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基础上,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得知识、增长能力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预想能力
以往的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和熟悉课文大意一直是课前预习的重点。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文本的结构形式与内容的一个大概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快地推进教学进程。这是一种相对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前预习。而体验式学习所要求的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内容有一个建立在对文本表面文字与结构的理性认识上充分的预想,这种预想将生活经验与文本描述结合起来,发动想象力产生对文本的预先认识。在预想的过程中,学生们产生疑问,并将疑问带到课堂中寻求解答,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合理的解答。
二、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培养学生参与情境实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一)现实情境的调动。
现实情境指的就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其中包含着语文学习所需要的“情”和“意”的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素材,既可以让学习者在这种现实的情境下感受到山河大川的美,也可以认识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或是产生对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认同感。
在小学语文《四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四季的特征与相关知识,通过收集关于春、夏、秋、冬的图片、录像带等了解多方面的四季,更可以通过去郊外采集花朵、果实或种子来展示四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比如,画画、书法、唱歌、舞蹈、编儿歌、童话剧表演等来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起自己平时对四季的感受来学习课文的内容,达到体验式学习最好的效果。
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获得的体验是人的天性使然的主动体验的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成果,所以这种体验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便更容易深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比教师生硬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拟情境的构建。
模拟情境的构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重要的情境构件来模拟现实的情境,来创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新的情境,让学生在置身其中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这种模拟的情境来获得全新的情感反应和感性认识。这种“模拟”实际上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计划将之重置优化的一种情境,充满着学习者的目的性、理性与感性。
体验式学习的模拟情境具体说来,可以是语文课本基础上对文本的改变,也可以是教学主体与客体互动表演的一个事件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而建构的一幅图画或是一段视频等。比如,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想象大森林的场景,将森林的小花小草小树制作成道具,具化森林的形象。课前可将动物头像的玩具挂在教室的周围,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大家观察被布置成为森林场景的教室。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角色,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转化文意为自己的体悟。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使学习者在“模拟情境”中获得机械教学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超越了基础的抽象的“知识”而上升到了一种具体的感受,效果显著。
(三)虚拟情境的创设。
“虚拟情境”不同于“模拟情境”,它是一种依靠学习者想象和推理存在的一种不依赖于客观工具的虚拟的情境。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来调动学生主动地运用想象力和自身生活经验去创设在头脑中的一个相应的“虚拟情境”。学习者想象着学习对象的各种客观形态,如,大小、颜色、气味、温度、声音等特性,或是想象事件的开始、过程、结尾,并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将自己身在此境中的感受、情绪都添加进去,使自我在虚拟情境中身临其境。
例如,上面提过的《两只小狮子》的教学,就必须运用创设虚拟情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模仿勤狮子、懒狮子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假想自己身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一步体验身处此景此境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有了对虚拟情境的体验,学生心中才会有真实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果。
三、重视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形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模式化。有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可能多年来只用一种备课方式和教课方式,导致教学方式很僵化。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能与时俱进地及时改换教学方式,因材因地因时施教,就很难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更别说获得更为深入的新鲜的情感体验。僵化的教学方式还很有可能同时僵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模式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打破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预想能力
以往的教学中,字词句的教学和熟悉课文大意一直是课前预习的重点。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文本的结构形式与内容的一个大概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快地推进教学进程。这是一种相对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前预习。而体验式学习所要求的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内容有一个建立在对文本表面文字与结构的理性认识上充分的预想,这种预想将生活经验与文本描述结合起来,发动想象力产生对文本的预先认识。在预想的过程中,学生们产生疑问,并将疑问带到课堂中寻求解答,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合理的解答。
二、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培养学生参与情境实践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一)现实情境的调动。
现实情境指的就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其中包含着语文学习所需要的“情”和“意”的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素材,既可以让学习者在这种现实的情境下感受到山河大川的美,也可以认识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或是产生对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认同感。
在小学语文《四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在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中体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四季的特征与相关知识,通过收集关于春、夏、秋、冬的图片、录像带等了解多方面的四季,更可以通过去郊外采集花朵、果实或种子来展示四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比如,画画、书法、唱歌、舞蹈、编儿歌、童话剧表演等来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起自己平时对四季的感受来学习课文的内容,达到体验式学习最好的效果。
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获得的体验是人的天性使然的主动体验的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成果,所以这种体验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便更容易深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比教师生硬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拟情境的构建。
模拟情境的构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重要的情境构件来模拟现实的情境,来创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新的情境,让学生在置身其中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这种模拟的情境来获得全新的情感反应和感性认识。这种“模拟”实际上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计划将之重置优化的一种情境,充满着学习者的目的性、理性与感性。
体验式学习的模拟情境具体说来,可以是语文课本基础上对文本的改变,也可以是教学主体与客体互动表演的一个事件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而建构的一幅图画或是一段视频等。比如,小学语文《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想象大森林的场景,将森林的小花小草小树制作成道具,具化森林的形象。课前可将动物头像的玩具挂在教室的周围,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大家观察被布置成为森林场景的教室。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角色,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转化文意为自己的体悟。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使学习者在“模拟情境”中获得机械教学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超越了基础的抽象的“知识”而上升到了一种具体的感受,效果显著。
(三)虚拟情境的创设。
“虚拟情境”不同于“模拟情境”,它是一种依靠学习者想象和推理存在的一种不依赖于客观工具的虚拟的情境。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来调动学生主动地运用想象力和自身生活经验去创设在头脑中的一个相应的“虚拟情境”。学习者想象着学习对象的各种客观形态,如,大小、颜色、气味、温度、声音等特性,或是想象事件的开始、过程、结尾,并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将自己身在此境中的感受、情绪都添加进去,使自我在虚拟情境中身临其境。
例如,上面提过的《两只小狮子》的教学,就必须运用创设虚拟情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模仿勤狮子、懒狮子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假想自己身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进一步体验身处此景此境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有了对虚拟情境的体验,学生心中才会有真实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果。
三、重视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形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模式化。有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可能多年来只用一种备课方式和教课方式,导致教学方式很僵化。如果教师自身都不能与时俱进地及时改换教学方式,因材因地因时施教,就很难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更别说获得更为深入的新鲜的情感体验。僵化的教学方式还很有可能同时僵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模式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打破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