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他人”也是一种心理病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谁是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在一般人的头脑里,好人的价值不证自明,毋庸置疑,似乎是好人多多益善。至于谁是好人,好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些什么特征,则很少有人仔细想过。
  然而,在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征”(good guy syndrome)的说法,为人们细心思考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与治疗视角。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特别亲切和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的人们。对他们来说,当好人不仅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
  好人做的是对别人有利,令别人高兴的事,所以好人总是能够讨人喜欢。很少有人讨厌好人来替自己无偿地做好事的。可以说,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目的,利用和受益于好人的这一特点。而好人对此不仅不在乎,而且还乐在其中。好事未必有助于社会中善的累积,这是一个问题,但一般人只是把它看成一个无大碍的问题。
  然而,2001年布莱柯(Harriet Braiker)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征》(The Disease to Please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一书问世,宛如在好人众多的美国社会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不仅一下子成为畅销书,在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的电视节目里成为讨论的专题,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大众心理学经久不衰的话题。
  布莱柯的书让读者看到,一心当好人原来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缺,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肯定和赞美,这种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变成一种可以称作为“癖”的习惯和依赖。
  布莱柯所说的“讨好他人”综合征就是人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好人综合征”。好人综合征是可以自我测试的,心理学家们建议每个人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是否在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赞许你吗?”“如果有人不喜欢你,你觉得难受吗?”自我检测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诚实,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问题回答“是”,那么他很可能已经患上了好人综合征。
  好人综合征往往不仅是一种行为偏差,而且是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征兆。例如,好人综合征患者一般都是事业平庸者,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成就却相当有限,做好事于是成为他们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又例如,他们的家庭或家庭关系可能有欠缺,如孤儿、单亲,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关爱,这会使他们更加在意关系疏远者对自己的好感,不惜为之付出任何努力,有的甚至一面对家人恶言相向,一面对外人特别和蔼可亲(也就是俗称的“白眼狼”)。
  “当好人”并不是好人一个人的事,往往会弄得家人很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好人的亲疏不辨还会对家人造成伤害。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healthy boundaries)。每一位个体的人都生活在某种身体、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线之内,这个界线帮助他判断和决定谁可以接纳,并接纳到什么程度,为谁可以付出什么,并付出到什么程度。
  人的负面感觉一般也是由这种界线意识所决定的。例如,你的孩子做功课需要你帮助,或者要求你周末带她到儿童乐园去,你若做不到,就会感到内疚。如果你单位的领导督促你在业余时间多做好人好事,你若做不到,则很可能感觉到的不是内疚,而是害怕领导不高兴,会记你的帐。
  不顾一切地做好人好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计任何代价地要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在有这样的行为之前,或者在这样的行为成为你头脑中的“好事”之前,你的个人健康界线和亲疏意识一定先已发生了某种变异,因为在人类社会中,正常家庭所给予幼儿的自然教育,包括亲疏关系教育,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与好人综合征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观。
  格勒弗医生(Dr. Robert Glover)是一位专门诊治好人综合征的权威,也是《不再当好人》(No More Mr. Nice Guy)一书的作者。他指出,几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识或下意识中都有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把缺点藏起来,变成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觉得我好,也会敬重我,重视我。这样,我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其实,这种幸福的感觉或自我意识的满足取决于他人对我的看法,我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我实际上并不幸福。
  对于患有好人综合征的人们来说,做好事不留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不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根本就是一个毁灭他们唯一幸福的灾难。对他们我们不应该去作道德的指责,而是应该给予理解、同情和怜悯。勃朗宁夫人在她著名的长诗《奥萝拉?莉》(Aurora Leigh)中写道,“愿仁慈的上帝宽恕一切好人”,这个“宽恕”真是再确切不过了。
其他文献
蜂蜜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高级营养保健品,有消炎、祛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长期服用,还可以缓解哮喘症的发作。由于蜂蜜中含有花粉粒,经常喝的人就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蜂蜜里面还含有微量蜂毒,它是蜜蜂体内的一种有毒液体,蜂毒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改善人体内环境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力,具有抗过敏、抗辐射、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小剂量蜂毒是治疗疾病的良药,临床上蜂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而肌肉注射后产生的局部硬结,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偶尔打针,对一般人来说并无大碍,但有些人皮肤会有比较严重的反应,特别是多次、长期注射某些种类的药物,皮肤会出现红肿、结节,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也是造成治疗中断的原因之一。  肌注发生硬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药物吸收缓慢或注射的深度不够,与药物种类、注射方法、体质因素有关:  药物 因素
4月11日是王小波的祭日,163、新浪等网站开设了关于纪念他逝世五周年的专题,社会文化界也相应有一些纪念活动。王小波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作家。有人认为王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
期刊
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内容,各部分要求如下: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问题提出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②方法:简要说明课题的基本设计,
据美国“健康”网站报道,在各种处理夫妻矛盾的方式中,人们认为最文明的“沉默不语”其实最有杀伤力,很多婚姻因此破裂。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调查了250万对夫妻后发现,在发生矛盾时,有93%的夫妻都想竭力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只好通过冷战来表达不满和愤怒。这种方式让双方难以沟通和表达,彼此误会更深。调查显示,在离婚的夫妻中,80%曾长期冷战。夫妻冷战内容包括:相互不理睬、分居、没有性生活、毫不关心对
在这个纷繁杂芜的人世间.找一个让心平静的地方真的很难,就是在网路上漫游,还是很容易被花花绿绿的网页弄的心烦起来。朋友介绍一个很好的网站给我,当我找到她,马上被她吸引
期刊
观察日记第一天:  水痘初现  在门诊,我见到了四岁的小男孩天天,妈妈领他来看病,家长撩起衣服对我说:“大夫,你看看,孩子这出的是什么?是蚊子咬的?还是水痘?孩子偶尔说有点痒,但是不太厉害。”我仔细查看,我发现,孩子的前胸和后背共有5个红色的斑丘疹,和平常蚊子咬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两个皮疹上面出现了水滴样的小水泡。我问孩子:“天天,你痒不痒?”孩子摇摇头。我给孩子查了体,只有嗓子稍微有点红,其
期刊
[偏方1]  将元胡30克、牛膝60克一同碾碎,浸入300克白酒中,然后将装有药酒的容器放入热灰或热水中,使酒变温,药性完全溶于酒,每日两次,随量饮用即可。  [偏方2]  每天用适量黄酒与10克左右的红曲煎汁温服。  [偏方3]  将泽兰30克,黄酒300克共同用小火煎煮约半小时,待饮用时,再加少量温热的黄酒。随量饮用,以不醉为度。  胎儿出生之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恶露不下,即排出的非常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occur widely as the unintended effect of water disinfection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toxicity and adverse human health effects. Yet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