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民同志与邮票设计工作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老同志从我们身边走了,永远地走了……恰似一颗明亮的星突然陨落,让人留恋,让人怀念。

  宋兴民同志是我们的老局长,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共事多年。由于他与大家的关系融洽,在底下我们常常尊称他为“大老宋”、“宋局长”。




  1956年宋兴民同志调任邮票发行局副局长,协助王恩国局长全面负责邮票发行具体工作。当时,新中国的邮票事业基本上仍处于开创和逐步完善的阶段,机构、机制、人员配置、生产条件还都不成熟,更缺少经验。担子之重、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当我们翻开新中国邮票目录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自50年代中期开始,竟产生了诸如《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中国古塔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科学家》、《金鱼》、《菊花》、《杜甫》、《梅兰芳舞台艺术》、《丹顶鹤》、《儿童》、《黄山》、《金丝猴》、《牡丹》、《殷代青铜器》等一系列从选题列设计乃至印刷质量都具有相当水平的好邮票,造就了新中国邮票事业的第一次繁荣,为新中国邮票史写下光辉的一笔。

  1979年,宋兴民同志在饱经政治磨难之后,重又回到邮票发行工作的领导岗位,任邮票发行局局长。然而,他面对的是全国各个领域经过十年动乱,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邮票事业必须再度复兴和发展的重任。结果怎样呢?还是让事实为证吧。《云南山茶花》、《帛画》、《台湾风光》、《京剧脸谱》、《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齐白石作品选》、《咕咚》、《荷花》、《苏州园林》、《刻舟求剑》、普21《红楼梦》、《西厢记》,以及以“猴票”为代表的第一套生肖票等一大批好的邮票让广大集邮者爱不释手,津津乐道,今造就了邮票发行工作上的第二个兴盛时期。除此之外,有关邮票发行的宣传工作、学术研究、集邮活动、国内外的经营、国际间的交流等等都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小小邮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空前提高,新中国的邮票发行事业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人们的心情是舒畅的,干劲是十足的。连我们邮票设计室的几位年龄稍大一点的老设计家,大多数都是扳着指头莫,莫莫在退休之前还能争取设计出几套让人们喜欢的邮票来。诚然,偌大的成就决不能全归于他一个人,然而,我们又不能低估作为主要领导者个人的作用。

  邮票设计工作是邮票发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历来是宋兴民同志十分关注的部门。多年来,从部门的管理,设计人员的成长,甚至重要选题的确定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我是在他第二次复出之后才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的,时任邮票设计室副主任并从事邮票设计工作。我早就在老设计家那里听说过他在邮票事业方面的建树和为人,比如:为了弄懂邮票设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他努力学习有关的文艺知识,特别留意接触各门类的艺术作品,美术界广交朋友,多方请教,从而不但迅速提高了自己的文艺素质,而且取得了社会上对邮票设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当年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的美术家中,有几位不但被聘为邮票设计工作的艺术顾问,而且还为我们设计了不少的好邮票。更重要的还是为邮票专业设计队伍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把邮票设计工作的门打开了。同时,他在百忙之中特别注意与专业邮票设计同志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甚至和他们一同深入生活,朝夕相处,有时候还为设计人员背起笨重的摄影三角架一同跋涉。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甘苦,了解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和创作人员的追求。听他的夫人讲,在那个时候,为了邮票设计工作,他常常是弄得深夜睁着眼睛久久不能入睡。

  他十分注意抓设计人员的思想建设和事业心的树立。他总是从党和人民需要的高度,从邮票社会作用的实际出发,让大家深刻认识邮票设计工作的意义和献身邮票设计工作的光荣感。当年,在社会上由于对邮票设计工作不了解,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们的同学是看不起邮票设计工作的,认为成不了“大家”,出不了不朽工作。这使专业设计人员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为此,他多次向美术具有影响的专家和领导做工作,有时达到辩论的程度。据说,当年有几位邮票设计者能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宋兴民同志是做了努力的。这样就把邮票设计家和社会美术家摆在同样的水平线上,提高了专业设计者的自尊。

  围绕着邮票设计工作的运作,目前很多符合实际的很有效、很科学的制度和方法多是从那个时候建立和延续下来的。一些老设计家们能够一生含莘菇苦、志在方寸,是与宋兴民同志的领导作用分不开的。

  宋兴民同志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一套邮票上的“八一”南昌起义旧址被少画了一层楼层的错误,经常被他提起,以警下属。“赶马车的把式应当坐在车辕的左边还是右边”;“骑马的骑手,手里攥的缰绳,连到马嘴上是一根还是两根”,听似老生长谈,实则在不经意中培养着大家一丝不拘的认真精神。

  对待艺术问题,尽管他有相当的修养,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地尊重专业设计家。有些自己的构想,总愿意和专业人员讨论讨论。连每次到部里参加部长们审批邮票的会议这样几乎纯行政程序性的会议,他都常常要我和他一同到会,以免在需要他亲自向部长汇报情况时,有些临时出现的艺术问题因为他说不清础而误事。以上对宋兴民同志的几点回忆,只是全豹之一斑。我想,假若专门为他开个追忆性的业内知情朋友的座谈会,可能会对今后的邮票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责编/董至德
其他文献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除了收集、研究、珍藏各种邮票外,还很注意对于邮戳的收藏、研究。2001年是辛巳蛇年,在此谈谈蛇戳,增兴添趣。  中国的邮政局、所,多以地名命名,所以邮政日期戳往往同地名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历来讲究口彩,对于人名、地名的命名很有讲究,喜用吉祥、喜庆、富贵、福禄寿财一类的词语或这方面的象征物。从地名来说,每个地名都有它的来历,一个地名往往就是一个传说、一个故事。由于龙是神奇、富贵、权
期刊
1月1日发行《世纪交替 千年更始——迈入21世纪》邮票首日封一套2枚(编号:PF2001—1)、纪念封1枚(编号:PFN—107、PFN2001—1。注:PFN纪念封系列从2001年起启用新编号)、图卡一套57枚(编号:PTK—12)、专题册1本、邮折1枚。1月1日发行《迈入新世纪》特种纪念封一套5枚(编号:PFTN—29)。1月5日发行《辛巳年》邮票首日封1枚(编号:PF2001—2)、邮折1枚
期刊
回眸20世纪的中国集邮,几度风雨,几度辉煌。’99世界邮展的空前盛况,令世界邮坛把关注与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成功举行,为20世纪的中国集邮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中国集邮胜利进军新世纪吹响了令人激情四溢的号角。  集邮者,只有广大的集邮者才是中国集邮蓬勃发展的真正动力。在2001年,怎样才能发挥极大的凝聚力把广大集邮者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以无怨无悔的集邮热情为中
期刊
编者的话:  我国的第二轮生肖邮票到2003年就结束了。虽然已发行的生肖邮票极具民族特色,但从总体水平看,尚未在世界生肖“百花园”中成为“花中之王”。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十二生肖发源地国家的中国邮人发出感慨,真心希望中国的生肖邮票能早日走在世界生肖邮票的最前列!  逝者去矣。当21世纪的曙光来临,作为痴迷的邮人,又有谁不愿意看到新世纪与集邮有关的一切新气象?第三轮生肖邮票要继续发下去,相信这对每个生
期刊
浸水邮票的干燥采用以下方法是不当的:用电吹风吹,太阳晒,摊平阴干、反贴在玻璃上。笔者建议用茶杯,搪瓷器皿来干燥。具体做法是:将从清水捞出的邮票贴在器皿表面上,将沸水倒入器皿内,邮票干燥后会从器皿上自动脱落。要注意的是,器皿要干净;器皿越大越好,越大弯曲度越小。
期刊
鲁迅先生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如果一个人死了,人们仍然记住他,时刻想起他,那么我们说这个人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一个对一项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应该被永远记住。新中国集邮事业的老前辈——宋兴民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值得记住和纪念的人。  宋兴民同志于2000年10月5日因病逝世了。消息传来,中国集邮总公司的干部、职工,尤其是与他一起生活、工作过的很多老同志深感惋
期刊
在99北京世界集邮展览中,作为主办国,中国得以设立“中国类别”,在展场上辟专区集中展示来自世界各国的有关中国题材的传统类、邮政历史类邮集。本文从一个观展者的角度试对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展品中“中国类别”邮集作简单评述。  一、“ 中国类别”展品的总体水平  ’99北京世界邮展“中国类别”参展邮集的总体水平很高。首先祖国 大陆最出色的邮集几乎全军出战,这其中包括了从古典到现代每一个时期的展品;香
期刊
青少年专题邮集《网球》在悉尼第七届奥林匹克邮展中,荣获青少年类别的最高奖——镀金奖和特别奖;在北京1999世界邮展中获镀金奖;在2000年泰国世界青少年邮展上获大镀金奖。  《网球》邮集的作者陈宇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热爱集邮。他从喜爱的体育邮票中,选择“网球”为邮集题材,进行了小题精作。邮集以叙事手法介绍网球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网球运动创始人奥尔特·温哥菲尔德对古老网球游戏的改进,富有资料性和故事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