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作用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融资难等瓶颈,亟待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资本参与等方面统筹推进。
格局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大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正以较快速度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彭翊说,2014年中国省区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
影响力指数方面,前十名的省区市中,除了湖南、江西、安徽外,其他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驱动力指数方面,前十中有近一半出自中西部地区,可见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政府重视与支持,在迅速优化。
另外,我国文化消费整体情况优于2013年。其中,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水平提升较大,但文化消费满意度不升反降,说明居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
彭翊说,东部地区文化消费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优势明显,但文化消费满意度和文化消费环境方面不存在优势。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远高于农村居民。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比较强烈,文化消费市场成长空间相对较大。
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融资难等多重瓶颈,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协调、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发展均衡度较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说,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失衡,存在“东高西低”局面。对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不管是在资本、人才、技术以及产业规模方面,还是在市场、价值创造、品牌和品质上,由于自然条件、观念意识、经济水平、人才积累、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等因素导致的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实质性解决。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出现同质化倾向。近年,各地纷纷推出区域文化产业规划,从政府规划方面确立了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为本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树立了明确目标。然而,大部分省区市文化产业结构大同小异,地区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重点不突出,重复建设严重,没有有效实现资源互补。
文化产业人才缺口较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失衡、高端复合人才缺乏。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说,目前,我国文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大量的文化产业人才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文化产业人才供应不足。从专业结构上看,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源于人才的市场配置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尚未构建起契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
融资难困扰中小文化企业,文化融资发展较弱。由于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投入产出的不对称性,文化产业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不论是在直接融资方面,还是在间接融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此外,当前我国文化企业中,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比例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使得大多数文化企业无法像上市公司那样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破解
专家认为,针对当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相关部门需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资本参与等角度采取措施,破解制约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的统筹规划,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和引导各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凸显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差异,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努力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优化机制,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制定和调整相关人才政策,以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高端符合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是人力资本主导。
建立多元化资本参与的产业发展体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制定激励政策,完善文化企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鼓励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资金流向文化企业。政府作为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从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与咨询的评估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等方式,化解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处置难题,以消除资本对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后顾之忧”。
相关链接:区域文化应如何发展
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彭翊介绍,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方面,综合指数领域,北京、江苏、浙江排在前三位;广东、江苏、山东排在生产力指数前三名;上海、江苏、北京则占据影响力指数三甲,北京、辽宁、青海占据驱动力指数前三名。对此人大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宁说:
——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行业,培育科技型文化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完善产业政策,扩大文化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业崛起。
——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此外,还应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支持中小城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打造文化产业亮点,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
格局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大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正以较快速度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彭翊说,2014年中国省区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
影响力指数方面,前十名的省区市中,除了湖南、江西、安徽外,其他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驱动力指数方面,前十中有近一半出自中西部地区,可见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政府重视与支持,在迅速优化。
另外,我国文化消费整体情况优于2013年。其中,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水平提升较大,但文化消费满意度不升反降,说明居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
彭翊说,东部地区文化消费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优势明显,但文化消费满意度和文化消费环境方面不存在优势。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远高于农村居民。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比较强烈,文化消费市场成长空间相对较大。
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融资难等多重瓶颈,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协调、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发展均衡度较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说,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失衡,存在“东高西低”局面。对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不管是在资本、人才、技术以及产业规模方面,还是在市场、价值创造、品牌和品质上,由于自然条件、观念意识、经济水平、人才积累、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等因素导致的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实质性解决。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出现同质化倾向。近年,各地纷纷推出区域文化产业规划,从政府规划方面确立了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为本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树立了明确目标。然而,大部分省区市文化产业结构大同小异,地区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重点不突出,重复建设严重,没有有效实现资源互补。
文化产业人才缺口较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失衡、高端复合人才缺乏。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说,目前,我国文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大量的文化产业人才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文化产业人才供应不足。从专业结构上看,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这源于人才的市场配置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尚未构建起契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
融资难困扰中小文化企业,文化融资发展较弱。由于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投入产出的不对称性,文化产业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不论是在直接融资方面,还是在间接融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此外,当前我国文化企业中,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比例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使得大多数文化企业无法像上市公司那样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破解
专家认为,针对当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相关部门需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资本参与等角度采取措施,破解制约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的统筹规划,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和引导各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凸显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差异,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努力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优化机制,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制定和调整相关人才政策,以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高端符合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是人力资本主导。
建立多元化资本参与的产业发展体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制定激励政策,完善文化企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鼓励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资金流向文化企业。政府作为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从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与咨询的评估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等方式,化解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处置难题,以消除资本对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后顾之忧”。
相关链接:区域文化应如何发展
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彭翊介绍,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方面,综合指数领域,北京、江苏、浙江排在前三位;广东、江苏、山东排在生产力指数前三名;上海、江苏、北京则占据影响力指数三甲,北京、辽宁、青海占据驱动力指数前三名。对此人大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宁说:
——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行业,培育科技型文化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完善产业政策,扩大文化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业崛起。
——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此外,还应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支持中小城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打造文化产业亮点,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