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人的应用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1]。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美国,可见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这种可防可治性的前提是及早地发现和科学的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基础是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了解和及早的就医和检查[2]。而健康教育是患者对糖尿病了解和及早的就医有着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的全民性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减少医疗开支。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护理的服务对象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护理人员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和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使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3],同时能够使人们发生行为的改变。尽早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利用健康教育手册,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现身说法、个别指导、应用图片等不同形式,以口头讲解、发放文字材料、提问、讨论相结合,定期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多次强调患者必须记住的内容,让患者了解疾病基本知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正确对待所患疾病,既不能无所谓,也不能产生恐惧心理,要积极治疗,多参加学习,多交流,多实践,改变不良习惯,保持乐观情绪。
  
  1 健康教育对象
  
  糖尿包括普通人群、高危病教育对象主要是糖尿病患者。普通人群、患者家属,也不能只依靠医生进行宣教,还要把营养师、运动师、护士、社会工作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形式多
  样、易懂易学的宣传教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随时教育。利用晨、晚间护理和进行各种治疗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别教育,如讲解药物名称、作用、注意事项、副作用、用法及剂量。告诉患者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和诱发因素,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2 个别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记忆力的好坏和对健康教育接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使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集中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必须鼓励其家属共同参与。家属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发病期间,他们也承受着压力和打击并因此而焦虑。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让他们和患者一起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每周五下午利用公休座谈会,为患者及其家属集中进行15~30min的有关知识教育,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用幻灯片系统讲解糖尿病有关知识;②播放专题录像带讲解降糖药物的应用、运动与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等;③展示实物,讲解糖尿病饮食要求、计算方法及均衡饮食。
  2.4 文字教育。通过病区走廊板报、健康教育卡片,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识。印发小册子课后把有关授课内容、资料编印成册、制成挂图,免费派发给患者,使他们能对照小册子的内容进行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出院前5天发放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册,留下患者电话号码及联系方式,并告知病区电话号码和责任护士联系电话,以便患者和家属联系咨询。出院后1个月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并给予回答疑问。
  2.5 示教涉及到一些操作过程时,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示教,如胰岛素注射、尿糖测定、微量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技术均进行示教,直到病人熟练掌握。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疾病基本知识指导。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主要是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精神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造成的。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是以代谢紊乱症候群即“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诊断标准[1]:①有糖尿病症状,一天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小时血糖≥11.1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3.2 心理护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使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糖尿病的饮食教育。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宜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烟酒,忌食肥猪肉、烧烤、腊肠、罐头肉、鸡油等高脂肪以及蛋黄、鱿鱼、墨鱼、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提倡进食粗制米、面、杂糖为主食。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这一基本措施并不因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而改变。只有药物与饮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疾病发展。①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既要考虑充分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其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总热量中的50~55%应来自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粮食来提供;15~20%的热量应由蛋白质提供;其余25~30%的热量应由脂肪提供,脂肪包括烹调油。 ②均衡饮食。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要合理,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谷类、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豆制品主要提供植物蛋白;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多选用绿色蔬菜;粗细搭配,提倡高纤维饮食;食盐要限量,每天不超过10g为好;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食品,如含硒、铬、锗等食品。③早、午、晚三餐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这样才能达到血糖稳定。正餐时防止血糖偏高不能吃太多,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点心为主,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④随身携带零食。为防止药物治疗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时出现低血糖现象,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饼干、糕点、木糖醇等代糖食品,在发生心慌、饥饿等低血糖反应时服用。
  3.4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血糖下降,改善代谢紊乱。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持续而有规律的中强度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预防诱发低血糖,运动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这样有利于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故运动后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中老年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全面体检,运动时间和强度也要相应调整。
  3.5 糖尿病的用药指导。糖尿病系终身性疾病,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患者应了解自己服用药物剂量及方法。原则上,不同型的糖尿病患者胖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选用的药物种类、服用的药物剂量就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初患糖尿病首先应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血糖仍高可加用降糖药,肥胖者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老年及肾功能不良者首选糖适平;优降糖剂量小、作用强、价廉,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易发生低血糖;美吡达、达美庚作用温和,有抑制血小板聚积作用。用药从小剂量(1~2片)开始,餐前服用效好。根据血糖、尿糖化验,每周增加药量1次,直至血、尿糖控制良好。此过程一般1~2个月。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也可联合治疗,用胰岛素加双胍类或拜糖平。但同一类药不宜联合使用,药物的剂量不宜大起大落,药物的种类不宜频繁更换。
  3.6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自我监测可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用药水平和控制水平,若没有自我监测,那么之前的所有治疗都是盲目的,没有对比性。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监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购买一台血糖仪,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便于调整用药及更好的控制饮食,避免高血糖发生,继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通常一天可测4次血糖:1次空腹血糖,3次餐后两小时血糖。如为刚确诊的患者、服用易引起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时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增加监测次数。
  整体而言,糖尿病同心血管疾病、肿瘤一起是危及人类的三大杀手,而做好糖尿病的教育,将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目前正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纷纷成立糖尿病中心,开展这方面工作。我们在近几年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上健康教育体系,实际工作中深受病人及家属欢迎,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有很大帮助。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2
  2 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27
  3 孙秀晶.健康信念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2001年10月~2003年10月住院治疗324例老年肺结核病人,其中合并糖尿病者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①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者占同期住院的不合并糖尿病者的10.7%;②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者,痰菌阳性率高,为40%。结论: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肺结核病情往往较严重,痰结核菌阳性率高。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糖
期刊
【摘要】 反应停通常认为它具有中枢镇静、催眠、止痛、止痒、退烧、免疫调节、激素样抗炎等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反应停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科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 反应停 应用进展    The new development of applying clinical practice of response stopping  Zhou Huicheng  【Abstract】 Response
期刊
【摘 要】坚持“预防为主”是减少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根本方法,本文针对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教育为主、提高心理素质”,“强化技术规程、规范器材维护”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军事训练 训练伤 防治    军事训练伤是和平时期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迫切要求,全军军事训练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减少训练伤是各级指战员和医务人员的共同课题。2003年以
期刊
越来越多的生殖专家都已经关注一个共识:那就是随着环境污染、性开放、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生育能力日趋下降,不育、不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据目前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世界大约有8000万对夫妇患有不育症,因此,环境对男性生殖的影响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1 不容忽视的男性生殖能力下降    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美国男子精子数目在过去50年中已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目前还正以每年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为孕妇进行人性化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孕妇200例。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全程陪护导乐式为全产程,对照组按传统的处理,分别对这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产时产后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时,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导乐陪伴可缩短产程,提高
期刊
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有低龄化的趋势。除疾病引起外,不良的日常行为方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方式,对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  着重要意义。    1 资 料    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进行骨密度测量269例,其中男74例,女195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1岁,诊断骨质疏松101例,占总数38%。其中偏食3 例,
期刊
【摘要】 目的:在对HBsAg疫苗进行长期毒性试验时,连续给予超高剂量基因重组的HBsAg疫苗后,在检测其安全性的同时观察小鼠产生IgG及其亚类抗-HBs的动态。方法:给药剂量为600μg/kg(约为人临床拟用量的600倍),每天给药一次,连续21天,末次免疫后一个月,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及亚类(IgG1、IgG2a)抗HBs抗体。结果:超高剂量HBsAg疫苗仍可刺激机体在3周和7周
期刊
【摘要】 冠心康口服液是以党参、赤芍、川芎等十二味中药组成,以益气活血化瘀为治则验方。采用彩超、放射免疫、生化技术以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冠心康口服液扩冠抗心绞痛作用,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儿茶酚胺、心钠素、内皮素、一氧化氮的浓度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神经激素的影响。结果:冠心康口服液具有抗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缺血,降低患者心钠素、
期刊
【摘要】 在辨证与辨症基础上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显著效果,参考相关文献就其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改善微循环障碍 急诊应用    从急症临床来看,中西医治疗各有其长短,在辨证与辨病基础上相结合,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其中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着显著效果,
期刊
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1972年提出来的。她认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个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通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脑瘫患儿是脑神经受到伤害后造成的永久性肢体姿势继运动的异常,这种姿势和运动的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脑瘫患儿的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的反应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