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的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仍然停留在某~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28-01
1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物流的热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企业的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仍然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随着生产、流通领域竞争加剧,国内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选择由第三方承担服务的情况在逐渐增加,这说明国内物流外包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物流外包能提高企业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能给供需双方带来颇多收益。这也是港口物流今后的发展潮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目前。我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尽管第三方物流前景乐观,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同时,由于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还较小。而且高度分散,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各个货运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
目前。中国大约有1.6万家物流服务行业公司,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战略因素情况下,落后的物流水平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指出,中国居高不下的货物运输成本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货品总成本多达30%。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将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
2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从不同企业的物流执行情况看,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46%,其次是公司自身,占36%,第三方只占18%。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6.5%为公司自身,17.6%的企业由供货方执行,第三方参与比例仅为5.9%,说明商业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
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由于目前我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主要以“分包”为主,不同的供应商会采用不同的第三方,总代理比例很小,因此,在2002年仓储协会的调查中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服务功能的多样化,并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是影响物流需求的原因之一,目前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而像货物拆拼箱、重新包装、测试和修理等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从客户角度看,目前企业对仓储、长途运输、城市配送以及包装的需求最多,都在30%以上。企业对于信息流的服务、货款托收等的需求也很大,长远看,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一站式”服务,要求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第四。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的硬件技术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公路建设、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脑、通讯网络设备等都还很不完善。存量大并且具有高屡货架体系的仓库没有建立,巷道堆垛机、条码技术、集装箱技术等还没有完全应用在物流程序中。
第五,物流供给质量不高。目前,所有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耗损率都高于2%,运输准时率都低于90%,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由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并不比企业自己打理的物流质量高,甚至还低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这是大多数企业宁可建立自己的物流队伍,自己打理公司本身物流业务的主要原因。物流服务质量是影响企业是否愿意将物流进行外包的主要因素,能否提高服务质量将直接制约物流需求的增长。对于有物流需求的企业来说,通过将物流外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企业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考虑最多的并不是价格因素,而是物流的服务质量。
第六,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企业整体来说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尚存在诸多分歧,因而我国物流企业也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例如,大部分运输企业尚未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更是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因此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多样性等方面都处在较低水平。低水平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影响了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第七,人才匮乏。在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缺乏精细化物流运作的能力。调查表明,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此外,还存在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重叠,物流观念陈旧,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管理落后,资金闲置等问题。
3发展思路建议
中国已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将进一步能快,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低,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学习西方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方法和经验。结合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于我国市场状况的现代物流。以此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28-01
1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物流的热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企业的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仍然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随着生产、流通领域竞争加剧,国内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选择由第三方承担服务的情况在逐渐增加,这说明国内物流外包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物流外包能提高企业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能给供需双方带来颇多收益。这也是港口物流今后的发展潮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目前。我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尽管第三方物流前景乐观,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是以旧有的物资流通企业为主体。同时,由于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还较小。而且高度分散,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各个货运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
目前。中国大约有1.6万家物流服务行业公司,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战略因素情况下,落后的物流水平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指出,中国居高不下的货物运输成本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货品总成本多达30%。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将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
2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从不同企业的物流执行情况看,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46%,其次是公司自身,占36%,第三方只占18%。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6.5%为公司自身,17.6%的企业由供货方执行,第三方参与比例仅为5.9%,说明商业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
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由于目前我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主要以“分包”为主,不同的供应商会采用不同的第三方,总代理比例很小,因此,在2002年仓储协会的调查中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服务功能的多样化,并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是影响物流需求的原因之一,目前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而像货物拆拼箱、重新包装、测试和修理等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从客户角度看,目前企业对仓储、长途运输、城市配送以及包装的需求最多,都在30%以上。企业对于信息流的服务、货款托收等的需求也很大,长远看,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一站式”服务,要求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第四。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的硬件技术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公路建设、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脑、通讯网络设备等都还很不完善。存量大并且具有高屡货架体系的仓库没有建立,巷道堆垛机、条码技术、集装箱技术等还没有完全应用在物流程序中。
第五,物流供给质量不高。目前,所有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耗损率都高于2%,运输准时率都低于90%,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由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并不比企业自己打理的物流质量高,甚至还低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这是大多数企业宁可建立自己的物流队伍,自己打理公司本身物流业务的主要原因。物流服务质量是影响企业是否愿意将物流进行外包的主要因素,能否提高服务质量将直接制约物流需求的增长。对于有物流需求的企业来说,通过将物流外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企业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考虑最多的并不是价格因素,而是物流的服务质量。
第六,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企业整体来说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尚存在诸多分歧,因而我国物流企业也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例如,大部分运输企业尚未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更是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因此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多样性等方面都处在较低水平。低水平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影响了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第七,人才匮乏。在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缺乏精细化物流运作的能力。调查表明,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此外,还存在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重叠,物流观念陈旧,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管理落后,资金闲置等问题。
3发展思路建议
中国已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将进一步能快,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低,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学习西方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方法和经验。结合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于我国市场状况的现代物流。以此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