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缩小工作面间区段煤柱的尺寸,可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莒山煤矿主采的9#煤层均厚1.14 m,采用理论计算结合现场地应力监测等手段,分析得出相邻工作面间留设4 m的区段保护煤柱可以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求。通过现场试验,当92735工作面及92737工作面之间的煤柱宽度为4 m时,92737运输巷在掘进期间以及92737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量均能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缩小工作面间区段煤柱的尺寸,可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莒山煤矿主采的9#煤层均厚1.14 m,采用理论计算结合现场地应力监测等手段,分析得出相邻工作面间留设4 m的区段保护煤柱可以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求。通过现场试验,当92735工作面及92737工作面之间的煤柱宽度为4 m时,92737运输巷在掘进期间以及92737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量均能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求。
其他文献
随着采煤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工艺推行,针对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的末采问题,高庄煤业改变了传统的“采煤机开帮+单体配合大板梁支护”末采造条件工艺,创新运用“综掘机开帮+锚网带索支护”新工艺,解决了收尾开帮期间高度大、人员登高作业困难、职工劳动强度大、作业危险系数高等难题,为类似矿井综采工作面的末采收尾提供借鉴。
针对开拓煤业井下巷道围岩破碎率高、稳定性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井下破碎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以打孔、设置锚索、固定锚索、注浆加固为基础,对注浆工艺参数选择方案进行了论述,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实际应用表明,注浆加固后巷道顶板的下沉量降低了91.25%,巷道两帮的移近量降低了81.3%。
矿井的后期开采作业,主要是在特殊区域内组织生产,存在采场条件复杂、生产系统变动大的特点,通过对区域内各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优化调整,制定了合理的采场布置方案,为矿井完善后期开采系统、最大程度地回收煤炭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为解决断层构造带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下霍煤矿1306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断层区域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原因,认为围岩整体性破碎、构造水平应力以及正断层结构导致的垂直集中应力是巷道大变形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设计了断层构造带联合支护技术,采用锚网索+单体+π型钢梁联合支护,现场应用结果证明了支护技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为了优化回采巷道支护参数,降低支护成本,分析了煤层及顶底板的岩石力学参数,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相邻工作面和本工作面采动应力作用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优化支护参数后,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安全生产使用要求。
为保障3216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基本顶破断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影响的研究,结合巷道特征及赋存条件,设计巷道采用锚网索+巷旁充填体+补强和临时支护方案,在留巷期间进行围岩变形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16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支护方案保障了留巷围岩的稳定。
针对镇城底煤矿边角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和开采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典型边角块段短壁连采巷道和采硐布置及其尺寸参数,对短壁连采回采期间的采掘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与方法能够有效回收矿井呆滞煤炭,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升矿井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北辛窑煤矿3号工作面放顶煤工艺参数,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初始仿真模型,对比不同采煤高度和放煤步距下工作面的采出率和含矸率,确定放顶煤最佳工艺参数,使煤炭采出率和含矸率最佳。经仿真分析,综合经济和成本因素,确定最佳的采煤工艺参数为放煤步距0.6 m,采煤高度2.0 m,工作面顶煤的回收率达80%,工作面含矸率在合理的范围内,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为保障1110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壁的稳定,基于分析结果得出工作面不同区域煤壁受载特征和片帮形态,设计采用顶板冒落防控+提高支架稳定性+煤壁注浆加固的煤壁稳定性方案。根据工作面地质及条件,进行各项控制措施的设计,并在防片帮措施实施前后分别进行片帮次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防片帮措施实施后,片帮次数同比减小48.6%,片帮范围也大幅降低,保障了回采期间煤壁的稳定。
针对2061巷掘进过F5断层期间巷道顶板出现严重破碎、局部支护失效、肩角煤柱垮落等应力现象,分析了原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注浆+桁架锚索+L型钢带”联合支护措施。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控制了断层应力区顶板下沉、破碎现象,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