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火”——“殷殷雷”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 逢春蛰起 到处皆闻殷殷雷
  嘉兴城南南湖中湖心岛上的烟雨楼正厅最为醒目的位置就悬挂着这副楹联。它是1963年12月,董必武同志应邀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南湖会址撰书的纪念之作。
  今天我们和青少年读者一道认真阅读此联,重温革命史,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是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董必武同志是前清拔贡,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护法运动。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刘明钢《董必武与中共“一大”的情缘》中援引董必武同志回忆,7月23日,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博文女校迎来了从北京、长沙、武汉、广州、上海、济南及日本7个地区来的13位代表,另外加上两位从苏俄伊尔库茨克来华的外国人,共15人。在极端秘密的氛围下,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场是借李汉俊的住宅,开到最后一次会的时候,忽被侦探所知,未及成会,李寓即被搜检。隔了一日,到嘉兴南湖船上将会开完。大会向共产国际做了一个中国情况的报告,是李汉俊和董必武起草的,经大会通过。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宣言》。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提及“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二十周年”。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董必武以亲身经历写的楹联很有历史意义。
  上联开门见山,直说“烟雨楼台”。烟雨楼是两层木质结构,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朱栏玉砌,登楼远眺,烟波浩渺;菱歌渔唱,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联想到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湖和烟雨楼是历史名胜地,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初位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现楼为1918年重建,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但更重要的是今天已是革命史上重要的纪念地,一提及它就要想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革命”一词,出自《易·革·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孔颖达疏:“夏桀、殷纣,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应人心,放桀鸣条,诛纣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即变革,命即天命,指实施变革更替朝代以应天命,顺民意。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国语》:“逆节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董必武同志以之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其目的就是要领导萌发初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求实现伟大的革命目标。
  《书·盘庚》云:“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严有禧《漱华随笔·贺相国》:“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90年前,这艘游船承载着十多位血气方刚的有志男儿,酝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以“星星火”,来评价党的“一大”的巨大历史影响,十分恰当。
  下联“风云世界”之“风云”,典出《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也比喻遇合、相从。《汉书·高祖纪赞》:“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比喻时势。《后汉书》:“指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但此联观察点已由南湖一地推及全国,推及全球,写出“风云巨变”的大好形势。《抱朴子》:“蛰伏于盛夏,藏华于当春。”“蛰起”是其反义词。《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李善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韦应物《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形象鲜明地描绘出革命蓬勃发展。正如民歌所唱的“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风起云涌,电闪雷鸣。毛泽东《满江红》词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殷殷雷”取自《诗·殷其雷》的“殷殷其雷,蒙蒙其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汉书》:“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颜师古注:“殷殷,声也。”所以下联结句用“到处皆闻殷殷雷”,形象鲜明,绘声绘色,比喻贴切,一语千钧。事实上已经非常准确、鲜明、生动地说明中国共产党所起到的革命推动作用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961年7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40周年,董必武同志赋诗纪念,有“星火燎原谁料得?卌年成就浩无涯”之句,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40年来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卌”,一横四竖,屑辑切,辑韵,音昔,“四十”也。当与“廿、卅”等相区别。)董必武同志还应邀为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此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是说有些事情开始时极其微小,不被重视,后来却发展壮大起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句富有哲理的题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由此看来,董必武同志题词写诗与创作楹联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学习前贤的文学作品,应该以这种有着健康的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文学作品为范例。
  当前许多中青年读者和文学爱好者都能够比较顺利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却难以完全或深入地理解其艺术表现形式,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不能正确掌握平仄安排和句式处理。所以这里就有必要认真地探讨一下该联的艺术特点。
  首先说对仗。董必武此联的上下联都采用4-4-7节奏,具体分析其内部结构,则为:
  “烟雨楼台”与“风云世界”都是由联合结构组合成的偏正结构。“革命萌生”与“逢春蛰起”都是动词组合。“革命”与“逢春”都是动宾结构。“此间曾著星星火”与“到处皆闻殷殷雷”都是由“状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构成的对仗词组。
  其次说声律,即平仄安排,请看下列字样:
  烟雨楼台 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星星火
  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风云世界 逢春蛰起 到处皆闻殷殷雷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依照声律规则,每个分句的首字平仄可以互换,但偶位字和关键字都是严守平仄,一丝不苟。
  具体到每个分句,前后音节都能交替(递换),上下联相应的音节都是平仄相对的,对照所注平仄字样,可以一目了然。“此间”一节落脚字是“间”,必须用平声,才与下联的“处”相对。还要强调一下,“殷殷”读音是倚谨切,上声,吻韵,音隐,yěn。它与“星星”(阴平声)都是单纯词叠用,处于上下联相应位置的它们合乎平仄协调的要求。
  1964年4月5日,正值清明时节,董必武再次到南湖,登纪念船后挥笔题了《清明节游嘉兴南湖烟雨楼》:
  革命声传画舫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诞生共党导工农。 仄平仄仄仄平平
  重来正值清明节, 平平仄仄平平仄
  烟雨迷蒙访旧踪。 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绝句语言朴实,情感凝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祭奠先烈的日子。董必武在清明时节来到南湖,回顾从南湖小船开始的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缅怀为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先烈,心潮起伏,文字饱含无限深情。
  从声律分析,作者采用首句仄起入韵句式,审视诗句后面所注平仄字样可知作者遣词造句合乎诗律的深厚功力,的确值得今天的读者认真学习效法。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其他文献
1996年11月26日,著名女画家伍端个人花鸟画展在四川美术馆揭幕。展出的68幅清新典雅、秀丽隽永的花鸟、人物画,让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伍端执著于花鸟画坛数十年耕耘不辍。正如马识途先生书赠她的题词:“能耐大寂寞,辛苦耕耘于一方净土者,才望成为大画家。”伍端就是这样一位功底深厚,造诣非凡,默默追求于丹青笔墨,颇具大家风范的画家。她时刻未忘老师俞致贞、刘力上鼓励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
期刊
20年前,见《现代汉语词典》(如1983年版)与1989版《辞海》中俱无“赏析”一词而颇为憾然。  我想,纵然古籍中无“赏析”这一合成词,但欣赏与分析是自古就有的事,如陶渊明有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今年才知道现汉词典已列这一词条,觉欣然可喜。时下就有许多古代诗歌赏鉴、译释、赏析之类文章。想到“欣赏与分析”并重最好,标题就用了“赏析”二字。又想到赏析之类文章不可缺失古人传下的训诂学风,不
期刊
在“悲痛的隐蔽”中充实发展中大  在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时,充实图书仪器设备也是罗家伦执掌中大时的一项大投入。学校的有限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设施的改善。罗家伦执掌中大的前5年,先后建成或扩建了图书馆、体育馆、生物馆、东南院、南高院、牙医院、音乐教室、游泳池和学生宿舍等。至抗战前夕,中大已颇具最高学府的恢宏气势。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图书杂志量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之一。罗家伦很重视图书资料建设
期刊
现在主编挂名的现象比较普遍,这里面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借居高位者更易争取经费保障,有的是靠名气大者扩大书的影响……从善意的角度讲,其多是为了书籍的出版;但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这些年已出版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系列书籍而论,就本人近几年主编、出版的几部民间文艺图书的体会而言,笔者以为,还是应强化责任意识,使主编实际参与到书籍的编纂、出版过程中,以便把握住图书的质量、风格,创出精品,传之后世。  一、
期刊
今年(2012年)11月22日是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公亦斌的百年华诞。两年多以来,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连续出版了我的三本历史著作:《我是宋朝人》、《中国不可无岳飞》、《皇权祸国》。这第三本书是今年2月1日出版的。在收到样书之后,我正准备包书、写信,给贾公寄去,以表示我的感激之情。因为这三本书都与岳飞史事有关,我在撰写的时候先后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不料噩耗传来,贾公竟于今年4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辞世。年
期刊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以其作品浅切流畅,韵调自然著称于世,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代表。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元和以后,为文章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畅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为元和体。”足见白居易在元和体中以浅切为人称道。  白居易早年坎坷困顿,流徙四方,直到30余岁始步入仕途。他深知底层民间疾苦,为官正直,敢于言政,并因此遭贬黜。元和十
期刊
今年11月16日是我国文化巨子郭沫若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最近笔者重读了郭沫若先生分别在上世纪70 年代末和50 年代末出版的两本诗集,即《东风第一枝》和《百花齐放》,写下了这篇短文,以示怀念。  读郭沫若诗集《东风第一枝》  《东风第一枝》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的郭沫若先生诗集,收集了郭老在1976年10月到1978年6月这段时间所写的几十篇诗作和文章,以及部分写作在先而至19
期刊
著名国画艺术家、张大千先生当年的得意弟子龙国屏先生,不仅是深受大家尊敬的老一代艺术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一生在艺术领域中孜孜求索,创作出大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书画艺术作品,还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奉献。今年初,他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他的弟子和广大艺术与文史界的同仁举办“缅怀龙国屏先生书画展”并出版展览作品集,以此表达对德高望重的龙老的崇敬
期刊
2011年7月,巴蜀书社出版了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先生的力著——《中国文字起源研究》。何崝先生于1947年7月出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学期间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字诂林》主编李圃先生),赓即以古文字学的非凡造诣被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纳入门下做助手,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参加了由徐中舒任主编的《甲骨文字典》的编纂,对古文字研究
期刊
从高中教师、“现行反革命”到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徐志福先生这50年的坎坷经历,折射了时代大势的离合悲欢。  双鬓无再青 寸心还如丹  上世纪60年代初,徐志福即将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被《边疆文艺》主编刘澎德看中,要去从事编辑工作。这时的他,已在全国一些刊物发表多篇小说和数十篇散文。可当分配名单公布时,却发现被别人掉了包——他被分配到昆明一所山区高中任教。徐志福带着愤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