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水产养殖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兼顾加强水产生产管理工作,抓好水产养殖苗种放养工作,为今年的水产养殖打好基础。
一、存塘水产养殖动物的管理
1.强化水质调控。早春水温低,肥水困难,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有利于水温提升。同时,在晴天中午少量多次使用生物肥料或腐殖酸钠有机肥,进行浮游生物培育,以有效平衡水體藻相和菌相;一般池塘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同时可有效预防青苔生长。
2.加强病害防控。1月以来,我国多地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日照严重不足,多数鱼塘水体较差。随着气温回升,水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开始活跃,尤其要注意水霉病的防治。建议每隔2周使用1次生石灰(每亩水面使用20公斤)或聚维酮碘等进行消毒杀菌,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适当投喂饲料。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产动物开始陆续摄食。越冬后的水产动物,由于摄食偏少,脂肪消耗大,体质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建议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水产动物的体质和免疫力。
4.合理开启增氧机。存塘量大的池塘,可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小时左右,以有效促进水体氧气交换,缓解池底氧债,预防因水体缺氧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
5.适时出塘大规格鱼。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出售一部分大规格的鱼,不仅能有效回笼资金,降低存塘风险,而且可为今年养殖腾出空间。
二、苗种投放管理
1.制定合理放养方案。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做好全年养殖计划,根据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积水和市场销售等因素,做好水产养殖生产物资准备,及时开展养殖工作。
2.池塘改造及清塘工作。2月中旬前完成池塘或稻田改造工程,以及清淤、消毒等工作,增加水产生产潜力。池塘或稻田修理改造完成后,在放苗前2周左右的晴天进行消毒。池中留10厘米左右深的积水,每亩使用70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并适当搅拌池水。
3.水草种植。如进行小龙虾或螃蟹养殖,需在3月之前在池塘或稻田沟渠中进行水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栽种,水草种植株距3厘米左右、行距8~10厘米,可适当使用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的生长。若水草长势好,需及时割除,以确保水草覆盖率控制在60%以内。
4.严把水产苗种质量关。首先,苗种规格尽可能统一,同时要选择品种优、质量好的苗种。其次,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在苗种投放前,需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水产养殖苗种被冻伤。另外,苗种运输时需做好周密的计划和相关准备工作。最后,在放苗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泡苗种5~10分钟,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注意运输苗种的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应小于2℃。
5.加强苗种养殖管理。春季天气变化大,气温时高时低,需要加强养殖管理,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产动物的动态、池水的变化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后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做好水产养殖生产日志。
具体需做到:(1)科学投喂。春季水温低,水产动物摄食量小。在晴天中午,可投喂少量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再逐渐增加,每天饲料投喂量占水产动物总重的2%左右。(2)及时调水。春季天气变化频繁,水体易出现水黑、水浑等现象,可使用肥水膏、氨基酸肥水剂、腐殖酸钠等快速培水,稳定水体藻相。同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可适当加注新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3)注重疾病预防。春季是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的高发季节,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以水体消毒和内服免疫增强剂为主要防治方法。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存塘水产养殖动物的管理
1.强化水质调控。早春水温低,肥水困难,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有利于水温提升。同时,在晴天中午少量多次使用生物肥料或腐殖酸钠有机肥,进行浮游生物培育,以有效平衡水體藻相和菌相;一般池塘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同时可有效预防青苔生长。
2.加强病害防控。1月以来,我国多地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日照严重不足,多数鱼塘水体较差。随着气温回升,水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开始活跃,尤其要注意水霉病的防治。建议每隔2周使用1次生石灰(每亩水面使用20公斤)或聚维酮碘等进行消毒杀菌,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适当投喂饲料。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产动物开始陆续摄食。越冬后的水产动物,由于摄食偏少,脂肪消耗大,体质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建议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水产动物的体质和免疫力。
4.合理开启增氧机。存塘量大的池塘,可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小时左右,以有效促进水体氧气交换,缓解池底氧债,预防因水体缺氧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
5.适时出塘大规格鱼。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出售一部分大规格的鱼,不仅能有效回笼资金,降低存塘风险,而且可为今年养殖腾出空间。
二、苗种投放管理
1.制定合理放养方案。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做好全年养殖计划,根据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积水和市场销售等因素,做好水产养殖生产物资准备,及时开展养殖工作。
2.池塘改造及清塘工作。2月中旬前完成池塘或稻田改造工程,以及清淤、消毒等工作,增加水产生产潜力。池塘或稻田修理改造完成后,在放苗前2周左右的晴天进行消毒。池中留10厘米左右深的积水,每亩使用70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并适当搅拌池水。
3.水草种植。如进行小龙虾或螃蟹养殖,需在3月之前在池塘或稻田沟渠中进行水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栽种,水草种植株距3厘米左右、行距8~10厘米,可适当使用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的生长。若水草长势好,需及时割除,以确保水草覆盖率控制在60%以内。
4.严把水产苗种质量关。首先,苗种规格尽可能统一,同时要选择品种优、质量好的苗种。其次,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在苗种投放前,需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水产养殖苗种被冻伤。另外,苗种运输时需做好周密的计划和相关准备工作。最后,在放苗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泡苗种5~10分钟,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注意运输苗种的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应小于2℃。
5.加强苗种养殖管理。春季天气变化大,气温时高时低,需要加强养殖管理,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产动物的动态、池水的变化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后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做好水产养殖生产日志。
具体需做到:(1)科学投喂。春季水温低,水产动物摄食量小。在晴天中午,可投喂少量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再逐渐增加,每天饲料投喂量占水产动物总重的2%左右。(2)及时调水。春季天气变化频繁,水体易出现水黑、水浑等现象,可使用肥水膏、氨基酸肥水剂、腐殖酸钠等快速培水,稳定水体藻相。同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可适当加注新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3)注重疾病预防。春季是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的高发季节,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以水体消毒和内服免疫增强剂为主要防治方法。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