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本文从“两难冲突”的视角来研究城乡一体化,重点对分工深化与城乡一体之间的关系、城乡一体化动态均衡及城乡一体化效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分工;交易费用;城乡一体化
一、分工深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1)分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首先,由于分工的深化,使得城市内部的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费用降低,这样会使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中进行生产交易。城市中随着大量的劳动力、资本流动,会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促进分工更一步发展,进一步较低交易费用,吸引大量劳动力的流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分工发展要求分工网络和交易网络都必须扩大。交易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解决由于空间扩大而产生的分工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正是由于分工的正网络效应和递增收益使得城乡之间不断融合,达到了一种区域聚集状态。
(2)分创足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运用
城市相对于农村最大的优势并不是他的生产和消费优势,而恰哈是交易优势,城市的交易费用相对于农村来说要低很多。但是在城市,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所以不同专业化个体之间相互交易的距离大大缩短,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费效率也大大提升,从而彼此间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会更加容易进行。城市中交易效率较高,交易费用则比较低,因此,经济活动在城市中聚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由分工发展带来新产品的出现,即新的生产知识技能的出现,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专业化经济,进而吸引大量的人来到城市。但是有分工就会有交易,就会产生交易费用,所以城乡一体化是在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选择中实现的。
二、城乡一体化的动态均衡
城市规模取决于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经济,如果交易效率低,则城市内专业化分工程度会较低,规模也会较小,随着交易效率提高,城市中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会不断上升,生产效率会提高,收入也会提高,愿意加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整个市场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占地面积来看均会出现扩张,从而城市规模就会扩大。但是当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交易费用大于交易效率时,城市规模不再扩大。从交易费用交易效率方面来考虑,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动态均衡过程。生产存在规模报酬,所以一般的厂商要布局在城市中心,因为这样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但工人来回于城市和城市外围的通勤成本、交通拥挤等将会限制城市规模扩大,当交易费用大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时,则城市不在扩大,人口不在从从村向城市转移,城乡之间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
三、城乡一体化效应
(1)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在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选择中实现的,在最初,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选择合适自己岗位,提高收入。当一定数量的农民进城后,农村人口会减少,会使一些村落衰败和土地闲置,有助于土地规模使用和土地整合。既节约农村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收益,又为农业资本积累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农民收入的提高将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也有助于吸引其他产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促使城乡劳动力平等使用、实现优化配置。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实现城乡之间的交易费用与交易效率的平衡,城乡共同发展进步。
(2)形成城乡集约的发展路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必然引起两次聚集。首先是农村分散的经济活动集中到城镇,而后是土地和村落的集中,结果是节约土地、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种发展路劲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四、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1)建立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机制
由于农村不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造成了优势资源很难配置到农村,靠市场配置资源,生产要素基本上都是向城市单向流动,从而加剧了城市与农村在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方面的差距。首先,要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实现农民工合理有序的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农村政府和组织也要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入才。其次,要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改变农村资金逐渐流向城市的现状。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基础设施的落后增加了农村地区的交易费用,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状态。
(3)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而提出的。与工业相比,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相对落后,城乡因此发展不均衡。我国虽然对农业进行一些投入,但总体来说对农业投入不足,特点是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必须补贴,稳定农民,通过做强稳定农民,实现城乡之间的长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全胜.国内外城市化道路的研究综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03):111-122.
[2]郑英嘉.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分论坛[J]人类居住,2017(03):29.
[3]岳良文,李孟剛,武春友.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06):71-80.
[4]郗希,乔元波,武康平,李超.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镇化与都市化抉择——基于国际生态足迹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2):47-56.
关键词:分工;交易费用;城乡一体化
一、分工深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1)分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首先,由于分工的深化,使得城市内部的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费用降低,这样会使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中进行生产交易。城市中随着大量的劳动力、资本流动,会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促进分工更一步发展,进一步较低交易费用,吸引大量劳动力的流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分工发展要求分工网络和交易网络都必须扩大。交易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解决由于空间扩大而产生的分工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正是由于分工的正网络效应和递增收益使得城乡之间不断融合,达到了一种区域聚集状态。
(2)分创足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运用
城市相对于农村最大的优势并不是他的生产和消费优势,而恰哈是交易优势,城市的交易费用相对于农村来说要低很多。但是在城市,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所以不同专业化个体之间相互交易的距离大大缩短,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费效率也大大提升,从而彼此间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会更加容易进行。城市中交易效率较高,交易费用则比较低,因此,经济活动在城市中聚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由分工发展带来新产品的出现,即新的生产知识技能的出现,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专业化经济,进而吸引大量的人来到城市。但是有分工就会有交易,就会产生交易费用,所以城乡一体化是在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选择中实现的。
二、城乡一体化的动态均衡
城市规模取决于交易效率和专业化经济,如果交易效率低,则城市内专业化分工程度会较低,规模也会较小,随着交易效率提高,城市中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会不断上升,生产效率会提高,收入也会提高,愿意加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整个市场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占地面积来看均会出现扩张,从而城市规模就会扩大。但是当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交易费用大于交易效率时,城市规模不再扩大。从交易费用交易效率方面来考虑,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动态均衡过程。生产存在规模报酬,所以一般的厂商要布局在城市中心,因为这样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但工人来回于城市和城市外围的通勤成本、交通拥挤等将会限制城市规模扩大,当交易费用大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时,则城市不在扩大,人口不在从从村向城市转移,城乡之间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
三、城乡一体化效应
(1)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在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选择中实现的,在最初,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选择合适自己岗位,提高收入。当一定数量的农民进城后,农村人口会减少,会使一些村落衰败和土地闲置,有助于土地规模使用和土地整合。既节约农村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收益,又为农业资本积累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农民收入的提高将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也有助于吸引其他产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促使城乡劳动力平等使用、实现优化配置。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实现城乡之间的交易费用与交易效率的平衡,城乡共同发展进步。
(2)形成城乡集约的发展路径。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必然引起两次聚集。首先是农村分散的经济活动集中到城镇,而后是土地和村落的集中,结果是节约土地、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种发展路劲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四、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1)建立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机制
由于农村不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造成了优势资源很难配置到农村,靠市场配置资源,生产要素基本上都是向城市单向流动,从而加剧了城市与农村在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方面的差距。首先,要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实现农民工合理有序的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农村政府和组织也要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入才。其次,要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改变农村资金逐渐流向城市的现状。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基础设施的落后增加了农村地区的交易费用,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状态。
(3)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而提出的。与工业相比,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相对落后,城乡因此发展不均衡。我国虽然对农业进行一些投入,但总体来说对农业投入不足,特点是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必须补贴,稳定农民,通过做强稳定农民,实现城乡之间的长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全胜.国内外城市化道路的研究综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03):111-122.
[2]郑英嘉.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分论坛[J]人类居住,2017(03):29.
[3]岳良文,李孟剛,武春友.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06):71-80.
[4]郗希,乔元波,武康平,李超.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镇化与都市化抉择——基于国际生态足迹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2):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