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进行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的大力发展,许昌作为中原城镇群地区的二级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中,随着火车站地区“升级换代”,车站经济将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成为东城区新区的建设的先导区。许昌零换乘枢纽中心规划提出“城市T台”的设计理念,T台即展示平台,规划区是城市对外窗口,同时也是重要的形象展示区。以换乘中心、航空港、公园式办公、酒店等组成的T行区域,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特殊目标区,希望为类似城市的换乘枢纽中心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枢纽中心;零换乘;设计
1、前言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一广州一深圳一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与北京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一起,构成一条与既有京广铁路并行的,纵贯我国南北、线路里程最长、辐射范围最广、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能力快速客运通道,能够与既有的京广铁路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从根本上缓解京广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能够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凰架之一。
随着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与航空港项目的进驻,许昌市抓住石武铁路建设的机遇,着力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发展,并展示优美的城市形象。全面推进城市“东进”的战略发展目标。
许昌东站站前区域是城市的对外窗口,东城区的交通枢纽地区,而航空产业园落户该区域,更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功能元素和活力。
2、项目概况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中原之中,是中原城镇群地区的二级中心城市。许昌市北依省会郑州,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遒纵贯南北;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東西;距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豫中地区的交通枢纽;许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提出“城市T台”的设计理念,T台即展示平台,规划区是城市对外窗口,同时也是重要的形象展示区。以换乘中心、航空港、office park组成的T行区域,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特殊目标区。
以构建综合性的公共交通枢纽为目标,凸显空港、陆港经济综合体,塑造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打造具有活力的城市门户。
3、用地规划与城市设计
规划首先以零换乘枢纽为切入点,满足许昌东站、长途客运站和航站楼三者之间的交通需求,形成服务全市的换乘中心。
本次规划形成“双轴三心”的发展结构。以三心定格局,以双轴促发展。
天宝路为城市轴线,提高天宝路两侧建筑高度,注重高低错落、体量均衡,以丰富建筑形态和空间效果,展现许昌的现代化气息。
绿化生态轴为贯穿南北的绿化轴线,串联沿线地块,各地块形成多样的内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围合而亘透,空间形态丰富,人们游弋其中,步移景异,仿佛建筑在舞动,空间在流动。两条轴线形成十字型结构,达到城市功能与綠化空间相互融合的效果。
以站前广场为空间核心的换乘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围绕“换乘中心”,以交通、酒店、商业建筑群围合站前广场,并塑造地标性的高层建筑,形成完整而丰富的空间景观界面。
景福路与天宝路道路交叉区域,以点式高层互相呼应,标识控制。
天宝路和魏武大道交叉口区域,通过对金融办公和商业建筑群天际线轮廓的塑造来突出其规划区域内的重要节点地位。两侧建筑以高层为主,形成丰富错落的界面,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凸显城市天际线,构建具有城市特色的街景。
廊道是空间形态的“线”性元素,天宝路街景廊道以高层建筑为主,彰显城市魅力,景福路生活廊道两侧以多层建筑为主,尺度宜人,体现居崮舌力。
4、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以方格网为骨架,采用导向式的交通组织模式,主次有序,外畅内通,配合交叉口的定向处理,形式捷便、高效的交通体系。
站前广场是一种多方式交通间的换乘系统,立足“换乘中心”概念,构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航空港三位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零换乘”:“零距离换乘”的简称,是指将地铁(轻轨)、城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客运方式的换车地点,整合在一个交通枢纽里,使乘客不出这个枢纽就能改乘其他的交通工具。各交通工具之间的转换不需要介入第三种翅工具,并各交通工具之间的步行距离应适宜,最大不宜超过500米。
步行系统:包括风雨连廊、地面广场、地下空间三部分。
(1)风雨连廊
规划设计一条宽约8米的步行连廊,连接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及两组酒店服务设施,为旅客换乘提供便捷。连廊与地面连接处设置有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等垂直方向的交通设施;连廊内部设置有水平自动扶梯等便捷设施,方便旅客使用。同时,连廊为全封闭结构,方便旅客在雨雪天也能方便快捷换乘。
(2)地面步行系统
满足景观、疏散及综合防灾要求;地面广场以铺地为主,结合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设施,与风雨连廊、地下空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3)地下步行系统
保证各交通工具(含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火车、汽车)之间快捷换乘;并结合人流的走向布置地下商业。
车行系统:包括地面、地下两套车行系统;
(1)地面车行系统
步行广场北侧设计为社会停车场;南侧为公交换乘中心,设计有公交发车位和BRT发车位,以及临时停车位,出租车地面交通可临时停靠,即停即走,出于对交通管制的考虑,出租车上客集中在地下空间。
(2)地下车行系统
采用公私分区的设计原则,出租车与社会停车分区设置。规划设计在考虑近期使用的同时,也考虑了远期发展的需求,沿许州路东侧预留轨道交通用地,并结合站前广场地下空间统一考虑。
为平衡资金,设计中考虑沿主要人流走向布置地下商业,并适当的增加了地下停车场(作为社会停车使用的部分)的面积;对整体项目的运作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广场的使用与维护补充费用。
总结:
加强城市经营的理念;以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区域的发展,每个市政项目的建设能更好的为这片区域、甚至城市服务。高铁站是城市的重要窗口,高铁站的成功规划建设将会对城市区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枢纽中心;零换乘;设计
1、前言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一广州一深圳一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与北京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一起,构成一条与既有京广铁路并行的,纵贯我国南北、线路里程最长、辐射范围最广、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能力快速客运通道,能够与既有的京广铁路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从根本上缓解京广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能够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凰架之一。
随着石武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与航空港项目的进驻,许昌市抓住石武铁路建设的机遇,着力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发展,并展示优美的城市形象。全面推进城市“东进”的战略发展目标。
许昌东站站前区域是城市的对外窗口,东城区的交通枢纽地区,而航空产业园落户该区域,更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功能元素和活力。
2、项目概况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中原之中,是中原城镇群地区的二级中心城市。许昌市北依省会郑州,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遒纵贯南北;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東西;距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豫中地区的交通枢纽;许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提出“城市T台”的设计理念,T台即展示平台,规划区是城市对外窗口,同时也是重要的形象展示区。以换乘中心、航空港、office park组成的T行区域,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特殊目标区。
以构建综合性的公共交通枢纽为目标,凸显空港、陆港经济综合体,塑造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打造具有活力的城市门户。
3、用地规划与城市设计
规划首先以零换乘枢纽为切入点,满足许昌东站、长途客运站和航站楼三者之间的交通需求,形成服务全市的换乘中心。
本次规划形成“双轴三心”的发展结构。以三心定格局,以双轴促发展。
天宝路为城市轴线,提高天宝路两侧建筑高度,注重高低错落、体量均衡,以丰富建筑形态和空间效果,展现许昌的现代化气息。
绿化生态轴为贯穿南北的绿化轴线,串联沿线地块,各地块形成多样的内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围合而亘透,空间形态丰富,人们游弋其中,步移景异,仿佛建筑在舞动,空间在流动。两条轴线形成十字型结构,达到城市功能与綠化空间相互融合的效果。
以站前广场为空间核心的换乘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围绕“换乘中心”,以交通、酒店、商业建筑群围合站前广场,并塑造地标性的高层建筑,形成完整而丰富的空间景观界面。
景福路与天宝路道路交叉区域,以点式高层互相呼应,标识控制。
天宝路和魏武大道交叉口区域,通过对金融办公和商业建筑群天际线轮廓的塑造来突出其规划区域内的重要节点地位。两侧建筑以高层为主,形成丰富错落的界面,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凸显城市天际线,构建具有城市特色的街景。
廊道是空间形态的“线”性元素,天宝路街景廊道以高层建筑为主,彰显城市魅力,景福路生活廊道两侧以多层建筑为主,尺度宜人,体现居崮舌力。
4、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以方格网为骨架,采用导向式的交通组织模式,主次有序,外畅内通,配合交叉口的定向处理,形式捷便、高效的交通体系。
站前广场是一种多方式交通间的换乘系统,立足“换乘中心”概念,构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航空港三位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零换乘”:“零距离换乘”的简称,是指将地铁(轻轨)、城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客运方式的换车地点,整合在一个交通枢纽里,使乘客不出这个枢纽就能改乘其他的交通工具。各交通工具之间的转换不需要介入第三种翅工具,并各交通工具之间的步行距离应适宜,最大不宜超过500米。
步行系统:包括风雨连廊、地面广场、地下空间三部分。
(1)风雨连廊
规划设计一条宽约8米的步行连廊,连接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及两组酒店服务设施,为旅客换乘提供便捷。连廊与地面连接处设置有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等垂直方向的交通设施;连廊内部设置有水平自动扶梯等便捷设施,方便旅客使用。同时,连廊为全封闭结构,方便旅客在雨雪天也能方便快捷换乘。
(2)地面步行系统
满足景观、疏散及综合防灾要求;地面广场以铺地为主,结合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设施,与风雨连廊、地下空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3)地下步行系统
保证各交通工具(含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火车、汽车)之间快捷换乘;并结合人流的走向布置地下商业。
车行系统:包括地面、地下两套车行系统;
(1)地面车行系统
步行广场北侧设计为社会停车场;南侧为公交换乘中心,设计有公交发车位和BRT发车位,以及临时停车位,出租车地面交通可临时停靠,即停即走,出于对交通管制的考虑,出租车上客集中在地下空间。
(2)地下车行系统
采用公私分区的设计原则,出租车与社会停车分区设置。规划设计在考虑近期使用的同时,也考虑了远期发展的需求,沿许州路东侧预留轨道交通用地,并结合站前广场地下空间统一考虑。
为平衡资金,设计中考虑沿主要人流走向布置地下商业,并适当的增加了地下停车场(作为社会停车使用的部分)的面积;对整体项目的运作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广场的使用与维护补充费用。
总结:
加强城市经营的理念;以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区域的发展,每个市政项目的建设能更好的为这片区域、甚至城市服务。高铁站是城市的重要窗口,高铁站的成功规划建设将会对城市区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