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沪高铁五个小时,记者一行在中午时分到达上海虹桥。
此时,上海,小雨。
与韩寒的采访约在上海大众333车队的基地,原因很简单,这里更贴他熟悉的那块儿“地气”。
上了出租车,司机师傅确认了两遍我们要去的地方,之后,他开启了导航。从林立的高楼到田园矮房,路上的车越来越少,我们的车越开越快,直到望见天马山,师傅说:“山下那片就是赛车场”,从赛车场到车队基地,又开了大约五分钟,打车费最终定格在了160元,我们到了。
门卫师傅看到我们拖着的各种摄影器材,听说是来采访韩寒,没再多问,便让我们进入。
基地的二层“大楼”,一层是改装维修区,一层是办公区。空旷的大院里,散落着一些改装好的训练用车,还有各种已被废弃的轮胎、坐椅。
有工作人员来与我们聊天,他们多数是对我们的专业器材感兴趣,提到韩寒,只是扫视了一下院子,“他的车没到,人肯定还没来呢”。
大约同时,韩夫人打来电话,抱歉地通知,韩寒要迟到一会儿。其实,面对这个著名的拖延症患者和迟到爱好者,记者也早对此有了心理准备。
雨小了一些,摄影师点了根烟“热身”,随即为拍摄选点,记者则与同行的新媒体同事、以及韩寒新书的编辑在基地一层大厅聊天。“迟到、拖延对他太正常了,曾经为了避免他无限期的拖延交稿,我们把他反锁在办公室写稿。”编辑说得热闹,记者则在默默祈祷,不要迟到太久。摄影师在想象他会以什么造型出现,“也许是传说中的黑皮衣和白T恤,但愿头发不要凌乱......”
摄影师的担忧可不是无由的,一年前,BQ采访韩寒,在京城某著名影棚,韩寒带来的装备就是双肩包里被揉得皱巴巴的同款不同色的两件休闲衬衣,耳后的头发竖了起来他也没在意,对摄影师来说,这就是噩梦。
半小时后,随着油门一声轰鸣,我们停止了闲聊,将目光聚焦在发出这特殊声响的越野车上,韩寒下车,气势不如他的车子那么拉风,短款迷彩羽绒服、牛仔裤、眼镜,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没让大家久等吧。”
A赛车
翻过双料冠军的高山,继续赛车,只因爱好
至今,还有不少人以为韩寒赛车,可能是某“明星组”的玩票选手。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他是 2012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和拉力赛的年度总冠军。场地赛和拉力赛,如同网球和羽毛球的差异,想夺双料冠军,几乎没人敢想。可韩寒做到了。
他带我们去了二层的办公区,提醒大家注意那呈 70度角的陡峭楼梯,见到工作人员主动打招呼,大家对他会心一笑之后,没人会再多看他一眼,他在这里不像明星。他甚至只是“借”了一间办公室,让记者一行就坐。有工作人员给我们端来白水,并向记者爆料一句:“在这里,常常是我们欺负他。”
韩寒喜欢赛车,有相当长的年头。
十七八岁时,带着《三重门》和《零下一度》的版税,他来北京投奔这个行当。那时,他连一个漂亮的漂移也做不好,更没有什么商业赞助,因为有个米其林公司的朋友,人家赠了他几个轮胎,他在车上贴满米其林的广告向其感恩示好,无奈成绩太烂,被米其林要求“把车上的广告都撕下来吧。 ”
几年后,他回到上海,成绩有了进步,有一次,在他生日当天的那场分站赛上,本可以夺冠,但被车队要求“让一下”总成绩更好的那名队友,于是,在临近终点要冲刺时,他开始刹车。“那一次眼眶确实红了,”韩寒说,“不过这和让球不同,赛车有车队内部的调剂,如果队友更有可能拿总冠军,同时又只剩下一两场比赛时,队友间,愿意做这样的配合。”
那是韩寒第一次有可能拿分站赛的冠军,“虽然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了,但当时对我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不大喜欢在公众场合诉苦流泪,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的难,在中国比惨还不容易,以后,这都是需要自我调节的部分”。
好在,他振作的速度相当快。去年获得双料总冠军后,他给自己维修团队的工作人员送了 iPhone手机,“大家看到一个人出成绩,却不知道后面有多少工作人员付出努力,他们拿到礼物都挺开心”。
记者提议,去天马赛车场看看,韩寒说没问题。他将后座上的各种杂物随手扔进后备箱,给我们腾出坐的地方。五分钟的车程,他急加速了几次,介绍“这是初级推背感”。
在车场内,工作人员以“韩爷”称呼他,他笑着对我们解释,这只是若干外号之一。
韩寒很喜欢天马山下的这个赛车场,他换上比赛服,我们问他,“以后也很难超越 2012年的成绩,想过激流勇退,换个别的玩儿吗?”他很认真地说:“不会为了什么荣誉放弃爱好,我会继续比赛。 ”
B写作
曾经“就要做个臭公知”,如今杂文写得少了
如果说得“装”一些就是,赛车给了韩寒写作的灵感,还有心态的磨砺。
“有几年,我对不少事情产生怀疑,但在其他事情遭遇低谷时,赛车成绩都很好。还有我那台车,我用它的八场比赛,得了六个冠军,它是用一个计划作为碰撞测试的待报废车壳改装的,没想到却那么好。连一台车都那么励志,更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
韩寒的感慨事出有因,少年成名之后,有三四年的时间,他对写作失去了热情,其实也是生活积累用尽之后的瓶颈。虽有出版社提着钱来找他趁热打铁,但他本人还想再积累。那时有人就在看笑话,江郎才尽之声不绝于耳。
“其实也不是针对我,社会不就这样吗,盼你倒霉的比盼你好的人多,所以生存哲学应该是:第一,你要活得幸福;第二,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很幸福。赛车给了我很多灵感,之后《长安乱》、《一座城池》、《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我觉得自己越写越好。” 近一年,曾经“就要做个臭公知”的韩寒,杂文写得少了,小说也没有摆在创作的时间表上,“有了女儿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有一两个小时空闲,写篇杂文没问题,但是小说不可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创作。我非常爱女儿,虽然她在创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上对我的写作有帮助,但在时间和精力上会影响”。
写作三种:说服你,拉拢他,剖析我。韩寒说最早的自己一直在第一种状态,后来发现容易背叛自己,于是找到第二种,发现容易迎合大众,现在努力去往第三种,虽有代价、有痛苦,但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要去的地方。
他也告诉我们《一座城池》里有不少情节,都是老婆上学时的故事,“那时她在中戏学编导,我常把她拽过来,让她讲学校有什么特别逗的事情,或者特别二的人,然后写进文章里”。这部韩寒写得最快的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但他拒绝了担任编剧或者客串任何角色。“我不希望在其他团队干涉太多事情,如果真想干涉,为何自己不拍?人家拍,你又多说什么?”
韩寒的态度很老实,电影是独立于小说的创作,哪种创作都得尊敬。
C 一个
做《一个》,希望在复杂的世界,给好文艺一个平台
除上,韩寒还做了个清新的 APP《一个》。
《一个》已有 300多万的装机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它简单到每天就是一幅图、一篇文字,一个问答。
同是新概念出道的 80后作家小饭,是《一个》的执行主编。他告诉记者,原本想把它作为韩寒的自媒体打造,被韩寒拒绝了。“我只是一个创始人而已,虽然文化作品必须有很重的个人化烙印,但文化产品只有去个人化才能走得更远。”韩寒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在拍摄的间隙,他坐在赛道上,说起清新的《一个》,竟让人有很沉的感觉。
毕竟这里没有针砭时弊,没有所谓启蒙,没有热点吐槽,甚至几乎没有韩寒自己的文章,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个没有韩寒精神的韩寒躯壳。
韩寒说:“也许这个时代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家门前的雪扫得更干净一些,把自己的家门口做得更漂亮一些,而不是想着还要去济天下扫别人家门口的雪,人家不会想着你有好意,会觉得你别有用心 ,弄不好还记恨加害于你。我很难改变什么,只是在挖掘一些优秀的文艺原创,让好稿子有一个好平台罢了。”
文艺类的原创必然遇到阅读快感的问题,韩寒说:“ 如果要贴地气,又会变成杂文、时评,我本身对这些腻了。文字没有办法稀释傻逼的浓度,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事情,只是一再的自我重复。如果大家想写韩式杂文的话,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提纲,一些词,你套进去,会屡试不爽,但这些只是一时的掌声和喝彩,大家觉得你说得好,勇敢,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甚至不用那么长时间,什么也留不下来,重复地说常识,只会惹人烦。”
这里没有微博里的情绪传播,“符合他人情绪或者完全反对他人的情绪有什么意义?在缺乏辩论环境的社会里,辩论很容易扭曲成互相诬蔑,最后都被污名化”。
“撞过枪”的韩寒,说自己小的时候,习惯躺在被窝里看书,而《一个》也只是个在你睡前醒后可以阅读的应用而已,“世界上那么多纷纷扰扰,能真正和你产生关系的不多,外面的世界那么冷,要记住那个帮你暖被窝的”。
D父亲
愿为女儿创造一个世界的“传统”父亲
对于韩寒,一个永恒的批评,就是说他反智。他自己则说:“一个只会退学的人什么都不是,我对知识和学习,一直都很尊敬。”
记者让他推荐几本读过的书,他说自己不爱推荐,当沉浸在阅读情节并充满想象的时候,突然冒出推荐人的嘴脸,是很扫兴的事情。但他分享了几本最近的阅读《岛屿书》、《看见》还有《观念的水位》。
这时,我们路过车场的看台,“如果有孩子,可以看看《爱与自由》”。父亲的身份被提及,他说:“我在这里比赛,我的家人常来看,有时还有女儿一群两三岁的小朋友一起,他们看着你拿第一,那种高兴程度和满足感,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韩寒让记者看了女儿的照片,大眼睛,极可爱,可据他说,性格却是很犀利。“有一次在商店门口看到一个招揽生意的玩具熊,两米多高,拿着泡泡机来回吹泡泡,她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商店关门,店家拔了电源,店主哄她说‘小宝宝,这个大熊累了一天了,该休息休息了,你明天再来看它吧’,两岁的女儿不领情地回了一句‘电源开关在哪儿?’”种种迹象,让原本打算亲自为女儿写文科教材的韩寒,也不知该怎么动笔了。
韩寒的朋友小饭告诉记者,韩寒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方法又“特别粗放”,有时小朋友来工作室玩,韩寒也是将她抛来抛去的,可能是被‘折磨惯了’,小孩子很淡定,我们也见怪不怪。
当然,韩寒也有细腻,前不久他把孩子胳膊弄伤了,跟小饭们偷偷掏心挖肺地说:“我恨不得伤的是自己。”这个普通的父亲,曾这么表白:“我只希望我的女儿高兴,无所谓她能不能获得中国意义上的成功。我愿意为她创造一个世界,让她不用在这个残酷而缺德的社会里受苦。”
这些表白,让他离不羁少年远了些,韩寒说:“我其实对很多事情都蛮传统的,认为我离经叛道的人,都不了解我,或者不理解传统而已。”
E 朋友
朋友说,他是讨厌高档餐厅的“屌丝”
从赛车场回到基地,摄影师打算再给韩寒拍一组照片,羽绒服显臃肿,赛车服又拍过了,韩寒说 :“没关系,我车里还有衣服,”他拿出一件灰色外套后,摄影师说:“你还是穿我的吧?”于是他们换了外衣,拍了这期封面。
多了这层“亲近”,他又跟摄影师沟通起了器材,还调侃“咱俩内衣就不换了,我不喜欢你那件带卡通图案的 T恤。 ” 韩寒说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是同学和发小,认识十多年的居多,很少有上流社会的朋友,非常屌丝。说到这里,又问了编辑一句“金波,算上流社会吗?”
小饭的说法是:“韩寒私下真的很屌丝,我们经常吃门口超市 10块钱的盖浇饭。有时凌晨两三点,也会一起出去吃大排档,能吃麦当劳都算好得了。我挺佩服他的身体,精力很旺盛,即使锻炼也没有像职业运动员那样高强度,还是身体底子好。他经常吃得和我们一样差!甚至比我们还差!什么地沟油,他完全不在乎。常常有一顿没一顿的。他还特别讨厌高档餐厅。我总觉得,他身体上没有物质欲望,做事才那么洒脱。”
不在乎吃穿,倒不是他小气,车队和工作室的朋友们都说韩寒很大方,工作室是韩寒给自己当老板,他不接受投资,不想受到束缚。曾经,杂志停办两年,杂志社基本停工,但工资却是照发。小饭说:“他对我们很好,但这么看,他不算一个职业化的商人,商人不该这样,如果员工不给他产生利润,还发什么工资呢?他很有包容度,和他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都很开心。 ”
韩寒自己也说:“和我做朋友,一定是件开心的事情。”不过这句话的解读,也是小饭做出的:“我的这辆克鲁兹,被韩寒漂移了无数次,完了还问我心疼不,当然不会有大的损坏,但是胎肯定是磨掉了。他还喜欢捉弄人,他力气特别大,有一次,他硬是趁着大伙儿不注意,把同事停在饭馆门口的一辆摩托车给挪走了,同事伤心地真以为被偷了,他才嬉皮笑脸地出来承认。不过看着他那样儿,大伙也生不起来气。他自己也有几辆很好的摩托车,喜欢拽着人‘你上我的这辆车’,那个加速度太大了,坐上去很恐怖,完全是窒息的感觉,重心几乎没有,我只坐了一次,再也不坐了。”
不过,对于摩托车的钟爱,韩寒还是有所控制,家人不希望他去参加摩托车比赛,安全系数太低,韩寒照做了,他说“我当然要顾及家人,这就像谈一场恋爱,你说不要顾及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后来则会发现这种恋爱走不长,如果没有朋友和家人的祝福与支持,你们很快就掰了。”
F焦虑
当写作者的清高遇上赛车手的商业,“乡下人”韩寒很焦虑
韩寒的新书名为《我所理解的生活》,他在同名文章中曾这么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除了造谣以外,去造其他一切东西;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
他仿佛已经理解了生活。
可是,韩寒又说:“对我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作为写作者应该更清高、更纯粹,但是作为赛车手,要更体现他的商业价值,给车队更多回报,我一直在这两者之中找平衡,我的焦虑皆来自于此。毕竟车队的来源在于赞助和优秀技术的合作,不能因为我的清高,而让大家没饭吃。”
韩寒说,每次出席活动前都会焦虑,他是一个喜欢住在乡下、玩在乡下的人。如果喜欢各种局,他早就在市区买房,早安排经纪团队打造形象了。他现在的媒体联络人实际就是自己的夫人,不过韩寒说,“我一年也只做十来个采访,她帮我做的更多的只是推掉和拒绝。我不想说重复的话,也害怕被掏空,以后,肯定会说得更少,也更言之有物”。
对于什么是“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说,“其实我也想问,它是什么”?
这个曾经犀利地谈民主,论自由,要杀戮权贵也要杀戮自己的“臭公知”,竟然不再给出掷地有声的答案。就像在驾车飞驰之后,他会平静的坐在地上。也许,闭关沉静之后,他的力量会积蓄得更深厚,会传播得更远。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
BQ=《北京青年》周刊
H=韩寒
BQ:在比赛中,女儿能认出来哪个是你吗?
H:能啊,只要我一戴上头盔,她就会说 ,冠军呀。
BQ:微博和博客为何更新很慢?
H:我不喜欢总在那里说话碎嘴,什么事情都要感想一下,对写作者是巨大的伤害,写作者需要累积。
BQ:《一个》有纸质版出版计划吗?
H:正在好好编辑,我希望拿出符合大家想象力和希望的东西,不能只是一个文艺小清新。
BQ:与同事有冲突和摩擦怎么处理?大家的理想是什么?
H:我们的讨论很友好,缺点是大家太熟,有时效率存在问题。对我来说,一直有种特别傻的理想和愿望,如果一个人获得某种能力和资源,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话语权,他应该更多地帮助自己的同行,这个其实挺蠢的,等你死了你才会明白 ,基本都是同行在你背后开了几枪,很多行业都这样。
BQ:你一直是文化圈中的异类?
H:文化圈是文无第一的圈子,当你获得的越多,越畅销,很多文化人也会越看你不爽 ,所以我少有文化人的朋友。赛车圈是完全拿成绩说话的,生态比较健康。
BQ:经常回亭林镇吗?
H:一周一次,要看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我的比赛他们也都会来看。
BQ:写小说什么最难?
H:对我来说起名字最难,不能太傻,但也不能太琼瑶。
BQ:如果,你是另一个男生,会喜欢韩寒这个同性吗?如果你是女生,又会喜欢他吗?
H:当然会了(开玩笑)。我觉得女孩子应该会,男的如果是试图了解而且不带着偏见的话也还好,因为我实在想不到自己有什么特别招人厌烦的方面,跟我做朋友应该蛮开心的。但是有一点,我爱迟到。我答应一个事情,肯定会做到,但是时间上可能忽快忽慢,有的时候瞬间就做到了,有的时候,就会拖延,在于这个定的时间,比如你说,韩寒你4月8日要如何如何,我说好,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哪天到4月8日了。
BQ:你幸福吗?
H:我不能说我姓韩,已经被其他人用掉了。幸福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幸福,一段时间低落,很难去概括。我是一个在生活和物质上很知足的人,但是在想要做的事情上不知足,总想写更好的东西,有更好的比赛,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因为喜欢,就不会为了某种荣誉而放弃。
此时,上海,小雨。
与韩寒的采访约在上海大众333车队的基地,原因很简单,这里更贴他熟悉的那块儿“地气”。
上了出租车,司机师傅确认了两遍我们要去的地方,之后,他开启了导航。从林立的高楼到田园矮房,路上的车越来越少,我们的车越开越快,直到望见天马山,师傅说:“山下那片就是赛车场”,从赛车场到车队基地,又开了大约五分钟,打车费最终定格在了160元,我们到了。
门卫师傅看到我们拖着的各种摄影器材,听说是来采访韩寒,没再多问,便让我们进入。
基地的二层“大楼”,一层是改装维修区,一层是办公区。空旷的大院里,散落着一些改装好的训练用车,还有各种已被废弃的轮胎、坐椅。
有工作人员来与我们聊天,他们多数是对我们的专业器材感兴趣,提到韩寒,只是扫视了一下院子,“他的车没到,人肯定还没来呢”。
大约同时,韩夫人打来电话,抱歉地通知,韩寒要迟到一会儿。其实,面对这个著名的拖延症患者和迟到爱好者,记者也早对此有了心理准备。
雨小了一些,摄影师点了根烟“热身”,随即为拍摄选点,记者则与同行的新媒体同事、以及韩寒新书的编辑在基地一层大厅聊天。“迟到、拖延对他太正常了,曾经为了避免他无限期的拖延交稿,我们把他反锁在办公室写稿。”编辑说得热闹,记者则在默默祈祷,不要迟到太久。摄影师在想象他会以什么造型出现,“也许是传说中的黑皮衣和白T恤,但愿头发不要凌乱......”
摄影师的担忧可不是无由的,一年前,BQ采访韩寒,在京城某著名影棚,韩寒带来的装备就是双肩包里被揉得皱巴巴的同款不同色的两件休闲衬衣,耳后的头发竖了起来他也没在意,对摄影师来说,这就是噩梦。
半小时后,随着油门一声轰鸣,我们停止了闲聊,将目光聚焦在发出这特殊声响的越野车上,韩寒下车,气势不如他的车子那么拉风,短款迷彩羽绒服、牛仔裤、眼镜,很客气地说“对不起,没让大家久等吧。”
A赛车
翻过双料冠军的高山,继续赛车,只因爱好
至今,还有不少人以为韩寒赛车,可能是某“明星组”的玩票选手。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他是 2012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和拉力赛的年度总冠军。场地赛和拉力赛,如同网球和羽毛球的差异,想夺双料冠军,几乎没人敢想。可韩寒做到了。
他带我们去了二层的办公区,提醒大家注意那呈 70度角的陡峭楼梯,见到工作人员主动打招呼,大家对他会心一笑之后,没人会再多看他一眼,他在这里不像明星。他甚至只是“借”了一间办公室,让记者一行就坐。有工作人员给我们端来白水,并向记者爆料一句:“在这里,常常是我们欺负他。”
韩寒喜欢赛车,有相当长的年头。
十七八岁时,带着《三重门》和《零下一度》的版税,他来北京投奔这个行当。那时,他连一个漂亮的漂移也做不好,更没有什么商业赞助,因为有个米其林公司的朋友,人家赠了他几个轮胎,他在车上贴满米其林的广告向其感恩示好,无奈成绩太烂,被米其林要求“把车上的广告都撕下来吧。 ”
几年后,他回到上海,成绩有了进步,有一次,在他生日当天的那场分站赛上,本可以夺冠,但被车队要求“让一下”总成绩更好的那名队友,于是,在临近终点要冲刺时,他开始刹车。“那一次眼眶确实红了,”韩寒说,“不过这和让球不同,赛车有车队内部的调剂,如果队友更有可能拿总冠军,同时又只剩下一两场比赛时,队友间,愿意做这样的配合。”
那是韩寒第一次有可能拿分站赛的冠军,“虽然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了,但当时对我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不大喜欢在公众场合诉苦流泪,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的难,在中国比惨还不容易,以后,这都是需要自我调节的部分”。
好在,他振作的速度相当快。去年获得双料总冠军后,他给自己维修团队的工作人员送了 iPhone手机,“大家看到一个人出成绩,却不知道后面有多少工作人员付出努力,他们拿到礼物都挺开心”。
记者提议,去天马赛车场看看,韩寒说没问题。他将后座上的各种杂物随手扔进后备箱,给我们腾出坐的地方。五分钟的车程,他急加速了几次,介绍“这是初级推背感”。
在车场内,工作人员以“韩爷”称呼他,他笑着对我们解释,这只是若干外号之一。
韩寒很喜欢天马山下的这个赛车场,他换上比赛服,我们问他,“以后也很难超越 2012年的成绩,想过激流勇退,换个别的玩儿吗?”他很认真地说:“不会为了什么荣誉放弃爱好,我会继续比赛。 ”
B写作
曾经“就要做个臭公知”,如今杂文写得少了
如果说得“装”一些就是,赛车给了韩寒写作的灵感,还有心态的磨砺。
“有几年,我对不少事情产生怀疑,但在其他事情遭遇低谷时,赛车成绩都很好。还有我那台车,我用它的八场比赛,得了六个冠军,它是用一个计划作为碰撞测试的待报废车壳改装的,没想到却那么好。连一台车都那么励志,更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
韩寒的感慨事出有因,少年成名之后,有三四年的时间,他对写作失去了热情,其实也是生活积累用尽之后的瓶颈。虽有出版社提着钱来找他趁热打铁,但他本人还想再积累。那时有人就在看笑话,江郎才尽之声不绝于耳。
“其实也不是针对我,社会不就这样吗,盼你倒霉的比盼你好的人多,所以生存哲学应该是:第一,你要活得幸福;第二,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很幸福。赛车给了我很多灵感,之后《长安乱》、《一座城池》、《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我觉得自己越写越好。” 近一年,曾经“就要做个臭公知”的韩寒,杂文写得少了,小说也没有摆在创作的时间表上,“有了女儿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有一两个小时空闲,写篇杂文没问题,但是小说不可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创作。我非常爱女儿,虽然她在创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上对我的写作有帮助,但在时间和精力上会影响”。
写作三种:说服你,拉拢他,剖析我。韩寒说最早的自己一直在第一种状态,后来发现容易背叛自己,于是找到第二种,发现容易迎合大众,现在努力去往第三种,虽有代价、有痛苦,但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要去的地方。
他也告诉我们《一座城池》里有不少情节,都是老婆上学时的故事,“那时她在中戏学编导,我常把她拽过来,让她讲学校有什么特别逗的事情,或者特别二的人,然后写进文章里”。这部韩寒写得最快的作品,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但他拒绝了担任编剧或者客串任何角色。“我不希望在其他团队干涉太多事情,如果真想干涉,为何自己不拍?人家拍,你又多说什么?”
韩寒的态度很老实,电影是独立于小说的创作,哪种创作都得尊敬。
C 一个
做《一个》,希望在复杂的世界,给好文艺一个平台
除上,韩寒还做了个清新的 APP《一个》。
《一个》已有 300多万的装机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它简单到每天就是一幅图、一篇文字,一个问答。
同是新概念出道的 80后作家小饭,是《一个》的执行主编。他告诉记者,原本想把它作为韩寒的自媒体打造,被韩寒拒绝了。“我只是一个创始人而已,虽然文化作品必须有很重的个人化烙印,但文化产品只有去个人化才能走得更远。”韩寒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在拍摄的间隙,他坐在赛道上,说起清新的《一个》,竟让人有很沉的感觉。
毕竟这里没有针砭时弊,没有所谓启蒙,没有热点吐槽,甚至几乎没有韩寒自己的文章,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个没有韩寒精神的韩寒躯壳。
韩寒说:“也许这个时代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家门前的雪扫得更干净一些,把自己的家门口做得更漂亮一些,而不是想着还要去济天下扫别人家门口的雪,人家不会想着你有好意,会觉得你别有用心 ,弄不好还记恨加害于你。我很难改变什么,只是在挖掘一些优秀的文艺原创,让好稿子有一个好平台罢了。”
文艺类的原创必然遇到阅读快感的问题,韩寒说:“ 如果要贴地气,又会变成杂文、时评,我本身对这些腻了。文字没有办法稀释傻逼的浓度,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事情,只是一再的自我重复。如果大家想写韩式杂文的话,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提纲,一些词,你套进去,会屡试不爽,但这些只是一时的掌声和喝彩,大家觉得你说得好,勇敢,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甚至不用那么长时间,什么也留不下来,重复地说常识,只会惹人烦。”
这里没有微博里的情绪传播,“符合他人情绪或者完全反对他人的情绪有什么意义?在缺乏辩论环境的社会里,辩论很容易扭曲成互相诬蔑,最后都被污名化”。
“撞过枪”的韩寒,说自己小的时候,习惯躺在被窝里看书,而《一个》也只是个在你睡前醒后可以阅读的应用而已,“世界上那么多纷纷扰扰,能真正和你产生关系的不多,外面的世界那么冷,要记住那个帮你暖被窝的”。
D父亲
愿为女儿创造一个世界的“传统”父亲
对于韩寒,一个永恒的批评,就是说他反智。他自己则说:“一个只会退学的人什么都不是,我对知识和学习,一直都很尊敬。”
记者让他推荐几本读过的书,他说自己不爱推荐,当沉浸在阅读情节并充满想象的时候,突然冒出推荐人的嘴脸,是很扫兴的事情。但他分享了几本最近的阅读《岛屿书》、《看见》还有《观念的水位》。
这时,我们路过车场的看台,“如果有孩子,可以看看《爱与自由》”。父亲的身份被提及,他说:“我在这里比赛,我的家人常来看,有时还有女儿一群两三岁的小朋友一起,他们看着你拿第一,那种高兴程度和满足感,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韩寒让记者看了女儿的照片,大眼睛,极可爱,可据他说,性格却是很犀利。“有一次在商店门口看到一个招揽生意的玩具熊,两米多高,拿着泡泡机来回吹泡泡,她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商店关门,店家拔了电源,店主哄她说‘小宝宝,这个大熊累了一天了,该休息休息了,你明天再来看它吧’,两岁的女儿不领情地回了一句‘电源开关在哪儿?’”种种迹象,让原本打算亲自为女儿写文科教材的韩寒,也不知该怎么动笔了。
韩寒的朋友小饭告诉记者,韩寒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方法又“特别粗放”,有时小朋友来工作室玩,韩寒也是将她抛来抛去的,可能是被‘折磨惯了’,小孩子很淡定,我们也见怪不怪。
当然,韩寒也有细腻,前不久他把孩子胳膊弄伤了,跟小饭们偷偷掏心挖肺地说:“我恨不得伤的是自己。”这个普通的父亲,曾这么表白:“我只希望我的女儿高兴,无所谓她能不能获得中国意义上的成功。我愿意为她创造一个世界,让她不用在这个残酷而缺德的社会里受苦。”
这些表白,让他离不羁少年远了些,韩寒说:“我其实对很多事情都蛮传统的,认为我离经叛道的人,都不了解我,或者不理解传统而已。”
E 朋友
朋友说,他是讨厌高档餐厅的“屌丝”
从赛车场回到基地,摄影师打算再给韩寒拍一组照片,羽绒服显臃肿,赛车服又拍过了,韩寒说 :“没关系,我车里还有衣服,”他拿出一件灰色外套后,摄影师说:“你还是穿我的吧?”于是他们换了外衣,拍了这期封面。
多了这层“亲近”,他又跟摄影师沟通起了器材,还调侃“咱俩内衣就不换了,我不喜欢你那件带卡通图案的 T恤。 ” 韩寒说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是同学和发小,认识十多年的居多,很少有上流社会的朋友,非常屌丝。说到这里,又问了编辑一句“金波,算上流社会吗?”
小饭的说法是:“韩寒私下真的很屌丝,我们经常吃门口超市 10块钱的盖浇饭。有时凌晨两三点,也会一起出去吃大排档,能吃麦当劳都算好得了。我挺佩服他的身体,精力很旺盛,即使锻炼也没有像职业运动员那样高强度,还是身体底子好。他经常吃得和我们一样差!甚至比我们还差!什么地沟油,他完全不在乎。常常有一顿没一顿的。他还特别讨厌高档餐厅。我总觉得,他身体上没有物质欲望,做事才那么洒脱。”
不在乎吃穿,倒不是他小气,车队和工作室的朋友们都说韩寒很大方,工作室是韩寒给自己当老板,他不接受投资,不想受到束缚。曾经,杂志停办两年,杂志社基本停工,但工资却是照发。小饭说:“他对我们很好,但这么看,他不算一个职业化的商人,商人不该这样,如果员工不给他产生利润,还发什么工资呢?他很有包容度,和他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都很开心。 ”
韩寒自己也说:“和我做朋友,一定是件开心的事情。”不过这句话的解读,也是小饭做出的:“我的这辆克鲁兹,被韩寒漂移了无数次,完了还问我心疼不,当然不会有大的损坏,但是胎肯定是磨掉了。他还喜欢捉弄人,他力气特别大,有一次,他硬是趁着大伙儿不注意,把同事停在饭馆门口的一辆摩托车给挪走了,同事伤心地真以为被偷了,他才嬉皮笑脸地出来承认。不过看着他那样儿,大伙也生不起来气。他自己也有几辆很好的摩托车,喜欢拽着人‘你上我的这辆车’,那个加速度太大了,坐上去很恐怖,完全是窒息的感觉,重心几乎没有,我只坐了一次,再也不坐了。”
不过,对于摩托车的钟爱,韩寒还是有所控制,家人不希望他去参加摩托车比赛,安全系数太低,韩寒照做了,他说“我当然要顾及家人,这就像谈一场恋爱,你说不要顾及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后来则会发现这种恋爱走不长,如果没有朋友和家人的祝福与支持,你们很快就掰了。”
F焦虑
当写作者的清高遇上赛车手的商业,“乡下人”韩寒很焦虑
韩寒的新书名为《我所理解的生活》,他在同名文章中曾这么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除了造谣以外,去造其他一切东西;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
他仿佛已经理解了生活。
可是,韩寒又说:“对我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作为写作者应该更清高、更纯粹,但是作为赛车手,要更体现他的商业价值,给车队更多回报,我一直在这两者之中找平衡,我的焦虑皆来自于此。毕竟车队的来源在于赞助和优秀技术的合作,不能因为我的清高,而让大家没饭吃。”
韩寒说,每次出席活动前都会焦虑,他是一个喜欢住在乡下、玩在乡下的人。如果喜欢各种局,他早就在市区买房,早安排经纪团队打造形象了。他现在的媒体联络人实际就是自己的夫人,不过韩寒说,“我一年也只做十来个采访,她帮我做的更多的只是推掉和拒绝。我不想说重复的话,也害怕被掏空,以后,肯定会说得更少,也更言之有物”。
对于什么是“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说,“其实我也想问,它是什么”?
这个曾经犀利地谈民主,论自由,要杀戮权贵也要杀戮自己的“臭公知”,竟然不再给出掷地有声的答案。就像在驾车飞驰之后,他会平静的坐在地上。也许,闭关沉静之后,他的力量会积蓄得更深厚,会传播得更远。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
BQ=《北京青年》周刊
H=韩寒
BQ:在比赛中,女儿能认出来哪个是你吗?
H:能啊,只要我一戴上头盔,她就会说 ,冠军呀。
BQ:微博和博客为何更新很慢?
H:我不喜欢总在那里说话碎嘴,什么事情都要感想一下,对写作者是巨大的伤害,写作者需要累积。
BQ:《一个》有纸质版出版计划吗?
H:正在好好编辑,我希望拿出符合大家想象力和希望的东西,不能只是一个文艺小清新。
BQ:与同事有冲突和摩擦怎么处理?大家的理想是什么?
H:我们的讨论很友好,缺点是大家太熟,有时效率存在问题。对我来说,一直有种特别傻的理想和愿望,如果一个人获得某种能力和资源,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话语权,他应该更多地帮助自己的同行,这个其实挺蠢的,等你死了你才会明白 ,基本都是同行在你背后开了几枪,很多行业都这样。
BQ:你一直是文化圈中的异类?
H:文化圈是文无第一的圈子,当你获得的越多,越畅销,很多文化人也会越看你不爽 ,所以我少有文化人的朋友。赛车圈是完全拿成绩说话的,生态比较健康。
BQ:经常回亭林镇吗?
H:一周一次,要看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我的比赛他们也都会来看。
BQ:写小说什么最难?
H:对我来说起名字最难,不能太傻,但也不能太琼瑶。
BQ:如果,你是另一个男生,会喜欢韩寒这个同性吗?如果你是女生,又会喜欢他吗?
H:当然会了(开玩笑)。我觉得女孩子应该会,男的如果是试图了解而且不带着偏见的话也还好,因为我实在想不到自己有什么特别招人厌烦的方面,跟我做朋友应该蛮开心的。但是有一点,我爱迟到。我答应一个事情,肯定会做到,但是时间上可能忽快忽慢,有的时候瞬间就做到了,有的时候,就会拖延,在于这个定的时间,比如你说,韩寒你4月8日要如何如何,我说好,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哪天到4月8日了。
BQ:你幸福吗?
H:我不能说我姓韩,已经被其他人用掉了。幸福是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幸福,一段时间低落,很难去概括。我是一个在生活和物质上很知足的人,但是在想要做的事情上不知足,总想写更好的东西,有更好的比赛,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因为喜欢,就不会为了某种荣誉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