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当孩子遭遇到人生的挫折,作为老师用温柔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温暖人心的尊重。而我身为一位大班的老师,每天与孩子们相处,面对他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感受其内心世界,寻找可爱的一面。尊重,犹如春雨般一点一滴地滋润着孩子的心。我希望用尊重爱着孩子,温暖着孩子。
小俊是大班的插班生。这孩子长得高大帅气,聪明伶俐。但是他却有一个不良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有一天,在自由活动时,我发现小俊拿了婕婕的蜡笔。我没有当众揭发他,而是无声无息地先把蜡笔拿回去。在这过程中,他的脸像气球一样涨得通红通红。午饭过后,我跟小俊了解了“拿”蜡笔的原因,并对他进行了教育。他意识了自己的错误,连连点头,也因为事情没有公开而长舒了一口气。孩子犯错,我没有请所有孩子“帮助”他。其实,这是孩子的个人隐私,不需要大家都来关注及批判帮助,否则大家都参与进来,可能会让犯错误的孩子在他人面前失去尊严。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我们要好好保护其弱小的心灵,作出正确的引导。
但是,我的一次次的忍让宽容,却换来孩子变本加厉的犯错。对于小俊的这些行为,老师刚开始是会进行批评,日子久了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在翻阅更多相似案例资料时,我发现他“拿”东西是处于心理不安的状态。小俊是一个交往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他很想交朋友,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他采取了“极端”的行为。此时,孩子需要的是老师的帮助而不是批评或惩罚。作为老师,要找出引起孩子处于这种心理不安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其重获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于是,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及方法:
(1)利用观察亲近的方法与他做好朋友,帮助他,并尽量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每天,我都很注意倾听小俊说话,并与他保持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孩子的尊重。有一次,他拿了同伴带回来的一辆小汽车。中午睡觉时,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跟他聊天:“你喜欢车吗?”他说:“喜欢。”“如果你把轩轩的车子还回来,你的小任务便算完成了,我送你一辆玩具车吧。”答:“好啊!”第二天,他真的把车子还给了轩轩。我跟他说:“我表扬你勇于承认错误,但你拿了小朋友的车子,令他很伤心。你应该怎么做?”于是,他向轩轩道了歉。后来,他跟我说是因为没有轩轩的车子才会去拿的。我提议他可以问人借着玩,但不能未经同意就把玩具拿回家。我更让他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玩具被拿走了,那会有何感受。他说:“我会很生气。”这时,他明白了“拿”别人东西后果的严重性,更笑嘻嘻地说:“老师,我不会再拿别人东西了。”这是一直以来我听到的第一个承诺。我伸出小指头说:“我们打钩钩,一起努力,改掉这个坏习惯。如果,一星期内没有犯相同错误,我让你在全班面前讲故事吧。”这一刻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他对我是无比的信任,因为我尊重他。
(2)小俊的“极端”行径,孩子们并不买账。他经常遭到同伴拒斥。我要通过引导他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在早上的混龄体育活动中,我的目光总是离不开他,观察他与同伴的交往情况。当发现他独来独往的时候,我会引导他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小俊最自豪的事情是会跳一下绳子了。我要求他表演给我看,这时孩子们都围观过来。大家都惊讶小俊的进步,彼此更交流起跳绳的“秘诀”。在这互动过程中,他感受到沟通分享的快乐。在平时,我们会提供充分时间让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开展各种互动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如:构建游戏、角色游戏等。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孩子主动与小俊一起玩。渐渐地,小俊走进了这个班集体,也开始受到同伴的欢迎!
(3)我不断发掘小俊的闪光点,给予他心灵的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经过他的同意,每天放学前我会检查其书包。当发现他的书包没有“可疑”物品后,老师都给予肯定。每一次表扬,他都非常兴奋。由于小俊很渴望被关注,只有我们真正感受到他内心的需求,他才不会用错误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我们给他充分的表现机会。如: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故事,做升旗仪式的小主持,在大家面前读报纸。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感受到同伴老师的爱;同时也明白到只要付出努力,控制自己的不当行为,身边的人会更加喜欢自己。
(4)孩子一点一滴的改变,除了要有老师及同伴的鼓励外,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而家园配合更是孩子获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跟其父母进行了约谈,希望家长能配合教育。例如:每天检查孩子的书包,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想法,给孩子鼓励;也可用相关的故事对孩子作出正确的引导。
我们坚持不懈地关怀和引导,小俊现在没有再“拿”别人的东西了,进步非常大。我答应让他在全班面前讲故事。看见他表演时那自信开朗的表情,我知道只有我们尊重孩子,并了解其心理需要,孩子才会不断改进。小俊的进步,离不开我们的尊重,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内心需求;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毛病。我们应该用宽容、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尊重是引导,是支持,是帮助,是倾听,是鼓励。让我们用尊重来温暖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吧。
小俊是大班的插班生。这孩子长得高大帅气,聪明伶俐。但是他却有一个不良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有一天,在自由活动时,我发现小俊拿了婕婕的蜡笔。我没有当众揭发他,而是无声无息地先把蜡笔拿回去。在这过程中,他的脸像气球一样涨得通红通红。午饭过后,我跟小俊了解了“拿”蜡笔的原因,并对他进行了教育。他意识了自己的错误,连连点头,也因为事情没有公开而长舒了一口气。孩子犯错,我没有请所有孩子“帮助”他。其实,这是孩子的个人隐私,不需要大家都来关注及批判帮助,否则大家都参与进来,可能会让犯错误的孩子在他人面前失去尊严。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我们要好好保护其弱小的心灵,作出正确的引导。
但是,我的一次次的忍让宽容,却换来孩子变本加厉的犯错。对于小俊的这些行为,老师刚开始是会进行批评,日子久了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在翻阅更多相似案例资料时,我发现他“拿”东西是处于心理不安的状态。小俊是一个交往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他很想交朋友,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他采取了“极端”的行为。此时,孩子需要的是老师的帮助而不是批评或惩罚。作为老师,要找出引起孩子处于这种心理不安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其重获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于是,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及方法:
(1)利用观察亲近的方法与他做好朋友,帮助他,并尽量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每天,我都很注意倾听小俊说话,并与他保持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孩子的尊重。有一次,他拿了同伴带回来的一辆小汽车。中午睡觉时,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跟他聊天:“你喜欢车吗?”他说:“喜欢。”“如果你把轩轩的车子还回来,你的小任务便算完成了,我送你一辆玩具车吧。”答:“好啊!”第二天,他真的把车子还给了轩轩。我跟他说:“我表扬你勇于承认错误,但你拿了小朋友的车子,令他很伤心。你应该怎么做?”于是,他向轩轩道了歉。后来,他跟我说是因为没有轩轩的车子才会去拿的。我提议他可以问人借着玩,但不能未经同意就把玩具拿回家。我更让他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玩具被拿走了,那会有何感受。他说:“我会很生气。”这时,他明白了“拿”别人东西后果的严重性,更笑嘻嘻地说:“老师,我不会再拿别人东西了。”这是一直以来我听到的第一个承诺。我伸出小指头说:“我们打钩钩,一起努力,改掉这个坏习惯。如果,一星期内没有犯相同错误,我让你在全班面前讲故事吧。”这一刻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他对我是无比的信任,因为我尊重他。
(2)小俊的“极端”行径,孩子们并不买账。他经常遭到同伴拒斥。我要通过引导他改变不良行为方式、掌握正确的交往技巧。在早上的混龄体育活动中,我的目光总是离不开他,观察他与同伴的交往情况。当发现他独来独往的时候,我会引导他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小俊最自豪的事情是会跳一下绳子了。我要求他表演给我看,这时孩子们都围观过来。大家都惊讶小俊的进步,彼此更交流起跳绳的“秘诀”。在这互动过程中,他感受到沟通分享的快乐。在平时,我们会提供充分时间让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开展各种互动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如:构建游戏、角色游戏等。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孩子主动与小俊一起玩。渐渐地,小俊走进了这个班集体,也开始受到同伴的欢迎!
(3)我不断发掘小俊的闪光点,给予他心灵的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经过他的同意,每天放学前我会检查其书包。当发现他的书包没有“可疑”物品后,老师都给予肯定。每一次表扬,他都非常兴奋。由于小俊很渴望被关注,只有我们真正感受到他内心的需求,他才不会用错误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我们给他充分的表现机会。如: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故事,做升旗仪式的小主持,在大家面前读报纸。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感受到同伴老师的爱;同时也明白到只要付出努力,控制自己的不当行为,身边的人会更加喜欢自己。
(4)孩子一点一滴的改变,除了要有老师及同伴的鼓励外,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而家园配合更是孩子获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跟其父母进行了约谈,希望家长能配合教育。例如:每天检查孩子的书包,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想法,给孩子鼓励;也可用相关的故事对孩子作出正确的引导。
我们坚持不懈地关怀和引导,小俊现在没有再“拿”别人的东西了,进步非常大。我答应让他在全班面前讲故事。看见他表演时那自信开朗的表情,我知道只有我们尊重孩子,并了解其心理需要,孩子才会不断改进。小俊的进步,离不开我们的尊重,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内心需求;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毛病。我们应该用宽容、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尊重是引导,是支持,是帮助,是倾听,是鼓励。让我们用尊重来温暖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