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香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岁那年我随父进京,父亲一心要把我培养成一个名媛。我从小研习琴棋书画,家学渊源让我在教会学校如鱼得水。十五岁时,我便能将法文说得极流利,一身洋装更让我骨子里全是风情。陆小曼三个字,总是会出现在一些交际场合。十九岁,我已经是一个美貌如花的女子,能歌善舞,写得一手好小楷,穿上戏衣,我就是昆曲《牡丹亭》里的女子,为着自己的爱,追着自己的梦。
  我的风情无人能敌,我是那宣纸上洇着的大朵荷花,细细的腰一摆便是千种风情,只一个眼神,便敌千军万马。所以指挥千军万马的王庚,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匆匆嫁与王庚后,我却成了一个寂寞的小妇人,因为无人懂得我的心声。
  我只好把那些求而不得的期许唱给寂寞听。夜夜笙歌里,我练就了戏子的本领,只是戏子的眼泪在脸上,我的在心里。在麻将声中,我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直到那个冬天我遇到他—诗人志摩。他盯住我说,王太太,你是寂寞的。
  我一惊,躲闪着他的目光,到底有人看得懂我。
  我想逃开他,他的眼神是一口井。但我躲不过自己的心。夜夜夜夜,我为谁心跳,独上高楼,我唱给谁听—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没想到遇到同样一个他,可以舍了命来爱一场。他日日来,火热的情书让我泪流,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有人懂得我。
  担着千夫所指,1926年之秋,我与他,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有夫之妇结婚了。证人梁启超是这样说我们的:“徐志摩,你这个人做人浮躁,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我希望你今后能恪守妇道,不要再把婚姻当儿戏,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这就是众人眼中的我们,但这些指责和爱情比起来不过是轻烟一缕,马上就烟消云散了,婚姻的旖旎让我与他日日沉醉不醒。这样的晨昏颠倒常常让我想起《长恨歌》里的那对苦命鸳鸯,同样是爱到不能自已。
  后来我们离开了北京到上海去,我的心像风筝一样飞起来。上海是多适合我的城市啊,在这里,欧化的建筑和风气让我沉醉,在这里我可以买到最好的时装和最正宗的香水,还听得到百乐门乐队最好的伴奏。但志摩不喜欢,他说这里不是他的城市,但为了我,他还是留了下来。
  最初的欢喜很快就过去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厌倦,不是厌倦志摩,而是厌倦现在的生活。每天醒来已是上海太阳最好的时刻,冬天的时候可以看到浓雾卷着昨夜的烟尘而来。
  又是无味的一天,我打开留声机,里面是最红的歌星在唱歌,之后是昆曲和京剧,此时的志摩正在上第几节课呢?懒懒地叫下人把饭端来卧室,而后接了瑞午的电话,约他打牌。我明知和他在一起越来越堕落,但就是不能自拔,有谁不喜欢萎靡的生活?当我与他在云烟间,在烟榻上吸鸦片时,我忘记了无聊的生活。
  就这样,我成了志摩的负累。我喜欢纸醉金迷的生活,为了志摩我想改变,但骨子里的东西总是难以掩蔽。就像我穿着素白的衫子去看志摩,他惊喜地说最喜欢我这雅致的样子。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喜欢的雅致,应该就是林徽因的样子吧。
  好不甘心,于是我偏要与她不同,极致地展现着自己骨子里的妖。我宁肯去买绲了金线的丝绸旗袍,也不愿意碰那件白衫子。久而久之,我们的生活拮据起来,志摩不得不去做房屋中介,只为赚几块大洋补贴家用。
  我不知道夫妻还要为钱计较的,第一次为钱吵起来时我哭了。我以为嫁给志摩就是一辈子陪他诗情画意,就是我为他唱曲子或是画画,却没想到,还要掰着手指头来算计怎样花钱。又过了一段时间,要债的居然挤上门来。院子里的玉兰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我终于看到了他的无奈。
  我也无奈,作为他的妻始终不能被他的家人承认。他的父亲一向认为张幼仪才是他们的媳妇,那个能干的女人赢得了所有人的同情却赢不了爱情。还有虚伪的林徽因,总是以道貌岸然的理由拒绝志摩,待志摩心死了,又用几行字把他的心唤醒。他们之间玩的那套精神之恋骗谁呢?
  旁人都言我与瑞午有染,瑞午教我怎样在这个世界中慢慢沉沦,而这些是傻傻的志摩所不知道的。我的志摩在我隨便唱一个曲时,便嚷着叫好,写一字也是好,画一幅画就更好,他希望我上进。但不管怎样,瑞午不过是个戏子,我与他怎么可能?
  1931年11月,志摩在我睡着后匆匆走了,去搭免费飞机。那天极其平常,我醒来后仍然和瑞午他们打牌,耳边是程砚秋先生的《春闺梦》,婉转旖旎地唱着。但我的心却莫名地疼了起来,这种疼只在几年前志摩去欧洲时体会过,那时我们尚隔着万重山水,两颗心死死地为爱挣扎着,而今日的疼为的是什么?
  半夜,邮差急急地来敲门,我开门看到那航空电报上的字,眼前一黑便回到前世去。前世我是那花树下的女子,等着志摩穿一身长衫带我去康桥。
  醒来时志摩已下葬在硖石,从此我成了未亡人。没有人同情我,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孽恋的必然下场!只是可惜了一个天才的诗人,诗人背后是那个索了他命的女人。纵然我从此缟素,纵然我永不再嫁,亦是害死志摩的妖女。
  有时我会想,如果我不离婚,我会是一个奢侈的军官太太,生几个孩子,慢慢变老。如果我不遇到志摩,我的人生可能要重写。但一切全在相遇的那一刻改变,像一场烟花开放。
  人们记住的只是我的奢华无度,只当我是一株醉生梦死的罂粟花。却没人想过我二十九岁之后的日子,我一个人担着所有的苦与罪,所有的寂寞与相思,所有入骨的痛与孤寂。即使这样,我还是要说,来生如果有所选择,我还会选择在那个春江花月夜与他相遇,他把手伸给我,然后说,跳一支舞吧。
  因为志摩说过,生生世世他是我的。哪怕再像烟花一样绽放一瞬,只为那一瞬我愿意再等一世。
其他文献
古装剧中经常会有“伊人入画”的桥段,有的画像形神兼备,可有的真是一言难尽……道具组不怕画中人跳出来打你吗?哼,如果照这样来,道具组师傅们就再没有鸡腿可吃了!  尹双双 《白蛇后传》  双美人儿的画像是典型的传统写意笔法,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却get到了美人侧卧的经典pose,小仙女的气息扑面而来~画上还题写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撩妹绝杀句,简直不要太懂女儿心哦~  唐玄奘 《西游记》  女儿国
期刊
我听到几只小狐妖在敲打次元壁,似乎要借灵力跳到我的世界里来,跟我一起玩儿转美食人间。其实我的小世界早就有他们啦,手绘本上画着他们,同人志里写着他们,扑通扑通的少女心里也都是他们呐!  琥珀  (夏达《子不语》)  狐妖的魅惑力真是一种天赋,让我沉溺在琥珀微弯的眼睛里吧……听到我的表白,这个两千多岁的傲娇小狐大概会红透了脸吧!  阿狸  (徐瀚《阿狸·梦之城堡》)  阿狸是我们长大后仍愿意藏在心底的
期刊
喜欢与花朵结伴的姑娘,心里一定藏着一个春天。那是一个温柔宽厚的春天,招架得住酢浆草滚地撒泼,也不厌烦紫藤萝的厮缠,愿意静下心听木讷的青苔讲一个鲜绿的梦,还乐意帮飞蓬照拂留守的根芽。这样的姑娘,连天地风露都愿多眷顾她一点,花朵更是悄悄匀给她微笑的天赋。  如果你有幸步入她的春天,最好不要让乘虚而入的世俗戾气惊扰到她。  王子服就是那个幸运的傻小子,他是被婴宁抛落的一枝梅花勾入春天里的。之前他从不知世
期刊
有时愈简单的诗句,愈是深切妥帖。就像这首《绸缪》,比起举案齐眉、祈愿安和的庄重,它的情味更令人动容。  这场婚礼始于黄昏。绸缪是紧密缠绕的姿态,束起薪柴,也覆上缱绻深情。彼时未有灯烛,暖色的火焰会照亮这个极尽欢愉的夜晚。  明亮的火光,跃动着人间喜乐,由激昂浓烈到静谧安详。在这首古老的诗歌里,能感受到时间缓慢流淌,斗转星移,从正当中天到东南一隅,又落于门户之上。夜色已然深邃,可许下“执子之手,与子
期刊
血色宛若妖娆玫瑰开在男子胸口,狐妖小唯斜倚榻上,漫不经心地轻抿着指尖的血,媚眼如丝间是世间少有的风情。  帐篷外蓦然响起撕打声,随即一片银光蹿进视野,有人随之冲入。她神色自若,顷刻作出柔弱之态,好似邻家孤女。  披一身银色铠甲的男子一步踏进,手中长刀悍然扫过拦路的劫匪,带起一片鲜血!此时艳阳高照,猎猎长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男子转身看向她,勾起了嘴角:姑娘莫怕,我是都尉王生,我带你走。  狐妖小唯随
期刊
那夜,秋风惨淡,露水微凉,寒空中的孤月把溶溶清辉尽倾于洞庭湖上。谢清昼与友人在亭中赏月,抚栏叹息,随口吟成一首五律:“洞庭孤月在,秋色望无边。零露积衰草,寒螀鸣古田。茫茫区中想,寂寂尘外缘。从此悟浮世,胡为伤暮年。”友人劝道:“谢兄乃青年才俊,何须作此颓丧之语。”  夜色渐深,寒意入骨,思及二十余年来的世事流转,谢清昼愈发清醒。  他是谢灵运十世孙,数百年前谢家池塘春草如烟,绵延至今仍余一抹淡色。
期刊
《聊斋奇女子》  干净如小鹿的眼神,还有流风回雪的舞步,让我记住了这只心念单纯的呆萌小狐,好想讨回家宠起来!  公子小白:#看剧划重点# 练就精妙的琴艺,才能引来善舞的小狐狸哦~  《青丘狐传说》  中国古典文学中,哭得最美的是黛玉,笑得最美的当数婴宁。蒲松龄先生给了她如此干净的名字,却没有给她更自由的天地,“竟不会笑”,绝不仅仅是婴宁的个人悲剧。  剪雪:婉逗,我发誓,今后定要守护你炸裂的笑容!
期刊
上元佳节,皇宫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素日里恢宏气派的太子东宫却不着半点灯火,如同匍匐在暗夜中的凶兽。宫人只顾收拾行囊,没人注意那梅树下的小小身影。  那孩童不过五六岁,茫然地盯着一地残梅,直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才转头望向来人。女子手提宫灯,微微福了福身子,漫漫灯光下更显眉眼细致,神色温柔。  “整整三十瓣。”那孩童指着一地残梅,唇边一抹失落的浅笑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深沉。“东宫明日便要易主了,你大可和他
期刊
“长羽”是我为匈奴公主虚构的名字,因为觉得背负千古骂名的李陵,身边该有个温柔的知心人,而这人担得起这样的名字。良心未泯的人终是无法理直气壮地背叛,再多花月良辰也是枉然,“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刚一入秋,距长安城万里之遥的匈奴北海边,已是满目萧索,芨芨草枯黄如毡,远望四野,杳无人烟。这是李陵第三次来看望苏武,也将是最后一次,“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期刊
十里红妆,清风拂过花轿,胭脂香淡淡散开。帝王嫁女,百官拜辞,不知羡煞多少人。  和孝静静坐在轿子中,心中似喜非喜,似愁非愁,五味杂陈。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这场盛世婚礼背后的血雨腥风。她是爱新觉罗氏的女子,生长在紫禁城,自幼独得皇阿玛恩宠,从来不知何为忧愁,宫中无人不敬她。倘若皇上震怒,她只要劝说几句,便能哄得龙颜大悦。皇上曾对她说:“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她生来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格格,享尽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