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22-02
1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着如下阐述。
2 创新教育特点
创新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特点,认真深入的研究这些特点对创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教育主体的个性化:创造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造性。人的个性差别是不可否认的。教育必须承认为种差异,并赋予每个人自由发挥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通过选择,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去发展,以自己独立理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造。
2.2 师生关系民主化:作为一位教师,不懂得尊重、平等、信任,就不可能真正地去爱护学生。
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教育必须参照这一价格目标,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才能不“惟上”不“惟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2.3 课程设置综合化:课程的目标应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个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德、智、体、美、劳设置齐全,又要使必修、选修、活动课有合适的比例。不可顾此失彼。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旨在助人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 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物质提。 艺术教育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它对右脑功能的提升与开发,使人获得了创造的思路与灵气。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不同的一面,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
2.4 教育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启发注人。如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5 教学评价科学化:科学评价首先要注重共性转向尊重个性。尊重个性应成为评价内容的重点,也应成为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新的评价制度会淡化结果评价,倡导过程评价,从而减少傲视的频次,弱化分数的作用。通过创新教育的研究的实验,可使学生形成创新思想和行动,但这不意味着创新过程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创新目标的最终实现。如果创新教育只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把创新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不注重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协作精神,那么创新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完成,创新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总之,创新教育依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
3 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3.1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
3.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3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创新教育还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 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4 总结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22-02
1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以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着如下阐述。
2 创新教育特点
创新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特点,认真深入的研究这些特点对创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教育主体的个性化:创造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造性。人的个性差别是不可否认的。教育必须承认为种差异,并赋予每个人自由发挥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通过选择,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去发展,以自己独立理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造。
2.2 师生关系民主化:作为一位教师,不懂得尊重、平等、信任,就不可能真正地去爱护学生。
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教育必须参照这一价格目标,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才能不“惟上”不“惟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2.3 课程设置综合化:课程的目标应是塑造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个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德、智、体、美、劳设置齐全,又要使必修、选修、活动课有合适的比例。不可顾此失彼。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旨在助人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 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物质提。 艺术教育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它对右脑功能的提升与开发,使人获得了创造的思路与灵气。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不同的一面,但更有相通、互补的一面。
2.4 教育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启发注人。如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5 教学评价科学化:科学评价首先要注重共性转向尊重个性。尊重个性应成为评价内容的重点,也应成为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新的评价制度会淡化结果评价,倡导过程评价,从而减少傲视的频次,弱化分数的作用。通过创新教育的研究的实验,可使学生形成创新思想和行动,但这不意味着创新过程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创新目标的最终实现。如果创新教育只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把创新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不注重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协作精神,那么创新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完成,创新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总之,创新教育依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
3 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3.1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
3.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3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创新教育还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 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4 总结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