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中戏曲艺术传承的路径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对戏曲传承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已成为保护传承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真正让“戏曲进校园”活动绽放出灿烂之花,发挥应有作用,需要不断创新方法途径,不仅要融于课堂、找准兴奋点,更要点燃助推剂。
  戏曲校园方法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戏曲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大力推动优秀戏曲进校园,支持优秀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可见,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已成为保护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必然趋势。
  濮阳市第六中学作为河南省濮阳市首批标准化建制学校,自2016年9月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如何更好地促进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全面立体化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提升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学生整体的高尚民族情操,助推富国强民的中国梦,真正让“戏曲进校园”活动绽放出灿烂之花,展示出艺术魅力,发挥应有作用。笔者认为不仅要融于课堂、找准兴奋点,更要点燃助推剂。
  一、把融于课堂教学作为促进戏曲进校园的主阵地
  戏曲进校园,绝不能单纯地定位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更要认识到是对青少年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能使其懂得最佳的文化底蕴和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课堂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同样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注重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如何更好的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毋庸諱言,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大都忽略了借助于传统文化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接触的大都是各式各样的音乐和奇闻怪事,尤其是流行歌曲,对戏曲这一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一知半解,乃至一无所知。这不仅使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流失了传承的土壤,更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戏曲的教化引导作用在学生这一群体中得不到有效发挥。京剧大师梅葆玖曾提出让戏曲文化进中小学生课本,他直言不讳:“我们的小孩儿缺少传统文化的基础。”有人说,戏曲为何不能进校园、进课堂,是因为戏曲太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其实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们当下的中国,需要的是什么?精神上的自信,文化上的自信。
  因此,要想使“戏曲进校园”活动真正承担起戏曲文化传承担当的使命,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化作用,必须落实融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事实证明,把戏曲融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展现戏曲的魅力,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我校自2016年秋季学期始,就尝试了在初一、初二年级每个班中专门开设了一节戏曲课,让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京剧《红灯记》、黄梅戏《天仙配》等精品唱段相继出现在课堂上。例如,在教唱豫剧《花木兰》中经典唱段“刘大哥说话理太偏”时,首先播放了视频听唱,让学生听唱腔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听后,听出了唱腔中有多处带有河南地方方言,接着让学生用河南腔调、用河南方言说唱花木兰,感受唱腔的不同,感受作为女子的骄傲和自豪。这一学唱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原来河南话也有如此的魅力,河南的戏曲也如此的精深,更主要的是无形中对学生渗透了情感教育,增进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河南的情感。再如,在对戏曲知识如戏曲中脸谱作用的讲解时,我们刻意用了戏曲歌曲《唱脸谱》,帮助学生理解。“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通过歌词中使学生明白了“红脸”多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的人;“黄脸”多象征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剽悍、凶猛、阴险、工于心计等;“白脸”多象征奸诈多疑的人;“黑脸”多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的人……课后,学生感慨地说:“戏曲太博大精深了,一个脸谱就能直接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不愧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其它文化课堂上融进了戏曲的身影。如品德课讲“孝”,老师即兴或者在教学课件中穿插了一段《四郎探母》,让学生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应“孝”当头,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和人民。法制进校园,我们让学生观看了一段《铡美案》,引导学生理解古有包青天,今有法治公平正义,做人做事要讲良心、要严守法治等。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使一曲曲经典唱段慢慢被学生所熟知,而且学唱中使学生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沐浴了传统曲目经典的洗礼,享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提高了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
  二、把组建戏曲社团作为促进戏曲进校园的兴奋点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共同意愿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组建学生戏曲社团,不仅可以为戏曲进校园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扩大戏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提高戏曲在校园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潜移默化。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卫艺〔2016〕651号要求,各有条件的学校要组建兴趣小组或戏曲社团,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鼓励大中小学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到学校进行戏曲文化知识普及。
  实事证明,组建学生戏曲社团,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中的戏曲爱好者,而且通过平时组织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戏曲艺术活动,大大点燃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让古老的戏曲艺术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思考,我校在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后,就指导学生自发成立了“小百花”戏曲社,先后开展了识脸谱、画脸谱、进展馆、聆听专家讲座等活动。通过识脸谱、画脸谱、装扮戏曲人物,跟着专家老师学戏曲,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戏曲的魅力;通过参观戏曲展馆,使学生了解了濮阳有多少戏曲种类被列入国家、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生了家乡的自豪感;通过邀请《梨园春》擂主王婉婉走进校园,为全体学生开设专题戏曲讲座,并现场辅导社员,教唱豫剧“红灯记”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社员初二学生黄晓雅、王萍等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网络视频,学习唱腔和模仿走台等,自导自演了一段《花木兰》,并在老师指导下,在全年级大会上进行了表演,英姿飒爽的扮相、有模有样的表演一下子吸引了其他学生,纷纷赞叹“她们的扮相太帅了,高亢明亮的唱腔、端庄美丽的扮相;那时而英姿飒爽的英雄气概和那时而柔情似水的儿女情长……太棒了。”后来,我校九年级还专门邀请她们进行了表演。当问及她们为何要选择《花木兰》这一选段时,她们说:“我们喜欢扮演花木兰,因为她是我们古代的女英雄!”在“小百花”戏曲社的带动下,课间总会有很多学生围绕在社员的身旁,咿咿呀呀的学唱,甚至还比赛看谁唱得好、扮得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戏曲社团,使曲就像春雨滋润着学生心田,戏曲社的成员越来越多,不仅点燃了学生了解、学习戏曲的热情,而且成为促进戏曲进校园的兴奋点。
  三、把开展戏曲成果汇演作为促进戏曲进校园的助推剂
  戏曲进校园不是一阵风,要持续长久开展下去,必须常态化,要把定期开展成果汇演作为戏曲进校园常态化的主要方式。通过成果汇演可以让家长、学生感受到学唱戏曲的乐趣和成就感。为此,我们利用节假日前,学生在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身心疲劳之际,举办了“戏剧节”“新年诗会”等戏曲主题活动,集中展演了学生制作的脸谱、头饰、服装。展示期间谁的作品谁讲解,尽管他们讲解的还很稚嫩,制作的作品也不太专业,但认真的态度和富有学生自身特色的表演,极大地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尤其是集中展演的《花木兰》《红灯记》《穆桂英挂帅》等片段,在众多学生心目中播撒了戏曲文化的种子。展演期间,我校老师们还充分利用戏曲文化中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情节、戏曲的语言,不时地穿插了一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教育,更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了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事实证明,戏曲成果汇演有力推动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成为促进戏曲进校园的助推剂。有些原来对戏曲并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观看了成果汇演后,在日记中写道:“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个个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播撒到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地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了不同形式的戏曲节目,让我近距离了解了曲艺文化,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在一个个节目中,戏曲演员们用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诠释了生、旦、净、末、丑等戏剧角色的特征,明白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要求,真让我大开眼界,我也要加入戏曲社,学唱戏曲!”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戏曲作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戏曲进校园,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极大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使地方戏曲文化遗产会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使中国戏曲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尊互爱”的关系,应该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应该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并以教学个案为例,分析了好老师所应具备的师爱带给学生的深远影响,旨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最令老师们伤神的问题莫过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学困生。从情感發掘、自信心树立、爱心的奉献等多个角度,探究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总结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证明了教育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爱心自信心学困生转化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老师的疏忽或入教育误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
期刊
以一只木雕牛的雕刻过程为例,从源头开始系统地解析了我国传统木雕工艺的制作流程,包括木头的木性、选材、干燥处理、刀具、雕刻技法及木雕辅助工具的规范使用,详细地诠释了木雕牛的制作步骤:绘图—打坯—修光—打磨—着色上光—制作底座等,简练齐全,操作性强易上手,具有很高的教学示范价值。  木雕牛雕刻工艺流程  一、了解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
期刊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设计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参与式培训中,如何指导新手教师设计主题游戏活动,是培训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的指导新手教师有效设计主题游戏活动的策略主要有:交流探讨,深刻理解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依托主题,增强游戏活动设计的目标意识;观察、概括,提升新手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实践、反思,提升主题游戏活动的实践组织能
期刊
在高考作文中,语文越来越体现出重要性,作文的分量越来越重,如何秒杀阅卷者的审美疲劳呢?鲜明的文体很重要。在议论文的天下,书信体和记叙文显得很有特点。套作的作文喜欢用总分并列式。近几年,递进式作文很受欢迎,因为,递进式能体现层层推进的思维特点。作文的文采当然像一位美女的妆饰,但是妆饰的风格不一样,小清新可以,浓妆艳抹也行。当然,一篇作文有深刻的内涵就像一位值得琢磨的有修养的熟女。四者具备,作文高分唾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是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式。不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创设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要使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各
期刊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广泛重视,使得学前师资队伍向着高学历、高素养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加上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等多种因素,越来越多的小学、中学教师乃至其他岗位教师通过转岗的方式也加入到学前师资队伍中,面对高素质人才所具有的理论素养与幼儿园重视教师教育技能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教师转岗专业化困难与幼儿园之间师资力量匮乏之间的矛盾,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
期刊
摘要:对于大多数高中同学来说,数学是一门既有难度又不得不面对的课程,必修课程的设置又突出显示了其在高中教学乃至学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同学们往往因为解题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方法性强等原因而遭受打击,教师则经常因为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而感到困难重重。事实上,数学的教与学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的传授来实现效率和效果提升的双重效果的。当然,方法的获得是建立在长期的研究与解题实践过程之上的,
期刊
摘要:针对西部民族地区,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1999年以后从专科办学层次升格为本科办学层次的19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其发展现状,研究如何根据新形势下形成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特色办学战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进行合理定位,以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家战略西部民族地区应用技术大学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期刊
摘要:根据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以及高职高专类教育改革迅速开展的态势,高职高专类院校引入与推广“双语教学法”已成为共识。以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护理人才为例,对该校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江西中医药高专护理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  《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所下的定义为:一个人能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双语教学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