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性脑炎一例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病毒性脑炎(VE)的发生较为罕见,预后恶劣[1,2].由于移植后受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使得其VE无论在病原体还是临床预后方面均不同于非免疫抑制的VE患者,因此对VE的认识有助于临床移植医师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我院于2010年11月诊治了1例人类疱疹病毒(HHV)-6型VE,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取C57BL/6(H-2b)小鼠和Balb/c(H-2d)小鼠的骨髓和脾脏,制备不成熟CD8α+DC和脾淋巴细胞,并经丝裂霉素处理.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实验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组(阳性对照组)、MLR加不同密度的同系CD8α+DC组、MLR加不同密度同种异型CD8α+DC组、MLR加不同密度CD8α+DC的培
目的 通过对三种供肝选取方法的比较来探索更简便、稳定的小体积肝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以Kamada"二袖套"法非动脉化原位大鼠肝移植模型为基础,采取供肝冷灌洗后原位剪除肝叶的方法获取供肝,建立小体积肝移植模型,Ⅰ组以肝中叶作为供肝,Ⅱ组以肝右中叶+右叶作为供肝,Ⅲ组以肝中叶+右叶作为供肝,其中Ⅰ组及Ⅱ组供、受者体重相似,Ⅲ组供者体重比受者轻100~120 g.比较3个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各
第15届欧洲器官移植协会会议(ESOT)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现就会议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与大家分享.一、合理选择免疫抑制方案瑞典Ekberg[1]报告: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的资料显示,1989~2005年,扩大标准供者的移植物半寿期从3年提高到6.4年;欧洲的移植肾半寿期在1988~1990年为12.5年,2003~2005年提高到21.8年.Ekberg明确指出,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
期刊
器官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尚未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效果,目前影响临床广泛应用以及长期效果的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移植免疫反应,包括如何预防、诊断和逆转免疫排斥反应。临床成功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才能避免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以及获得移植物和受者的长期存活,这也就是其理想的目标。
除去免疫因素外,胰腺移植术后早期静脉血栓形成是造成移植物功能丧失最主要的原因,其发生率为3%~10%。目前术后多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预防静脉血栓,但肝素抗凝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本中心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共为41例患者施行胰腺移植术,现将患者术后抗凝方案报告如下。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共有7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原发病包括脑出血3例(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颅脑外伤2例,脑基底动脉闭塞1例,颅脑肿瘤(脑胶质瘤Ⅱ级)卒中1例.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捐献,采用腹部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方法切取器官.受者的原发疾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术后预防感染,根据凝血酶原时间采取抗凝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移植后心肌组织内支链氨基酸(BACC)代谢对移植物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同系移植组和同种移植组,采用改良的Ono模型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移植后2周和8周,取两组受鼠,分别获取其血液和移植心脏标本.观察两组受鼠的血管狭窄程度,使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移植心肌内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获得一些影响BACC代谢的差异蛋白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验证.用氨基酸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也因其狭窄的治疗指数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个体差异而导致的药物毒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植物以及受者的长期存活。免疫抑制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产生于需要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又要优化这些药物的疗效。因中毒剂量与有效剂量之间的差距很小,故免疫抑制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并且越来越受到移植界的重视。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所以器官移植
期刊
目的 总结单中心13例心脏移植后存活超过10年受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 13例受者在1995年8月至2001年6月期间接受心脏移植,前8例受者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皮质激素的经典免疫抑制方案,后5例在该方案基础上进行了免疫诱导,有6例在吗替麦考酚酯(MMF)上市后将硫唑嘌呤替换为MMF.围手术期对主要并发症及时进行防治,术后对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建立个人长期随访档案,监测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
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全世界每年新发患者达60万人,其中约34万人(约占55 %)在于中国,在肝癌的临床诊治上,中国理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老一代肝脏外科学家如吴孟超、汤钊猷等的卓越努力下,我国在肝癌的诊治上已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