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由于职业学校的一些学生缺乏自信,以至于纪律散漫、学习成绩落后乃至性格懦弱。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对其实施赞赏式教育。本文介绍了赞赏式教育在职业性学校中运用的艺术,就这些对象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赞赏式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职校 赞赏式教育 教学策略
一、赞赏式教育的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赏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的心情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赞赏效应。”
当年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处任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肯定他们每一次的进步,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赞赏式教育的策略
1.赞赏要因人而异。
教育心理学依据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为顺从型与独立型;依据对事物反应的不同方式将性格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熟知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善于利用学生性格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例如,顺从性格的同学,在成就动机上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老师、家长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这类学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争取学习上的成功,而是为了满足老师、家长或学校的期待争取好成绩。因此这类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表现出比较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习惯按书本的要求或现成答案寻求问题的解决,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求同性。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重在寻找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和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加以赞赏,这样便于克服学生性格中的消极因素。当这些学生的见解非同一般时,教师应及时赞赏他们,如:“你一定行”,“你真让人高兴”,“我为你骄傲”,等等。
2.赞赏要讲究方式。
赞赏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赞赏的艺术性体现在恰当的角度、灵活的方式、适宜的情境等方面。要使赞赏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选准赞赏的角度,有的可赞赏他的行为,如“你进步了”、“干得不错”、“你的创新精神令我佩服……”;有的可以侧重思想,如,“我崇敬你”、“你的思想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你总是为他人着想”;即便对学生提出希望也可以赞赏的形式提出,“我相信你能行”、“我知道你会成功的”等。其次赞赏的方式要灵活,除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外,赞赏还可辅以表情、动作。如,点头、竖拇指夸奖、摸摸头、拍拍肩等。再如,听学生讲话时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时表现出惊讶、欣喜。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使用什么方式赞赏,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对学生所表现的优点较为突出,有教育他人作用的,宜即时即地赞赏,或口头赞赏或颁发证书等;对一般的带有激励性赞赏,宜用语言赞赏或表情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赞赏以不会引起本人或其他人的反感为前提。
3.赞赏应发自内心。
教师应有一颗爱心,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量看到职校生的闪光之处,不能以个人好恶确定亲疏关系,要更多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尤其是行为、思想上与自己相左的那些学生,只要他们付出努力,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都值得赞赏。
1975年母亲节时,比尔盖茨寄给他妈妈的问候卡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爱您!妈妈,你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你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法是赞赏。教师只有学会包容,才能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对待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甚至对教师持否定态度的学生,你更要有宽容之心。
渴望赞赏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职校学生,赞赏尤为重要。教师更应学会赞赏学生,乐于赞赏学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三、结语
职校的学生若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能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掌声笑声,充满决心和信心。且教师要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职校学生,从而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课堂也必将出现学生更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现象,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6(1).
[3]李娟云.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成长[N].南教育报,2000(6).
[4]罗嘉福,李云芳.新世纪怎样当教师[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1).
关键词: 职校 赞赏式教育 教学策略
一、赞赏式教育的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赏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的心情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赞赏效应。”
当年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处任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肯定他们每一次的进步,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赞赏式教育的策略
1.赞赏要因人而异。
教育心理学依据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为顺从型与独立型;依据对事物反应的不同方式将性格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熟知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善于利用学生性格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例如,顺从性格的同学,在成就动机上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老师、家长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这类学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争取学习上的成功,而是为了满足老师、家长或学校的期待争取好成绩。因此这类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表现出比较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习惯按书本的要求或现成答案寻求问题的解决,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求同性。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重在寻找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和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加以赞赏,这样便于克服学生性格中的消极因素。当这些学生的见解非同一般时,教师应及时赞赏他们,如:“你一定行”,“你真让人高兴”,“我为你骄傲”,等等。
2.赞赏要讲究方式。
赞赏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赞赏的艺术性体现在恰当的角度、灵活的方式、适宜的情境等方面。要使赞赏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选准赞赏的角度,有的可赞赏他的行为,如“你进步了”、“干得不错”、“你的创新精神令我佩服……”;有的可以侧重思想,如,“我崇敬你”、“你的思想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你总是为他人着想”;即便对学生提出希望也可以赞赏的形式提出,“我相信你能行”、“我知道你会成功的”等。其次赞赏的方式要灵活,除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外,赞赏还可辅以表情、动作。如,点头、竖拇指夸奖、摸摸头、拍拍肩等。再如,听学生讲话时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时表现出惊讶、欣喜。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使用什么方式赞赏,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对学生所表现的优点较为突出,有教育他人作用的,宜即时即地赞赏,或口头赞赏或颁发证书等;对一般的带有激励性赞赏,宜用语言赞赏或表情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赞赏以不会引起本人或其他人的反感为前提。
3.赞赏应发自内心。
教师应有一颗爱心,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量看到职校生的闪光之处,不能以个人好恶确定亲疏关系,要更多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尤其是行为、思想上与自己相左的那些学生,只要他们付出努力,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都值得赞赏。
1975年母亲节时,比尔盖茨寄给他妈妈的问候卡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爱您!妈妈,你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你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法是赞赏。教师只有学会包容,才能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对待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甚至对教师持否定态度的学生,你更要有宽容之心。
渴望赞赏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职校学生,赞赏尤为重要。教师更应学会赞赏学生,乐于赞赏学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三、结语
职校的学生若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能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掌声笑声,充满决心和信心。且教师要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职校学生,从而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课堂也必将出现学生更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现象,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6(1).
[3]李娟云.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成长[N].南教育报,2000(6).
[4]罗嘉福,李云芳.新世纪怎样当教师[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