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效果的差异也是必然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主体性教育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来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实际出发,针对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选择和实施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分层教学法正是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向课堂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上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是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实施分层次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一般不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要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尽量自己得出结论,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2.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来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要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教学上面,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不仅给予尖子生,也给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分层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教学不同,它是在班级学生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指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大,为特长发展生。B层学生指学生知识基础尚可,需查漏补缺。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成绩,使之成为优秀生。C层学生指基础相对较差,即只要求学生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2.教学目标的分层
A层学生适用于发展目标,也可称应用理解目标。在他们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潜能,要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综合应用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其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B层学生适用于中层目标,也可称深入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在中间层,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C层学生适用于基础目标又可称识记和浅显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基础较差,应以基本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主,降低难度。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鼓励其点滴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的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分层要按每节课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如对C层次的差生,教学内容宜低起点,有梯度,要照顾其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宜以B层次学习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次。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则,要让A层次“吃得饱”,B层次“吃的好”,C层次“吃得了”。
4.作业指导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基础题可以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做,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提高题可以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荣.《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4月版.
[4]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主体性教育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来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实际出发,针对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选择和实施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分层教学法正是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向课堂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上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是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实施分层次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一般不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要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尽量自己得出结论,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2.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来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要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教学上面,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不仅给予尖子生,也给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分层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教学不同,它是在班级学生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指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大,为特长发展生。B层学生指学生知识基础尚可,需查漏补缺。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成绩,使之成为优秀生。C层学生指基础相对较差,即只要求学生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2.教学目标的分层
A层学生适用于发展目标,也可称应用理解目标。在他们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潜能,要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综合应用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其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B层学生适用于中层目标,也可称深入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在中间层,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C层学生适用于基础目标又可称识记和浅显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基础较差,应以基本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主,降低难度。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鼓励其点滴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的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分层要按每节课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如对C层次的差生,教学内容宜低起点,有梯度,要照顾其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宜以B层次学习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次。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则,要让A层次“吃得饱”,B层次“吃的好”,C层次“吃得了”。
4.作业指导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基础题可以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做,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提高题可以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荣.《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4月版.
[4]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