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探究教学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其特点是引导学生用探索未知的方法去主动获得知识,展开探究活动,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即加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加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其中,尤其以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可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探究教学。本文以钠的化合物一节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在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精心设疑,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外国心理学家波多野与稻恒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失调,通过解决问题而达到更高一级的认知体系。”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中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而情景是渗透在任何学习过程和迁移中潜在的影响因素,适宜的情景往往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化,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愿望。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是探究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可通过三种方式创设情景引入探究内容。
  1.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探究内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反映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极大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才能使学生知难而进、肯下功夫、勤于思考。心理学表明设置与学生已有认知完全相悖的疑问,可以极大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探究热情。
  例如:在引入Na2O2的性质探究时,可设置悬念:水可以用来灭火,水可以用来“点火”吗?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点火”吗?
  2.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探究内容
  元素化合物课型中联系实际的知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在教材开始时出现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种是伴随着物质性质的介绍穿插在教材中间,力求反映出这些性质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挖掘教材内容中联系实际的素材着手设疑,使学生有“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感受,从而能很快进入探究内容。
  例如:在进行Na2CO3、NaHCO3性质探究时,可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探究内容:人体中的胃酸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胃酸过多会出现“咯酸水”、“胃部隐隐作痛”,严重会降低食欲,进而引起胃溃疡等多种形式的胃病。可设置如下问题:
  (1)胃酸过多时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中和?为什么?
  (2)NaHCO3怎样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能不能用于胃溃疡病人?
  (3)焰制糕点用小苏打作为发酵粉发酵的原理是什么?
  (4)泡沫灭火器为什么用NaHCO3而不用Na2CO3
  3.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探究内容
  教师在引入探究内容时,应当尽可能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创设实验情景便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碳酸钠如何转换为碳酸氢钠的探究时可先演示实
  验,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从而提出问题:
  (1)发生了什么变化?
  (2)析出的白色晶体是什么?
  (3)为什么会析出?
  
  二、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善于置疑
  
  科学创造贵在置疑,创新往往从置疑开始。在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设想,这样不仅使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思考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和设想,从而又产生新的思考。这种互动能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灵活、深刻具体的思考中引发更多、更好、更为切实可行的创新和设想。
  例如:由一开始的疑惑:水能否用来“点”火,而后由“滴水点火”实验释疑,再顺其自然引入探究主题:Na2O2和水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经学生讨论,学生代表演示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Na2O2,此时有气泡放出,溶液先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和反应物质元素的组成,学生迅速分析出产物是NaOH和O2或H2中的一种,并进行两种气体检验的实验操作,最终确定是O2。这时,有学生惊奇的发现先前变红的溶液颜色褪去了,接下来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各有见解。有人开始质疑刚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有人提出可能NaOH具有褪色性;有人提出Na2O2具有褪色性;有人犹豫不决甚至认为药品出了问题。教师此时对同学们的种种猜测表示赞赏,马上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辩驳,由学生设定出多种实验方案:
  
  通过一系列实验、讨论,同学们探究思维达到了一个高潮,并且此时,思维在经过发散后自然的收缩到了期望的探究范围:“起褪色作用的不是NaOH也不是O2。那么,到底是谁在作用呢?”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生疑”,引导学生思考“释疑”,在“释疑”过程中不断“疑生疑”,如此往返循复,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活跃,逐步严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三、深挖教材,深化探究内容
  
  化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若缺少对它们的挖掘,学生就只能获得机械、教条的知识,很难使学生自主地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很难培养学生独特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隐的知识,深化外显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不拘泥书本,不墨守成规,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例如:经过激烈探究后最终的问题:“起褪色作用的不是NaOH也不是O2,那么,到底是谁在作用呢?”此时,教师把内隐的Na2O2与H2O的反应:Na2O2 2H2O=2======NaHO H2O2和2H2O2=====2H2O O2↑这一过程展现给学生,在新情景下学生们就会将知识迁移到复杂的真实情景中,深刻地认识到Na2O2的漂白原理。
  
  四、善于把握时机,延伸探究内容
  
  化学学科教学中充满了“是什么?”“为什么?”的科学探索,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要将暂时的、浅层次的兴趣逐渐转化为深层次的认识,就要注意把握时机,延伸探究内容,让学生把理论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联系的实际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①在探究CO2与Na2O2的反应时,揭示了“吹气生火的”原因后提出此原理的应用:可用于潜水等供氧呼吸面罩中。此时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反应会放出大量热,会不会使面罩烧起来而不安全呢?”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布置研究性小论文:关于潜水面罩的构造及在潜水面罩中如何实现原理到应用的距离。不少学生课后翻阅大量资料,请教老师和家长,通过总结交流后深刻认识原理到应用间的距离,由此极大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探索真理的热情。②在得出将过量的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得到的白色晶体是NaHCO3的结论,并在分析出此反应的原理及原因后可趁势介绍阅读中的“侯氏制碱法”,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其中发生的化学原理”“通入的顺序能否颠倒”“‘侯氏制碱法’与‘苏尔维’相比不同处在哪里”“改进后的优势在哪里”等问题。学生此时深刻感受到看似小小化学原理能蕴藏如此之多的奥妙,对化学知识顿时生出叹服之情,由此也激发学生要立志学好化学的热情。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总是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做数学作业随便,字迹潦草;有的学生错误百出,不肯纠正;有的干脆就不愿意做数学作业。这时,作为老师的你也许会抱怨你的学生越来越不
加强医院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探索与实践,对加强医院管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公平性,提升党组织在医院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等方
随着留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如何提高诊断学临床示教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克服语言困难,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精心的课前准备,利用学校固
近日,笔者走访了怀化市各大健身中心,看到前来健身的大部分是身体偏胖的青年学生。带儿子正在健身的王女士告诉笔者,她儿子今年才15岁,已有脂肪肝了,体重达80公斤。平时在学校上体育课很怕长跑,体育教师让他进行耐力跑时,刚跑一圈就上气不接下气。为了减轻体重,增强体质,她每天带她儿子前来健身。  像王女士儿子这样的,现在还真不少。据调查,中国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肺活量、柔性、速度、力量、耐力等体
中学数学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类型课,已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而讲评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大多数教师心目中,还没有一种象新授课那样进行教学探讨、研究,还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不少教师有所忽视,常用的办法只是对对答案,讲讲错题,就题论题,远没有发挥讲评的功能。讲评课具有什么样的模式呢?我认为数学讲评课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评”字:课堂学习活动中自评、他评、再评,通过“评”而提高。  “教无定法”而有“法”
共育团干部的能力素质决定着共青团工作的质量,也决定着共青团组织实施教育的程度和效果。共青团干部充分认识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逐步提高共青团工作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技术院校在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各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办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按照岗位任职要求,改革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通过对本课程的教改实践,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统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加工设备;岗位群    《机械加工设备》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几
上好一堂体育课,应从应用好队形开始,只有抓好应用好队形,才能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进行有效管理,有效连接教学各环节,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队形组织上,我们要根据教材、学生和教学环
《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信息,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励教学主体,激发主动探究。    一、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思想政治课探究性教学,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学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