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1千米引发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到,但由于它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缺乏实际的经验和体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千米”的概念建立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学生“认识千米”后,我决定带学生到室外探究“1千米”,充分体验1千米,使学生对于长度认识经验“千米”不再是空中楼阁。
  当我走进课堂时,孩子们课前准备做的特别好,卷尺都已放在桌角,他们心中都明白今天要到室外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我覺得实践活动前的探究指导还是必要的。
  师:“我们知道了1千米=1000米,老师想看看你们手里的尺,谁来介绍一下?”
  生1:“我是1米的软尺。”
  生2:“我是爸爸用的,长20米。”
  生3:“我带来的是2米的卷尺。”
  生4:“我是找体育老师借的,长80米”
  .......
  学生带来的尺长度不一样,大多数都是比较短的卷尺,这对体验1千米前的测量带来困难,我决定带学生想像一下测量的全过程,为后面的实际测量打好基础。
  师:“现在需要你们在操场上测量出100米,想象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操作?会遇到哪些问题?”
  各小组讨论得特别激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头绪,不知从哪下手测量。
  生1:“一人站着,表示开始,用尺的0对着那人的脚,到尺的另一端再站一个人,再像这样继续测量。”
  学生认真得听着,大多数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我结合图演示,问:“哦,先这样,两人分别站在尺的两端,再像这样测量,每一次在尺的一端站一人。”我边说边在图中标出站人的位置,“如果你们的尺是2米长,要测量100米,你们算过要站多少人吗?”
  生2:“小组人数不够啦!”一名思维反应快的学生抢着说。
  生3:可以接龙,已经测量过的人继续接龙,这样就行了。
  生4:不对,只能中间的人接龙,第一人不能动,不然不知道从哪开始了。
  生5:第一人和最后一人都不能动。
  生6:可以做记号,不用人排队。
  生:这个方法好。
  学生在这种思辨中,测量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了测量的方法,更彻底地明白知识的内涵,听课的习惯也得到很好地锻炼。
  师:我们用刚才说的方法,在操场上测量100米,然后我们来回跑,看看谁能跑完1千米。
  生1:我能。
  生2:我能。
  ……
  学生纷纷抢着表示能跑完这1千米,看来1千米在他们心中还是没有具体的概念。
  师:快速口答,来回多少次能跑1千米。
  生1:10次。
  生2:不对,来回5次,一个来回算2次。
  生:同意。
  学生们终于理清测量的思路和方法,我带着他们到达操场,各小组大显身手了。
  第二小组学生找体育组老师借到了80米长的卷尺,刚开始不会看这把卷尺长度,费了好长时间才理清到底测量了多长,他们占了尺子的便宜,最先完成测量100米,开始跑步,孩子们充足了劲,用力跑,没等我其他三组巡视完,有孩子气喘吁吁的说:“老师,跑不动了,1千米好长”。我在那偷笑,学生们还是真实体验到了1千米,去感知、理解1千米,实现了数学经验的持续增长。
  第三小组,由于尺子较短,学生们使用两根尺拼接测量,他们做好记号,可是在人员分工中没安排小伙伴数距离,2把不同长度的尺子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迷糊了一段时间,只顾测量,却不知道测量了多少米,重复测量了好几次。他们的分工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一小组孩子尺不长,但合作特别默契,组长指挥,有人做记号,有人记数,有人站在起始位置,有人拉尺,他们之间还互相叮嘱,这组孩子特别有意思,他们发现自己的尺短,测量100米来不及,他们自己决定测量20米,就开始跑1千米,这组孩子我很想点赞,他们会利用自己现有的材料去实际解决问题。如果在开始的探究指导上,我不对学生进行测量100米的限制,学生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也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材料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又是数学课程内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促进学生爱上数学。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最有效的工具,变知识的抽象性为生动、形象的具体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能力。每次上数学实践活动课时,学生特别兴奋,他们喜欢这种动手操作的课堂,听得也最认真,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需要注重活动前的探究指导。在设计一个数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次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也就是必须明确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哪一级水平。在活动的最初,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偏离教学的目标,使活动有效性大大降低,甚至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教师有必要在活动前进行探究指导,充分扮好组织者和主导者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入要解决的问题中心,让学生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感受数学间的联系。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细化,面向全体,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学生学以致用,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虽然是严谨的,但数学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应运而生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条件,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达到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球是高等院校体育的选修课,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进行高等院校网球教学时,分析现如今高等院校网球教学的现状,结合实际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能有效提高高等院校网球教学的质量。本文从现阶段高校网球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渐进法在高等院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中,教师巧妙地搭建“游戏”平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地发现数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与总结经验的课堂教学中来,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符号教学,而是一种智慧凝练的竞技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数列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9-02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调动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新性。它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动学习为主体,实现主动、和谐、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线性代数》教學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了同济版《线性代数》不适合独立学院在教学的几点表现,并提出该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授课中应该以线性方程组为教学主线,突出矩阵及初等行变换的重要性,弱化理论,强化应用。这既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达到了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 线性代数 课程改革 线性方程组 初等行变换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快乐体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而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莫过于游戏。近年来,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生理特点,同时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快乐体育,游戏教学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一些快乐教育的看法和做
期刊
【摘要】《导游才艺》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与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才艺特长,提升文化素养、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满足旅游市场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本文研究内容围绕如何基于学科整合,着重解决目前課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辟一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导游才艺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学科整合;《导游才艺》;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改项目(编号:SZYKTJXGG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重要的新兴力量,然而传统课堂的教育形式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在信息化潮流之下,开展系统化、信息化的个性化教育,以职业意识为导向构建纵向、横向交叉的全科教育体系,必然会对大学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意识;全科教育理念;信息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
期刊
《咕咚》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连大象也盲目地跟着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原来“咕咚”是熟透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上完这节课后,在听评课教师和导师的帮助下,我反思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情  在拿到这篇教材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节课
期刊
【Abstract】Teachers’ main task in teaching writ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compositions, the variety of teaching writ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 writing etc. The article provides inform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包含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虽然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并不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题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但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多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只会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只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就算完成了教学,而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将思维停留在基本的解决方式上,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变得困难复杂,不利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