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酮在感染疾病中的应用(附病例示范)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联合抗菌素应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之报导,在国内外文献中屡见不鲜。鉴于单独应用抗菌素及化学疗法于感染疾患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加用此项激素后则可弥补前者之不足。根据近年来在我院应用激素之经验,认为在感染疾病中,至少在下列数种特殊之病情下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联合抗菌素治疗是有效的(关于激素在结核病中的应用另有专题报导,未包括于本文内)。

其他文献
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剂中,目前疗效比较满意的仅有氯奎,但是它的疗效并不是完全理想的。钟氏等用氯奎治疗9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虽所用剂量较大,治程较长,全部即时治愈,但其中6例在治疗完毕后的2-7个月追踪检查发现有2例复发。陈氏等对119例患者以四种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也证明较大剂量较长时间的氯奎治疗,即时疗效较高(虫卵转阴率为66.6%),但多数患者未能按规定回院复查,复发率未能确定,据少数病例复查结果
期刊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慢性肾炎依病情不同,又分为亚急性型、肾病型、高血压型、再发型及隐匿型。1942年Ellis氏依600例肾炎之临床观察及200例病理解剖,将肾炎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肾炎及第二类肾炎。Strauss氏按血压增高与否,将慢性肾炎分为高血压性及无高血压性两种。作者将慢性肾炎中之隐匿型除外,依临床主要症象分为肾病型(以水肿为主征)及高血压型(以高血压为主征),以便分析。
期刊
肝硬变时,尤其在门静脉性肝硬变时常可伴有内分泌方面的变化。一般学者均认为此类症状之出现系由于在肝脏损坏时性激素代谢受到障碍所致。内分泌的变化在醇中毒引起的肝硬变患者中较在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变中为常见;如果患者在活动的生殖期内,则其内分泌的变化亦较常见。在男性,其变化趋向于女性化,而在女性,其变化趋向于男性化或有性腺萎缩。
期刊
自1950年Farnsworth氏首先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肾病综合病征获得明显效果之后,相继应用者甚多。国内范氏等于1957年及张、王二氏于1958年亦有报告。一般利尿消肿率在70-80%也有高达90%;同时并有蛋白尿减少或消失,经长期治疗后蛋白尿消失率可达61%;而且一般情况好转,血液化学改善,肾功能恢复。因此Lange与Merrill以为激素可以改变病理过程而导致痊愈。于1958
期刊
河北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散布于都山和太行山两个山区,解放前缺乏系统的调查分析,解放后河北省卫生厅与河北医学院有关教研组在1951年曾去都山山区迁西县作过一些调查,河北省甲状腺肿防治所近几年来更进行过广泛的调查与防治工作。根据省甲状腺肿防治所的估计我省甲状腺肿人数的在150万人左右。为了贯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积极防治甲状腺肿的指示,河北省于1958年起,就在
期刊
解放以前,我国在肝脏病方面的工作非常的少,甚至各种肝脏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也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建国十年以来,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我国在肝脏病的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解放以前比较起来,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期刊
传染性肝炎是由一种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病,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是湿热所致,湿热交结而发病,中气实者多热重于湿,病发在阳明胃经,故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等症出现,中气虚者多湿重于热,病发在太阴脾经,故肤满萎黄,躁不得睡等症出现,脾胃发生障碍,湿热之邪从虚而入,出现胃呆,黄疸,肝脏肿痛等症状。我院用中药栀子茵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按栀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述,其色黄赤,味苦性大寒,我们在临床应用上,为解热
期刊
肾炎,尤其是慢性肾炎,是一个严重的疾病,轻则影响劳动生产,重则可以致命,而且近年来这病在国内似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这方面的统计材料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它的防治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
期刊
锑剂注射治疗血吸虫病,虽有特效,但因存在缺点很多,诸如静脉给药不便,毒性大,心脏血管首当其冲,反应观察处理一有不慎,易引起死亡。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寻找新的药物及新的给药方法,来更好、更快地消灭血吸虫病,我们党已经作了巨大的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绩。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就是新方向之一。各地血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观察,由于口服锑剂制备方法不一,在效果上互有差异。但从常山血防站实验结果,证明肠溶胶
期刊
患者,男,36岁,巳婚,川籍,工人,于1957年12月15日因昏迷6小时入院。诉自1957年8月中旬起,开始有两侧季肋部持续性疼痛,不放射,与饮食无关,不厌油食,但食欲减退,身体逐渐消瘦,乃于1957年12月5日住某医院检查,认为“腹腔肿瘤”,拟作剖腹探查术。患者突然于12月12日晨不说话,四肢乱动,历时约一小时后自愈,类似情况于13、14日早餐前各发作一次,未作详细检查,诊断“癔症”,于14日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