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开头与结尾的策略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篇小说技巧使用的重阵地是开篇与结尾。由于阅稿量巨大,小说编辑对待普通来稿通常是看看开头,再看看结尾。如果看完开头,编辑看到结尾和他猜的差不多,这篇稿子基本已经被他归为平常之作,如果中间再没有什么能够打动编辑的文眼,这篇稿子肯定被退稿了。
   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你的开头一定得吸引住编辑,否则你连展示结尾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开头吸引住编辑,结尾在编辑意料之外,编辑才会去看你的中间部分。这时,如果你有足够的才华,中间万把字的展示空间足够你打动编辑。
   中间文字展示部分,以每个人擅长技巧不同而精彩纷呈,其中有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的,有以小说语言艺术见长的,也有以技巧花招见长的。这同每一个作者的修养和经验有关,我们着重说短篇小说的开头与结尾。
   好的短篇小说开头有一个通性,那就是能够在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产生继续阅读,追根究底的阅读欲望。在开头作者可以利用读者的好奇心、同情心、个人偏好来抓住读者。
   比如这篇,我谈话的开头是“短篇小说如何用开头结尾抓住编辑的心”。这是一个用偏好来设计的开头,想发表小说的初学者一看就会被抓进来,因为这是初学者的偏好,而不是诗词作者,或者悬案故事读者的偏好。
   贾平凹说过,好小说是有读者定位的。就是说有些小说是写给一个特定的人群看的。
   比如说,以小说语言艺术性见长的小说,不见得受喜欢情节曲折型小说的读者喜欢。喜欢情节曲折型小说的读者,甚至会攻击这类以小说语言艺术性见长的小说是在玩儿文字把戏,耍文字戏法。
   可是喜欢小说语言艺术性见长的读者,却对这种小说推崇备至,甚至会攻击情节曲折性见长的小说是故事,不是小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情况?这不只是小说创作中技巧定位上的问题,也是读者偏好的问题。
   这两种类型的小说,可以说是当下文学期刊上的主流类型,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写作手法。初学者也不必劳神想要兼得,因为,掌握其中一种手法就足已获得偏爱此类作品的读者,只要用得得心应手,发表应该不是难事。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掌握部分人的偏好,偏好会使他们在期刊的目录上寻找你的名字,急急地翻阅你的作品。
   比如,我常在小说选刊目录上寻找阿城和迟子建的名字,因为我喜欢他们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多是情节曲折型的,而且写得很好,是我喜欢的类型。我熟悉我喜欢的那些作家的作品定位,喜欢他们那种风格的作品,当我在目录中搜寻到他们的名字时,我会感到一阵欣喜。这也是成熟的作家要有一定风格的原因,固定的风格,会使他拥有一定量的读者,也可以说他作品的风格引领了这批读者的偏好。
   而初学者,想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有目标地写,有技巧地写,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铺排文字。当然,天书般生涩难懂的作品,也会有人买账,但,那绝对是极小众的东西,注定难以长久,想要大众认可,还须迎合大众口味。
   那么大众的偏好是什么呢?无非是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在小說开头,用少量的文字把读者七情六欲中最偏重的那一种情感,或是欲望勾住,你就成功了!别忘了编辑也是人。
   成功者常用的钩子有两把,一把是同情心,一把是好奇心。同情心好说,无非是把人物写得很惨,惨到令读者心生同情。
   但是要注意人物的设置。一个坏蛋很难让人产生同情,他的悲惨只会令人痛快。
   一个模模糊糊的普通人也难让人产生怜悯。
   打个比方,同样是等待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一个是能歌善舞的六岁小女孩儿,一个是八十岁的离休老头,哪一个更让你产生同情心?
   通常人物的设置,要设置成人见人爱型的,或是令人肃然起敬型的,再就是人人都想抱回家型的。试着想,这些个令人心生怜爱的人物,要是遭遇惨祸,你会不会同情?会不会关注他是不是会死?是不是会得救?你会不会急着去看结尾?如果会,那么这个开头就成功了。
   用了这样的开头,编辑可能马上去看你的结尾,这时你的结尾若是给出了一眼即知的答案,那你还是会收到退稿信。这时你的结尾,要么是个开放式的留白,要么是一个与开头悬念无关的答案。只有这样的结尾,才能吸引编辑读下去。
   好奇心比较难说。因为人们好奇的东西太多。你别指望一个喜欢花边故事的偏好者会对旷世食材的发现感兴趣,因为那是食欲偏好者的偏好。通常花边故事是男女故事偏好者的偏好,也是大多数人的偏好。这里无需隐晦,连孔子都承认食色性也,我们也没有必要装得像个和尚。
   中间部分继续迎合读者偏好。这是作者聪明之处。
   开头用的人们对男女故事的好奇心勾住读者,被勾住的读者自然是此类作品偏好者。中间如果你再写探险,夺宝的故事或者是战地兄弟情,显然难以满足被开头吸引进来的读者的偏好,受到弃读是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在这里强调一下,开头文字所定下的偏好基调,在中间的行文中,必须为重点基调。
   这种基调可以附着在复仇、励志、夺宝等其他故事情节上,但基调不能改变,读者的偏好一定要满足。如果能把这个基调保持到结尾,你就可以等着这批读者在目录上寻找你的名字了。
   当然,好的作者不会在一篇作品中只是满足读者一种偏好,因为人的欲求众多。
   优秀的作者,往往在一篇作品中融汇众多的偏好给读者,以满足读者多层次的偏好,抓住更多的读者。
   我记得少时爱读的金庸武侠小说,那真是老少皆宜。为什么,因为它能满足人们众多的偏好。
   短篇小说,因为篇幅所限,只能满足少数人的偏好,为此我们必须在开篇就定下偏好的基调,有需求的读者一眼就能得到信息来阅读它。还要强调的是由于篇幅所限,由于时代阅读快节奏所限,我们开头的文字一定要言简意赅,争取用最少的文字达到目的。    其实有些聪明的作者已经发现,作品的标题其实就是作品变相的开头!
   一个充满悬念的标题其实已经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如果这个标题中加入了一点偏好,那它就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好奇心钩子。
   范墩子聊短篇时说过一个词,“陌生感”,当时令我印象深刻。我思索后觉得,无论是形式上的陌生还是内容上的陌生,都应当归纳到好奇心这个钩子上来。
   “陌生感”应当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獵奇心,来抓住读者。可以肯定的是,好奇心理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愿意去探索未知,体验新鲜事物。
   在受到时间、空间物质制约的现实中,人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探寻体验,弥补了他们对外界探寻的需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赞扬一部优秀之作有生活,因为只有作者准确地把一种生活体验呈现给读者,读者才能从作品中获得这种生活体验,这是读者阅读作品的目的,也是读者的需要。
   如何增加短篇小说开篇可读性。先按记叙文一样顺序写下故事,之后调节段序,把最引人关注的段落提到第一段,起到开篇引人的效果。
   如果开篇时叙述语言迷人,就不必作以上调整。有魄力魅力的叙述语言就可以达到提高可读性的要求。
   紧接着适当介绍情节人物。中间穿插承上启下的小悬念,行文中多用悬念词,尽量不多交代,除了必须交代的,能让人猜就让人猜,能让读者一直猜测下去的才是好结构。
   关于小说的语言,初学者往往过于呆板,过于拘谨。类似于记叙文的语言,经过一系列退稿后被迫改变,寻求匠气的文字把戏。
   在改变初期,往往会花哨得过头或者花哨得不贴切,这又会导致新一轮的退稿。在受到打击后,会放弃追求花哨回到记叙文语言中来。但他们的文字经过花哨地熏染后已经无法回到最初的呆板。已经无法摆脱的有点小花哨,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很多编辑喜欢的正是这种略有些小花哨,略带些工匠气的语言。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锤炼小说语言的小公式。
   1、记叙文语言;2、匠气的文字把戏语言;3、略有些文字把戏的语言;4、大巧若拙的平实语言。在这里很多初学者会把“1、记叙文语言”等同于“4、大巧若拙的平实语言”,而不愿意进行“2、文字把戏语言”的尝试。必须承认,“2、文字把戏语言”是一种肤浅的杂耍。但是,短篇小说的发表环境就是如此现实,要么改变,要么被退稿。
   记叙文语言同大巧若拙的平实语言这两者的区分,可以通过阅读记叙文和名家的名作进行比对,比对中即可得到启示和区分。由此可见,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技巧的捷径。
   没有谁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不全力以赴尽量展示自己的能力,你就无法得到与你能力匹配的待遇。一篇寄出去的作品是否代表了你的真正实力?那是一篇精心打造的作品,还是慌忙中拼凑的作品?在相对公平的环境里,外界对你作品的回报基本等同于这篇作品所代表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邮寄出去的作品一定要全方位的代表自己全部的实力。
其他文献
披着夜色和马蹄的回声  经过冬天里你的窗前  在你的窗台捡到光,阴影  退出好远,仿若漫漫长夜  就此画上句点,终点  就是眼前一根灯芯的透亮  当然我知道  当然,我知道诗歌  不以句子长短论优劣  当然,我知道诗人  不以习诗长短论高低  我更知道,坚持与执着  对于生活的意义  因为我能感受到  一个坚持半生的兴趣  终会蜕变成幸福的樣子  比如写诗,比如爱你
期刊
摘要:戏剧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戏剧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交往、语言发展、审美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是站在尊重幼儿的角度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是比教师主动教幼儿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以经典绘本《雪孩子》为主题开展戏剧活动,以项目化的形式推进幼儿自主参与戏剧活动,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评价”的螺旋循环步骤,梳理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戏剧活动;项目
期刊
塔吊  走进营口新港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  就是矗立在货场上的塔吊了  他像个巨人,身材高大,却不丰满  嶙峋的骨架上,写满了刚强  长长的手臂,将甜蜜,美满的生活  折叠成方方正正。举重若轻地  把沧桑带上船,驶向远处的地平线  再把沉甸甸的幸福  从万吨巨轮上  搬回家  塔吊的爱情,一定跟海水有关  要不,他为什么一年四季  那么固执地守候在海姑娘的身边  调皮的海鸥,在他们之间穿梭  偷听
期刊
穿过阿尔山  荡过额尔古纳河  遁着马头琴,呼麦  把自己和羊群倒挂在玻璃蓝的天空  大片的勿忘我,黄早菊  野韭菜还有玉米苗微微颤抖  如何分辨 杂草和庄稼  如懂得美丑  眼前春雪潺潺  如何面对躲不开的污浊  我把头埋进羊群  幻想自己是来自挪威的兔子  聆听草原的平仄  聆听太平洋的叹息  蓄满经年的泪水  如遥望海边的女神谦卑的上半生  早已融入身下的黃土高坡  锄 头  父母跟了它一辈
期刊
《奔跑》  远方粗粝的磨石上,一块生铁,自醒,终于走出了体内锋利的光。剑已出鞘,  比冷峻还冷。  生命是一场盛宴,来的都是亲戚,但你不能缺席,更不要伤怀。据说我的体内有反骨,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命象乾坤颠倒,那么生活理应来一次豪赌,  要么腰缠万贯要么全盘皆输。这些都不过是些小幸福和小遗憾。  也莫道江湖过于辽阔,波诡云谲。这半生我还没见过真理,我要带上一肚子发霉的汉字,在宿命的险途上刻下谦
期刊
悲悯  我总想起这样的场景:  小村孤夜,昏暗油灯下,  神汉手握法器,  念念有词,手舞足蹈,  神却偏偏不附体。  我还见到这样的场景:  当神汉使尽浑身解数,  精疲力竭,摇摇欲坠,  旁边有个不相关的妇人,  神却附了她的体。  往往是这样:  努力的人,虔诚者,  神不一定偏爱他,钟情于他。  不努力也不虔诚的人,  神反而会眷顾他。  法事完毕,  当神汉和妇人同时来到我面前,  除了
期刊
红枫爬进湖水浣衣  水中央的碎红和锦鲤并无两样  夜色下,一串串紫桐花托树手上  香气四溢的铜铃和佛庭塔林并无两样  趴地砖上独臂写划粉笔字的人  他的身世和一地白色断头并无两样  种下豆子的人,直起腰  微鼓地面和孕身三月的娘子并无两样  文竹之心  从花市买一盆文竹  细绒漫漫,层层绿波繁荣  伫立电视墙前,它像迎客松  摆出主人的仪态  一天,绿丛中刺出一枝嫩节  速度惊人,似乎它白天黑夜 
期刊
七月,那是一个充满诱惑和幻想的季节,阳光总是那样的妩媚和妖艳,照耀在你雪白的肌肤上,玩弄着一闪而过的岁月,散发出多情而猩红的光芒。我喜欢这个七月,因为总是能够在这个季节被上帝临幸,成为奇迹的幸运儿。不仅仅单纯喜欢七月的色彩和性格,更喜欢七月的故事,甚至是全部的内容。这个季节包裹着我所有的快乐和忧伤,承载着岁月所有不可告人的流年,那些无法洞悉的秘密,冥冥之中总有一股超自然的力量碰撞我生命的球体。  
期刊
1   如你想象的那样,之于赵小鹏,我就是激流岛上之于顾城的谢烨,集母亲、姐姐、情人、女儿乃至邻家小妹于一身的女子。多年来刻板单一的教学生活与校园里一些蝇营狗苟早已让我心生厌倦,孤苦无依的小鹏,连同他笔下时刻准备老去的,永远忙着缝制寿衣的奶奶,一瞬间就击中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位。那样猝不及防,那样刻骨铭心。    如果没有在念师专中文系时加入尘香文学社,我就不可能与当时的社长,现在的前夫范坚强走
期刊
铺满荷塘的月色  似一汪清波  搖晃着 哈欠着  莲花一扭身就那么轻易  拨动时光的弦  静思的刹那 我听到  有谁耳语若禅  无论怎么踮起脚尖  都无法靠近声与色  或是梦境 或是红尘  在沉默里的莲边月下  打坐成一尊佛的样子  慢慢地陪你走  当风游离于远方  我知道 日暮已经落在鬓角  就像霜华覆盖曲径  伸出双手 只想拽回一朵白云  牵着妈妈衣角的女孩已经长大  目光 却从未离开  水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