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合班并校后学校的现状,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采取的必要的措施以及今后学校发展的困惑。
关键词:学校现状;采取措施;困惑
“合班并校”这一词语其实早在90 年代就已提出。只是在2001年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后,“合班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成为了地方政府教育布局调整的“一场狂欢”。到今天为止,已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十几年当中它给我国的农村教育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据我所知固阳县的乡镇里没有一所学校,全部都已合回县镇府所在地。而包头市土右旗现在除了我所在的乡政府有俩所学校之外。其他的每个乡镇只有一所小学。我很庆幸,我的学校在这场“狂欢”中“存活”下来了。这种庆幸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而是全体村民的庆幸。下面,结合自身的农村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教育合班并校后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一 现存小学的现状
我所在的小学也是我的家乡。家乡人口达到3000多人,可以说是一个大村子 。95年我毕业就在这所学校任教。这所小学是1995年新建的教学楼共有二层。即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幼儿的入学数量有所减少,但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也能达到30以上。2001年以来国家实行“合班并校”人数就越来越少.2011年全校五个年级每班20多人,今年仅仅留下四个年级每班只有十几个人。全校共有42名学生,9名教师。不得不承认,农村合班并校后,家长的负担重了,有些家长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不惜让自己的孩子进城读书。由于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他们还离不开家长的关爱与呵护,家长还应尽量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自立能力。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而不在于家长给孩子提供了如何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合班并校的负面效应,村民思想意识的改变,村民也很想让这所学校存活下来。因此村委会,包括旗政府也特别重视。今年预计投资182万进行校舍加固,从而改善教学环境,力争保留这所学校。
二 学校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口减少是一个原因,其中有随父母流到外地打工,这是正常的流动,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就到县城或者镇上规模较大的学校,这就是“择校”,这是不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因此属于不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投入,提高村级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认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问题,也包括教师个人学识,教育教学的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就我们学校和城里的学校来比,我们是农村学校,学校规模小,办学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首先,教师队伍的建设,校长是关键因素。在启迪教师的智慧的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教师。其次,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要做到政令畅通,协调一致。对教师进行及时的奖惩,优秀的教师还可以选拔任用。同时对于教师的个人学习和培训,也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最后,学校还要开好民主生活会,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中来,特别是学校重大制度的建立和决策均由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责任感。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第二,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建议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第三,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3.加强校园环境的改善。
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保障,更是吸引年轻教师教学生涯的必备条件。所以校园环境的改善势在必行。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通过美化校园,唤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和深沉的思考。
为了是这所学校呈现出往年生机与活力,以上的这些方法和策略,我想在督导的每次学校检查和指导下,学校也应向好的方面发展。
三 困惑之处
1.为了保留这所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来我校上学。政府投资182万对我校加强校舍加固项目。可是按国家规定根据学校现有学生的人数国家对学校进行财政拨款。这样对于我们这个仅仅只有42人的学校来说,国家的这点拨款,在我校加固完工之后的校园环境建设、教学环境建设还有教学设施的完善方面,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后期建设不到位,家长对学校的可信度降低,学生还会去择校,那么重建后的学校岂不成为一座“空城”了吗?
2.幼儿园的建设到现在都没有定论。村子里的幼儿园是一个私人办的。安全隐患重重,师资配备上,没有专业的幼教老师。这样一来,幼儿教育无法保障,就会影响到小学一年级学生人数。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校的未来令人堪忧。
3.我校有42名學生,9位教师,可是9位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趋于老龄化。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落后,观念跟不上现在的教育理念。如何让这些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深刻内涵,如何让这些教师从传统的传承方式向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自主创新。
4.由于学校人数少,平行班少,而生源也不怎样。如何客观、公正评价量化教师的教学业绩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农村学校及教师的评价是不是该有农村学校的评价标准。
5.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规模小,由于城乡差别,在下面的学校的老师想往城里调,长此以往,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只会越来越薄弱,我们又如何来稳定教师队伍?比如说,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总之,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不由得让我为我校的前途命运而深思——学校的幸存是喜是悲呢?
关键词:学校现状;采取措施;困惑
“合班并校”这一词语其实早在90 年代就已提出。只是在2001年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后,“合班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成为了地方政府教育布局调整的“一场狂欢”。到今天为止,已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在这十几年当中它给我国的农村教育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据我所知固阳县的乡镇里没有一所学校,全部都已合回县镇府所在地。而包头市土右旗现在除了我所在的乡政府有俩所学校之外。其他的每个乡镇只有一所小学。我很庆幸,我的学校在这场“狂欢”中“存活”下来了。这种庆幸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而是全体村民的庆幸。下面,结合自身的农村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教育合班并校后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一 现存小学的现状
我所在的小学也是我的家乡。家乡人口达到3000多人,可以说是一个大村子 。95年我毕业就在这所学校任教。这所小学是1995年新建的教学楼共有二层。即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幼儿的入学数量有所减少,但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也能达到30以上。2001年以来国家实行“合班并校”人数就越来越少.2011年全校五个年级每班20多人,今年仅仅留下四个年级每班只有十几个人。全校共有42名学生,9名教师。不得不承认,农村合班并校后,家长的负担重了,有些家长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不惜让自己的孩子进城读书。由于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他们还离不开家长的关爱与呵护,家长还应尽量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自立能力。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而不在于家长给孩子提供了如何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合班并校的负面效应,村民思想意识的改变,村民也很想让这所学校存活下来。因此村委会,包括旗政府也特别重视。今年预计投资182万进行校舍加固,从而改善教学环境,力争保留这所学校。
二 学校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口减少是一个原因,其中有随父母流到外地打工,这是正常的流动,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就到县城或者镇上规模较大的学校,这就是“择校”,这是不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因此属于不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增加投入,提高村级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认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问题,也包括教师个人学识,教育教学的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就我们学校和城里的学校来比,我们是农村学校,学校规模小,办学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首先,教师队伍的建设,校长是关键因素。在启迪教师的智慧的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教师。其次,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要做到政令畅通,协调一致。对教师进行及时的奖惩,优秀的教师还可以选拔任用。同时对于教师的个人学习和培训,也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最后,学校还要开好民主生活会,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中来,特别是学校重大制度的建立和决策均由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责任感。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第二,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建议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第三,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3.加强校园环境的改善。
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保障,更是吸引年轻教师教学生涯的必备条件。所以校园环境的改善势在必行。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通过美化校园,唤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和深沉的思考。
为了是这所学校呈现出往年生机与活力,以上的这些方法和策略,我想在督导的每次学校检查和指导下,学校也应向好的方面发展。
三 困惑之处
1.为了保留这所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来我校上学。政府投资182万对我校加强校舍加固项目。可是按国家规定根据学校现有学生的人数国家对学校进行财政拨款。这样对于我们这个仅仅只有42人的学校来说,国家的这点拨款,在我校加固完工之后的校园环境建设、教学环境建设还有教学设施的完善方面,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后期建设不到位,家长对学校的可信度降低,学生还会去择校,那么重建后的学校岂不成为一座“空城”了吗?
2.幼儿园的建设到现在都没有定论。村子里的幼儿园是一个私人办的。安全隐患重重,师资配备上,没有专业的幼教老师。这样一来,幼儿教育无法保障,就会影响到小学一年级学生人数。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校的未来令人堪忧。
3.我校有42名學生,9位教师,可是9位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趋于老龄化。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落后,观念跟不上现在的教育理念。如何让这些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深刻内涵,如何让这些教师从传统的传承方式向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自主创新。
4.由于学校人数少,平行班少,而生源也不怎样。如何客观、公正评价量化教师的教学业绩提出了新的思考,对农村学校及教师的评价是不是该有农村学校的评价标准。
5.我们学校是农村小学,规模小,由于城乡差别,在下面的学校的老师想往城里调,长此以往,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只会越来越薄弱,我们又如何来稳定教师队伍?比如说,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总之,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不由得让我为我校的前途命运而深思——学校的幸存是喜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