六年级时,母亲去世,年少的他不觉得有多么痛苦,只是感觉身边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一年后,父亲再娶,他有了后妈,紧接着有了弟弟,后妈对他不好不坏,但他总感觉自己是家中的“局外人”。父亲是建筑包工头,常年在外工作,余飞与父亲的沟通很少,母爱的过早缺失,与父亲的沟通不畅,让余飞感到内心有块地方一直空空的。
步入初三前的那个暑假,他独自一个人生活了一个假期。正是在那个漫长的暑假,余飞养成了胡思乱想的毛病,常常纠缠于一个简单又不切实际的问题不放。他不明白:妈妈去世后,爸爸为什么要再娶?在他看来,爱应该是永恒的。爸爸不应该对妈妈保持永恒的爱吗?爸爸没有做到。如果换作是我,我能够为了最爱的人放弃生命吗……
之后,他从县城考入市高中,两年来很少回家,他认为家中除了奶奶,没有其他亲人会想念他。他对爸爸有恨、有疑惑,但又渴望爸爸的爱。在学校,他习惯孤独,不主动与人交流。最近,余飞又被“永恒的爱”这个问题纠结到听不进课、上不好自习、睡不好觉,头痛欲裂。
三、咨询过程
1.打破防备,构建信任、可靠的咨访关系
走进咨询室,坐毕,余飞便接连向我抛出了两个看似飘渺和不切实际的问题。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递给他一杯温开水,让他不安的内心平静一点。以我的经验,一般以问题开头的来访者自我防御心理都较强。
来访者(以下简称“访”):老师,如果要救最爱的人,就得付出自己的生命,你愿意吗?(表情认真,似乎自己正面临这样的抉择。)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这个问题你问过自己吗?
访:(垂下头,低声)问过自己无数遍了,但总是没有答案。
咨:所以你想知道别人的回答。来找我之前,你问过身边其他人吗?
访:他们觉得我的想法很奇怪。这个问题已经在我心里很久了。
咨: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说实话,如果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简单。
访:(微微抬起头)所以我觉得人一生下来,就会承受很多痛苦,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对身边爱的人付出全部?
咨:我想你肯定在心里作出过选择。(引导他面对之前的纠结)
访:(痛苦状)是的,如果我做不到为了最爱的人付出生命甚至忍受千年的折磨,我会受道德谴责,会很不安。我无法确定我能不能做得到……
咨:你是个善良的孩子。能否告诉老师,这个问题其实你最想问谁?
访:(思索了一会)爸爸。
咨:(我将身体向他坐的方向倾斜,给予他情感支持)试着跟老师讲讲你的家庭,好吗?(用温柔的语气卸下他的心理防备)
余飞开始讲述他的家庭、他的内心世界。当我走进这个男生内心的灰暗区域,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我要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等他讲述完,我起身,给了他一个拥抱。在我拥抱他时,他终于忍不住掉下泪来,小声对我说:“谢谢!”
咨询师在与来访者共情时,若能带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感,并在适当时机辅以关爱的动作,可以更好地卸下来访者的心理防御,建立信任关系。
2.角色扮演,宣泄情感
余飞目前的情绪困扰源于与父亲的沟通不顺畅,怨恨父亲又渴望父爱。因此在信任、积极的咨访关系建立后,我采用角色扮演法,由我扮演余飞的父亲,用简便的引导语引导他舒服地闭上眼睛,把我想象成他的父亲,面对我宣泄情感。
访:爸爸,你觉得这世间有永恒的爱吗?(艰难地问出)
咨:当然有。
访:那为什么你要娶别的女人?(声音变大,激动)
咨:(惊讶状)为什么会问起这个,是不是在学校出了什么事?
访:(停顿了片刻,突然愤怒地说)我不需要你的关心,以前不需要,现在更不需要!
咨:(轻轻地握住他的手)你这孩子,到底怎么了?爸爸在外面忙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访:(自始至终闭着眼睛,情绪激动)你是为了他们。(指后妈和弟弟)
咨:(抱歉地)我知道这些年爸爸对你关心不够,你怨爸爸,爸爸不怪你,因为你是我儿子…
访:(听到此句话,再也忍不住,闭着眼睛哭出声来)
与“父亲”的对话让余飞压抑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我握住他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母爱的缺失使得余飞压抑着对父爱的渴望,这种压抑导致他的内心有了“未完成事件”和消极情感。
3.识别不合理信念,走出思维死胡同
在余飞的世界里,爱应该是完全付出,爱应该是永恒的,爸爸应该对妈妈保持完整的、永恒的爱。他的思维里有过多的“应该”“必须”等绝对化想法,而非理性信念正是这些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想法构成的,并由此引发了消极情绪。我引导他发现自己的绝对化思维,主动与绝对化想法对峙,修正非理性信念。
咨:(恢复咨询师身份)爸爸娶了后妈,是不是就一定不爱你了?
访:(沉默片刻)好像不是。
咨:爸爸怎么让你感觉到他还爱你?
访:每个星期他都会打电话问我钱够不够花,但我需要的不只是这些。
咨:爸爸还是关心你的,只是这种方式你不喜欢。
……
通过这种方式的对话,余飞渐渐明白自己胡思乱想的背后是非理性信念在作祟,并将自己引入了思维的死胡同。
四、咨询后记
第二天课外活动时间,我在咨询室等着他,给他心理放松训练的音频。他如约而至,我注意到他手上拿着一副乒乓球拍,由一位同学陪同前来,看上去心情不错。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好多了,特意来告诉您,谢谢您!今天我想和同学去打球。”我很欣慰,把放松音频给了他,对他说:“去吧,祝你玩得开心!”
五、案例反思
亲情的缺失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阴影。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的青少年经历过家庭的变故之后,情感缺失的阴影如同空洞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变大,如果周围的环境无法给予其精神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弥补,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感的压抑,在适当的时候被相关生活事件激发出不良情绪。
作为学校心理工作者,我接触了非常多这样的案例,许多学生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学习问题或情绪问题,最后根源都出在家庭上。同时,由于传统观念中对男孩的要求更严格,要求男孩更理性,因此男孩不善于向他人讲述家庭困扰,即使遇到心理问题,也倾向于选择自我调整或深埋心底的处理方式。因此,我们应当特别关注男生的情感缺失。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作为学生的心灵防疫站,可以建立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档案。具体操作如下: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三方联合,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基本信息资料和平时观察,将本班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反馈到心理辅导中心,由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起全校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档案。同时,分年级对此类学生做专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辅导,这项工作可操作性强且意义重大,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赣州,3410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王晶晶
当我拥抱他时,他的眼泪告诉我,他花了多大勇气才让我走进他的“黑暗王国”。我静静地感受着他六年的情感缺失,试图在“诉与听”之间捕捉到一缕阳光。
一、咨询前奏
余飞(化名),是一个长相清秀白净,但眼神透出茫然和些许不安的男生。一走进心理咨询室,他便抛给我一个哲学问题:“老师,您相信这世间有永恒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心头一紧,职业的敏感使得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闪过:这个男生价值观中的“永恒”被什么样的现实冲击着?他接下来的发问更让我感到飘渺和不切实际:“老师,如果有这样一个难题必须要你选择,要救最爱的人,就得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接受千年的折磨,包括那些古代最严酷的酷刑的折磨,你愿意吗?来到这里,我就是想听听您的答案,我问过身边的人,他们都不理解,或者随意回答,他们觉得我的想法很奇怪。”说罢,他急切又略有不安地望着我。我心中充满困惑:眼前这位外表阳光的男生,为何会为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纠结痛苦?我尝试着卸下他的心理防备,走进他的内心……
二、个案情况
余飞小学六年级时,母亲去世,年少的他不觉得有多么痛苦,只是感觉身边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一年后,父亲再娶,他有了后妈,紧接着有了弟弟,后妈对他不好不坏,但他总感觉自己是家中的“局外人”。父亲是建筑包工头,常年在外工作,余飞与父亲的沟通很少,母爱的过早缺失,与父亲的沟通不畅,让余飞感到内心有块地方一直空空的。
步入初三前的那个暑假,他独自一个人生活了一个假期。正是在那个漫长的暑假,余飞养成了胡思乱想的毛病,常常纠缠于一个简单又不切实际的问题不放。他不明白:妈妈去世后,爸爸为什么要再娶?在他看来,爱应该是永恒的。爸爸不应该对妈妈保持永恒的爱吗?爸爸没有做到。如果换作是我,我能够为了最爱的人放弃生命吗……
之后,他从县城考入市高中,两年来很少回家,他认为家中除了奶奶,没有其他亲人会想念他。他对爸爸有恨、有疑惑,但又渴望爸爸的爱。在学校,他习惯孤独,不主动与人交流。最近,余飞又被“永恒的爱”这个问题纠结到听不进课、上不好自习、睡不好觉,头痛欲裂。
三、咨询过程
1.打破防备,构建信任、可靠的咨访关系
走进咨询室,坐毕,余飞便接连向我抛出了两个看似飘渺和不切实际的问题。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递给他一杯温开水,让他不安的内心平静一点。以我的经验,一般以问题开头的来访者自我防御心理都较强。
来访者(以下简称“访”):老师,如果要救最爱的人,就得付出自己的生命,你愿意吗?(表情认真,似乎自己正面临这样的抉择。)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这个问题你问过自己吗?
访:(垂下头,低声)问过自己无数遍了,但总是没有答案。
咨:所以你想知道别人的回答。来找我之前,你问过身边其他人吗?
访:他们觉得我的想法很奇怪。这个问题已经在我心里很久了。
咨: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说实话,如果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简单。
访:(微微抬起头)所以我觉得人一生下来,就会承受很多痛苦,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对身边爱的人付出全部?
咨:我想你肯定在心里作出过选择。(引导他面对之前的纠结)
访:(痛苦状)是的,如果我做不到为了最爱的人付出生命甚至忍受千年的折磨,我会受道德谴责,会很不安。我无法确定我能不能做得到……
咨:你是个善良的孩子。能否告诉老师,这个问题其实你最想问谁?
访:(思索了一会)爸爸。
咨:(我将身体向他坐的方向倾斜,给予他情感支持)试着跟老师讲讲你的家庭,好吗?(用温柔的语气卸下他的心理防备)
余飞开始讲述他的家庭、他的内心世界。当我走进这个男生内心的灰暗区域,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我要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等他讲述完,我起身,给了他一个拥抱。在我拥抱他时,他终于忍不住掉下泪来,小声对我说:“谢谢!”
咨询师在与来访者共情时,若能带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感,并在适当时机辅以关爱的动作,可以更好地卸下来访者的心理防御,建立信任关系。
2.角色扮演,宣泄情感
余飞目前的情绪困扰源于与父亲的沟通不顺畅,怨恨父亲又渴望父爱。因此在信任、积极的咨访关系建立后,我采用角色扮演法,由我扮演余飞的父亲,用简便的引导语引导他舒服地闭上眼睛,把我想象成他的父亲,面对我宣泄情感。
访:爸爸,你觉得这世间有永恒的爱吗?(艰难地问出)
咨:当然有。
访:那为什么你要娶别的女人?(声音变大,激动)
咨:(惊讶状)为什么会问起这个,是不是在学校出了什么事?
访:(停顿了片刻,突然愤怒地说)我不需要你的关心,以前不需要,现在更不需要!
咨:(轻轻地握住他的手)你这孩子,到底怎么了?爸爸在外面忙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访:(自始至终闭着眼睛,情绪激动)你是为了他们。(指后妈和弟弟)
咨:(抱歉地)我知道这些年爸爸对你关心不够,你怨爸爸,爸爸不怪你,因为你是我儿子…
访:(听到此句话,再也忍不住,闭着眼睛哭出声来)
与“父亲”的对话让余飞压抑的情感得到了宣泄,我握住他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母爱的缺失使得余飞压抑着对父爱的渴望,这种压抑导致他的内心有了“未完成事件”和消极情感。
3.识别不合理信念,走出思维死胡同
在余飞的世界里,爱应该是完全付出,爱应该是永恒的,爸爸应该对妈妈保持完整的、永恒的爱。他的思维里有过多的“应该”“必须”等绝对化想法,而非理性信念正是这些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想法构成的,并由此引发了消极情绪。我引导他发现自己的绝对化思维,主动与绝对化想法对峙,修正非理性信念。
咨:(恢复咨询师身份)爸爸娶了后妈,是不是就一定不爱你了?
访:(沉默片刻)好像不是。
咨:爸爸怎么让你感觉到他还爱你?
访:每个星期他都会打电话问我钱够不够花,但我需要的不只是这些。
咨:爸爸还是关心你的,只是这种方式你不喜欢。
……
通过这种方式的对话,余飞渐渐明白自己胡思乱想的背后是非理性信念在作祟,并将自己引入了思维的死胡同。
四、咨询后记
第二天课外活动时间,我在咨询室等着他,给他心理放松训练的音频。他如约而至,我注意到他手上拿着一副乒乓球拍,由一位同学陪同前来,看上去心情不错。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好多了,特意来告诉您,谢谢您!今天我想和同学去打球。”我很欣慰,把放松音频给了他,对他说:“去吧,祝你玩得开心!”
五、案例反思
亲情的缺失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阴影。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的青少年经历过家庭的变故之后,情感缺失的阴影如同空洞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变大,如果周围的环境无法给予其精神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弥补,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感的压抑,在适当的时候被相关生活事件激发出不良情绪。
作为学校心理工作者,我接触了非常多这样的案例,许多学生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学习问题或情绪问题,最后根源都出在家庭上。同时,由于传统观念中对男孩的要求更严格,要求男孩更理性,因此男孩不善于向他人讲述家庭困扰,即使遇到心理问题,也倾向于选择自我调整或深埋心底的处理方式。因此,我们应当特别关注男生的情感缺失。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作为学生的心灵防疫站,可以建立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档案。具体操作如下: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三方联合,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基本信息资料和平时观察,将本班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反馈到心理辅导中心,由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起全校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档案。同时,分年级对此类学生做专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辅导,这项工作可操作性强且意义重大,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赣州,3410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