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内最大的元代墓葬群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中旬,我们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目前国内最大的元代墓葬群就在这里。1972年至今,此墓葬群已经出土了700多件元代文物,给我们展示了元代贵族生活的细节。
  漳县自古以来以盛产食盐而闻名,人们把漳县出产的食盐称为“漳盐”,至今,这里每年还能生产近30万吨食盐。
  海内最大的元代墓葬群就在距离漳县县城不远的汪家坟。出漳县县城东南行,不远就是漳河了。过漳河不远就能看见一道土围墙,被围墙圈起来的地方便是汪家坟。这里埋葬着元代贵族汪世显及其十余代子孙,所以被人们称为汪家坟,全称汪家坟元墓群,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元代皇帝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安葬,人们至今也没有发现元代皇帝的墓葬,所以,漳县城边的这块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汪世显家族墓葬群就成为海内最大的元代墓葬群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呢?竟然能够拥有一座墓葬群。揭开这个军事贵族的家族面纱,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撼
  呢?
  
   一代陇右王
  从金朝到明中叶的三四百年时间里,甘肃陇西有一个显赫的家族。这个家族控制了今天的甘肃、陕西、宁夏几省区,成为雄霸一方的地方势力,其代表人物便是被人们称为陇西总帅的汪世显。
  《元史》记载:“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系出旺古族。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盐川就是今天漳县的盐井。汪世显家族在唐代就很有名气,曾经因军功被封为上柱国,镇守巩昌(今陇西)。由于汪氏一族是当地人,再加之他们长期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逐步发展成为地方豪强势力集团。到金朝统治陇右时,汪氏家族已经成为陇右豪族了。
  汪世显原本是金朝的镇远军节度使。蒙古汗国崛起以后,先后攻灭了西夏等众多政权。1234年,蒙古大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杀,金灭亡。窝阔台随即命令皇子西凉王阔端攻取金人所占据的陇右。据记载:“皇子阔端驻兵城下,汪世显始率众降。阔端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汪世显说:‘臣不敢背主失节耳。’又问曰:‘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对曰:‘大军迭至,莫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由于汪世显及其家族在西北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他投降蒙古后,蒙古人很器重他。于是,汪世显就成为蒙古人招降金国残余势力的一个榜样。陇西周边金国残余势力在汪世显的号召下纷纷归附蒙古人。汪世显由此受到了西凉王阔端的重奖。
  蒙古大军扫清陇右的金国残余势力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汪世显归附蒙古不久,就随蒙古大军南征四川,屡立战功。他曾单骑突入宋营内,斩杀数十人,曾凭借着勇武和谋略,先后夺取了资州、嘉州、峨嵋、万州(今万县)等地。1241年,蒙古军攻占成都,汪世显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1253年,汪世显被封为巩昌便宜总帅,“秦、巩等二十余州事皆听裁决”,并赐以锦衣、玉带、虎符,称他为“陇西长城”。1262年,汪世显病逝在任上,被追封为陇西公。延祐七年(1320),元仁宗追封他为陇右王。
  汪世显去逝后,他的次子汪德臣袭职巩昌便宜总帅。汪德臣也是元代名将,武艺超群,14岁陪太子游猎时,就箭无虚发,有古代良将的风范。他曾主持在水势汹涌的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修筑浮桥,结果一夜成功,被蒙古军视为奇迹,得赏白银30斤。元宪宗蒙哥从四川南下进攻南宋,汪德臣担任先锋,收服了宋将杨大渊。在进攻钓鱼城时,宋将王坚依靠险要地势坚守不出,汪德臣率蒙古军队围攻数月,在前去招降的时候被水石击中,受伤不治而卒,被追封为陇西公。除了汪德臣之外,汪世显的其他七个儿子也都被封为高官,汪氏遂成为陇右望族。《元史》中有汪世显传,其子汪德臣、汪良臣及孙汪惟正等人,均有传附于其后,汪氏有传记者达30余人。
  据记载,墓地始建于蒙古海米矢己酉年(1249),止于明万历丙辰年(1616)。汪世显家族都在这里安葬,历金、元、明三朝。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汪家坟就是汪世显家族的墓葬群。想不到默默无声的黄土下面埋葬着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及他们的传奇故事。
  
  惊天发现
  1972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天而降,当时人们正在这里平田整地,为了躲雨,人们四散而去。很快,雨水就汇集成了河流,顺着干涸的山沟流向不远处的漳河。谁也没有想到,这场雨水将会带来一场惊世发现。
  洪水过后,平田整地的人们陆续回来继续开工。此刻的发现让人们目瞪口呆,只见平整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个大坑。好奇的人们跑到坑边一看,发现一个大坑就是一个墓穴。这些墓穴中埋葬的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山沟里呢?
  众多墓穴出现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四面八方,考古专家随即赶到了现场。众多随葬的金银玉器及精美绝伦的砖雕棺木让专家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墓葬群。
  专家们白天发掘,晚上查阅资料,终于从《重修漳县志》中找到了相关的线索:“南山在城南五里,一名汪古山,元陇右王汪世显墓在其东麓。”参加平田整地的乡亲们也提供了不少线索,据民间传说,这里的古墓群规模非常大,仅是墓葬的封土堆就有200余座。这里曾经高冢累累,碑石林立,然而在岁月的摧残下,最后只剩下了满目荒滩和为数不多的民间传说。
  1972~1979年,甘肃省博物馆和漳县文化馆先后清理了其中的29座墓葬,共出土各种器物735件。
  汪世显家族墓葬群中出土的文物给我们展现了元代军事贵族生活的细节,弥补了国内缺少元代高规格大型墓葬群的遗憾。如今,漳县汪世显家族墓葬群出土的器物主要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和漳县博物馆。
  汪世家族墓葬群出土文物主要有元代莲花形琉璃托盏、元代龙泉窑青釉瓷匜、八思巴文虎头圆符牌、元代莲花织金锦抹胸、元青花玉壶春瓶以及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带钩等形形色色的器物,透过这些器物,我们仿佛看到了元代贵族生活。
  
  元代莲花形琉璃托盏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玻璃托盏为普蓝色琉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整个托盏散发着淡淡的蓝色,高贵典雅,在射灯的照射下给人一种珠光宝气之感。它或许就是陇右王汪世显生前所用器物,给我们展示了这位军事贵族文雅的一面。墓葬中出土的琉璃器物比较多,但这种淡蓝色、莲花形的琉璃器物则非常少见。
  这只莲花形琉璃托盏,盏为七瓣莲形,边沿呈八瓣莲花形,腹壁呈正八角形,造型奇特,工艺绝伦。有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出土的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琉璃托盏。
  
  
  元代龙泉窑青釉瓷匜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这只瓷匜高6.3厘米,口径为14.2厘米,径8.4厘米。青瓷胎质和宋代无异,细密洁白,釉色淡青中略带灰色,釉质十分透明。瓷匜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器皿,本为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这种器物最早出现在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放置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这只龙泉窑的青釉瓷匜给人一种古朴大气的感觉,由此,我们也能感受到汪世显家族的雍容华贵之风。
  
  八思巴文虎头圆符令牌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铁质,通高18厘米,圆牌直径11.7厘米,重249克。圆牌两面镶嵌凸起的元朝官方文字——八思文正体字五行,一正一背,内容为“长生天底气力里,圣旨,如不虔敬者治罪”。
  这是一个元代诸王公驸马为军情急务遣使所用的信物,朝廷较次要的军政急务遣使也用它作为信物,可见,它就是古代所用的令牌。
  这枚令牌制作精良,进行过镀银处理,书法端庄秀丽,老虎栩栩如生。这件符牌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以前只在前苏联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出土过一件,且图纹模糊不清。
  可以说,这枚令牌见证了元代甘肃各地发生的风云往事,或许,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就是由持这枚令牌的使者送往各地,亦或汪世显征战四川的命令就是用这枚令牌传达的。
  
  元代菱花织金锦抹胸
  长26厘米,宽30厘米。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女子内衣,也有人认为是蒙古贵族妇女特有的帽子——姑姑冠的一部分。
  这件丝绸器物形似背心,为两面三层,表面为色彩艳丽的菱格宝相花纹织锦,衬里为褐色的麻制品。前面开襟,有九个盘花袢扣,背后有两条下垂的带子,还有棕色相交叉的布带两条。这种抹胸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这件丝绸制品为姑姑冠,那么它的价值就更高了。因为蒙古已婚贵妇所戴的姑姑冠是元代极为特殊的一种帽饰,它的质料和形制都极富特色。
其他文献
2010年6月18日,陕西省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市,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南充、达州、巴中市,甘肃省兰州、庆阳、平凉、陇南、天水等18个城市共聚陕西安康,
本文从欣赏和演唱的角度出发,以中西演唱方式、部分中西声乐作品和中西艺术家为例,对比、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从情感表现和歌唱技能来说,有其共通之处;在文化观念、歌
近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公告,甘肃省舟曲拉尕山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回鹘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汗国时期,由于回鹘畜牧业的发达、唐朝经济的繁荣以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回鹘与唐朝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着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并从中获得了可观
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建设和谐文化,是广大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开设该课程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
模式化稻田养鱼试验推广总结   伍锡权,戴晓军新化县水产工作站1994年和1995年,我县实施了农业部丰收计划《稻田生态渔业利用新技术》项目的推广工作,两年来,我们在西河镇、游家镇、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