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单位创建教育社团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政策带来新思考,发现新问题
  
  2007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做了一件影响全国的大事,即强力全方位地推进素质教育。其中一个具体的措施就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学校必须过双休,放足各种假期,并且,限量布置作业。时间终于还给了孩子,还给了家庭,这确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前提。但是,孩子们走出校门,就一定能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一定在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吗?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只有少数理智的家庭,优秀的孩子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如:爬山、认识社会、做家务,按计划读书或预习。大多数的孩子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政府解放了孩子,家长和孩子又把自己捆绑了起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或者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教育孩子的能力不足,或者对待孩子的责任心不强,任由孩子或迷于电视,或迷于电脑游戏,或荡于街头,或昏于床头。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她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协作,缺一不可!而今天,在社会教育严重缺乏,家庭教育还大多数不理想的情况下,只是单纯的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对现实的无奈,许多家长开始反思山东教育的新政策:也许,学校才是孩子们成长最理想的场所,还是应该增加孩子们的在校时间,增加作业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面对新的问题,我们真的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真的需要走回头路吗?
  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看地球村的邻居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换个角度看美国教育
  
  美国的教育非常发达,让我们羡慕。他们的社会教育完善,社区内有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孩子们不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而且有自主安排时间的空间。他们的学校的教育方式开放、灵活;他们的政府投资让我们望尘莫及。这些我们就不多谈了,今天,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思考他们发达的教育体系形成的原因。
  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移民中有一百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637年冬,29岁的哈佛从伦敦移民到新大陆,他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牧师。不幸的是,一年后因水土不服患肺病而逝,临死前他将自己一半的财产(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320本)捐给新成立的学院,这是学院成立以来的最大捐款,因此,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今天,哈佛校园里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博物馆等建筑物大多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有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读一下这段历史,就可以让我们明白,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不是美国建国后的公共财政养大的,而是拥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自主的民间团体,为了社会的美好,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独立完成的千秋伟业。这些智慧的做法被美国民众不断继承和光大,今天,在美国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社团,她们从多角度、多层次,或监督,或协作政府和学校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共同造就了美国发达的教育体系。
  
  三、教育社团的设想
  
  我们想要做的教育社团,并不是要利用民间力量办学,取代目前的学校,而是要占据孩子们课外的时间与精力,避免在这些时间里让孩子们陷入无监护状态,并尽量教给他们课本外的知识,培养他们课堂上难以养成的习惯,锻炼他们在学校中无法锻炼的能力,开拓他们书本以外的视野:这才符合课堂减负的初衷。但这些方面的教育是难以依靠学校完成的,因为这些方面的素质,与纯粹的知识积累不同,很难用简单的标准(如考试)衡量,因此难以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学校缺乏动力,教师也缺乏动力。另外,这些方面的教育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一些社会活动还会伴随安全方面的风险。干好干坏难以评价,还要花钱,还要担风险,谁会愿意干呢?只有我们的家长,他们是教育结果的最终承担者,孩子能否成才,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动力,不必依靠任何形式的评价,孩子最终成才,就是对他们唯一的奖赏,反之,就是对他们的惩罚。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对教育规律有着足够的认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单一的家庭也难以满足集体合作精神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天下的父亲母亲,联合起来。联合起来之后,课外教育的资金问题就有了着落,实际上花钱并不很多,在自主管理中又可以找到很多省钱的法门。另外对于一些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即分摊了安全方面的风险,同时大幅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保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创造气氛,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社团,与政府搞好协作,共同努力,尽快营造让孩子们满意的教育,把我们的人口优势变成人才优势。
  建立教育社团,不仅可以填补学生的节假日空白,而且,可以创建家长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育儿水平的机制。“升学教育”的弊端必须克服,素质教育的方向也早已变成国家的意志,民众的共识。可是,为什么二十年来总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难于变成踏踏实实的脚步?专家们分析了太多的原因,而我们认为现行的只是由上而下推动改革的机制,而没有建立社会背景下的民众参与机制,不能做到上下呼应才是问题的关键。影响孩子成长的两类最关键的人群是教师和家长,如果说教师的观念的更新、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由旧有的教育内部体制来解决的话,那么谁来帮助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能力的提高呢?如果有了发达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社团,不仅可以解决家长们自己的问题,也能够促进教师的进步,必将形成对学校教育行为的有力监督。这样上下互动,多方合力,教育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孩子们一定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四、 我们的实践
  
  2006年暑假,某天的晚饭后,我与妻儿正在花园散步。忽然,前面走来了我们当地的大名人,2000年山东理科状元的妈妈——张老师。我迎头就说,您在这里散步可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啊,您是成功的妈妈,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父母非常需要您的帮助,您出来做些事吧。一拍即合,我们三人(还有我的妻子)很快确定了大致的蓝图。接下来,我们买书、买桌、租房、制订方案、信息调查、申请注册。忙了一个暑假,终于挂牌成立了我们自己的以家庭为单位结合的教育社团——东平县年轻父母协会,简称育儿沙龙。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啦,当初的想法已经变成了一件件卓有成效的实践。孩子们因丰富的活动而快乐的成长,家长们因为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更新了思想观念,提高了育儿水平,我们的教育梦想也一天天变得清晰起来。
  根据我们县城所在地有山、有河、有平原、有湿地;有城市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又贴近农村自然、古朴的田园生活的特点,汇聚各个家庭的人力、物力、智慧、社会经验等作为孩子们的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以下四类活动:
  1、读书与交流活动。每周五的晚上,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我们自己的阅览室里读书,在喧嚣的马路边营造了一片安静、美丽的书香氛围。一个半小时后,是读书交流会,先是以家庭为单位,用书面发言的认真方式谈自己对所读书的所思所想,最后是自由争鸣。借用经典书中的精彩案例来探讨我们今天的重大问题,如:价值观、理想、人生观、环保、国家的未来、真善美等。期望达到以下目的:
  a、父母与孩子共同创造读书气氛。不再霸道的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而是与孩子共同品尝读书的美好,并在这美好的气氛下共同成长。
  b、父母与孩子共同建立交流思想的平台。不再高高在上的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而是借用经典书中的精彩案例来一起探讨我们今天关心的重大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环保、国家的未来等。
  c、创造合作的环境。不再封闭在家庭里,也不再孤独得去网络中释放能量,而是在丰富的户外活动和激烈的思想争鸣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他人思想。
  d、帮助学生摆脱教材、作业、考试的束缚与禁锢,开阔视野认识到教材之外还有浩如烟海的书籍等待自己去阅读、去思考。
  2、合作学习。每周六的晚上,孩子们在自己自愿组成的小组内,归纳一周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方法、灵感,交流笔记、好题,专题讨论与争鸣。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a、成为朋友,增进友谊,克服独生子女的弱点。
  b、学会自主。合作交流的前提是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独特的问题,自己的明确的材料。
  c、学会合作,学会争鸣,学会思辨,学会借用他人智慧。
  d、提高归纳能力,学会整体思维。登高望远,全面纵横地把握事情。
  e、研究学习方法,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以做更多学习以外的有益的事情。
  3、科学实验。基于我们落后地区的学校不能为孩子们提供应有的科学实验。我们指导学生在完全自由的气氛下,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或独立或合作,或验证或探索,按照自己的思路做科学实验。期望把科学的本来面目还给孩子们,保留孩子们的天性,还给他们自由思维的空间,这才是走向未来的原动力。
  4、积极地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教育。通常利用周日一整天的时间,到山上、河边进行观赏、游戏、野炊、科学调查等活动;到农村、城区进行田间劳动、工厂实践、社会调查、敬老院看望老人、与聋哑学校的孩子交朋友等活动。节假日我们会走得更远,做具有丰富内容的活动。如:08年国庆期间我们用三天的时间骑自行车到达泰安徂徕山。途经东平、肥城、泰山区、宁阳四县区的十二个乡镇,参观了大汶口文化博物馆,瞻仰了徂徕山抗日英雄纪念碑;感受到了大汶河的悠长与两岸的富饶,感叹徂徕山的险峻与秀美;调查了工业、农业、人文等许多问题,家长和孩子们都做了大量笔记,开了多场座谈会交流会。
  通过以上丰富的活动,我们解决了许多基本的矛盾。如:外出活动与文化科成绩的矛盾。我们团体的三分之一的孩子在刚过去的08年末的期末考试中获得了班内第一名的成绩。由于家长的参与,明确了安全责任问题,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了安全意识与抗风险的能力,基本解决了安全问题。由于坚持活动的公益性和家长的积极协作,我们的花费很低,家庭困难的少捐款,富裕的家庭多赞助。
  
  五、源于实践的心得
  
  通过组成教育团体,开展多层次的活动,我们获得了以下基本的认识:
  1、共同成长
  渴望美好的未来,同时预测到未来激烈的竞争,使得家长们都在睁大眼睛寻找最好的学校,最有人气的补习班。花大钱就能买来好的老师吗?其实,最好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孩子刚来到世上的那几年,你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你确实也帮助孩子完成了伟大的跨越——学会了行走,学会了言语,学会了探究世界的基本方法。人的一生中还有比这更大的跨越吗?没有啦。因此,我们都是成功的老师。后来,为什么有人就怀疑起自己的教育能力呢?那是因为孩子走进了学校,你松了一口气,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外包给学校啦。你不再认真关注孩子,忘掉了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耐心,只要我们积极的承担责任,我们还是自己孩子的最好的老师。世上最好的教育策略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这充分的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活动上。
  a、读书与交流
  每个周六晚上,在我们自己的阅览室里,家长与孩子各自阅读自己所喜欢的书。共同创造一个书香氛围。接下来是交流会,一个孩子、一个大人分别读自己的读书所得。然后是质疑和提问。通过这样的认真交流,孩子真正了解了大人的思想,大人也了解了孩子的所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就建立起来啦。不再有大人的武断,也不再有孩子的依赖。
  b、周日的户外活动
  如:爬山,骑车四百里至曲阜参观,到农村调查农民工问题……
  这样的活动,一、两个家庭做不到,目前,学校也做不到。我们为什么就做到了呢?
  基于这样的认识: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一个家庭的事,也不能把一切外包给学校。而是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以家庭为单位结成团体。在这个平台上,家长与家长共同成长;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2、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和社会
  双休日、节假日为什么增加?怎样过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好多家长和孩子可能还没有思考国家的意图、没有思考自己的责任,更少有认真的筹划。不少孩子睡懒觉、沉迷于电视和网络,家长看在眼里,烦在心里。无奈之后,便是督促写作业。不仅没有效果,还时常造成情绪对立。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只认识到教材、作业、学校里的职业教师是老师,而没有认识到最好的老师不是上述习惯认识上的老师,而是大自然和社会!大自然可以让孩子的心胸宽阔,悟性得到启迪。复杂的社会可以激起孩子的勇气和斗志,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把时间还给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接受这两位导师的教诲。我们处于城乡结合部,我们没有大都市里的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但是,我们自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带孩子深入乡村,观察与山野融于一体的原始态的乡村田园概貌;可以体验安详、古朴的民初之风。用不了10分钟,我们可以深入林间、站在山巅;用不了20分钟,我们可以来到河浜,听水声、看鱼翔鸟飞;用不了30分钟我们可以在无垠的田野里驰骋……我们的地理优势非常的明显,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应该再被闲置。
  3、基本的教育策略
  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帮助孩子建立自动的学习和成长模式是基本的最有效科学的教育策略。
  看下边的孩子的生活模式:
  在家庭里: 妈妈做饭—— 孩子就吃
  爸爸挣钱 —— 孩子理所当然的花
  在学校里: 老师讲—— 孩子就听
  老师布置作业—— 孩子不折不扣的写
  一天又一天,大多数孩子们就这样在大人们主导一切的环境里被动、单一地生活着。情感压抑,难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思想束缚,大脑深处的潜能不可能被有效的激发。我们做家长的辛勤的以爱的名义为孩子洗衣、做饭,包揽一切,心安理顺。其实,这只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的认识和行动,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被动接受时的情感绝不是快乐的,尤其是这种情感一天天累积后造成的后果,如“啃老族”、“蛰居族”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是大人们统治这个世界的强权与霸道。我们剥夺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们的成长与快乐。
  学校里的情况往往更糟。在功利思想的驱动下,主观、简单、填鸭式的教学行为和看不到边际的题海,一天天吞噬着孩子们的快乐,渐渐消磨孩子儿时“背着书包上学校”的美丽向往。没有了主动性,哪里还有求知的激情;没有了主动的体验,哪里还有真正的问题,哪里还有创造。
  因此,我们主张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把思维还给孩子。大人们最大限度的退后,做“麦田里的守望者”。退后是对孩子们的信任,退后是一种智慧。
  4、胸怀与眼界
  开阔的胸怀,高远的境界是为好人、做大事的基本素质。而目前孩子们接受的多是狭隘与短视的教育。在家庭里,一切围着孩子转,关注他人少,关注社会问题更少。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多,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太漠视。关注眼前的事情多,对未来思考少。学校里,在功利主义的引导下,关注下次考试的分数几乎是学校和老师唯一的目标,看不到孩子的未来,看不到孩子身上分数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社会环境中,物欲横流,自私贪婪者大行其道……
  家长和老师时常表现给孩子们的狭隘与短视已经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严重障碍。有时,我们不仅不能为孩子指引方向,撑起一片蓝蓝的天空,反而成为孩子的精神枷锁。厌学、网隐、师生间、亲子间的情感对立等多源于此。因为眼界低,把读书的目标仅定于找工作和吃饭,岂不知今天的文盲也能吃饱肚子,还用得着十几年、几十年的精心的读书吗?因为眼界低,把孩子上学的目标局限在分数名次和文凭,一旦离开了分数与文凭,孩子还能够读书吗?因为胸怀窄,只知道学校里的老师是师,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眼里便没有了老师,没有了学习的意识。不能认真思考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的学习境界。因为胸怀窄,只知道被称做教材的书该读,而漠视教材之外的浩如烟海的书,意识不到还应该读最博大的书——大自然,应该读最复杂最有价值的书——人类的社会。
  大河没水小河干,只有国运昌盛小家才幸福。这是历史规律!清末的闭关锁国,家天下、各自为己,才导致国弱民疲。孙中山、毛泽东等先贤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才提出“天下为公”的追求。才有了万千为国为民族牺牲的无数先烈,同时,锻造出英才与大师无数,也才有了国家的重新站起,才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天下为公”的胸襟已超出了一国主张、一个民族的追求。如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把自家客厅打扫干净,到希望门外的马路也漂亮,从期望中国的环境不再被污染,到为整个地球村的美丽做些贡献,已经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这就是现代人的胸怀,这就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因此,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解放孩子们的心灵;创造环境,策划活动以提升大家的人生境界,便成了我们积极的追求。
  5、基本的组织形式
  a、明确目标:首先是转变观念,其次是进行制度建设,最后是形成文化氛围——形成我们的特定的生活、生存方式,思维方式。
  b、明确各成员的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提供理论指导,及时纠偏,帮助孩子们整理实践中的经验并形成文字。
  家长的责任是积极的参与、参谋与欣赏,重大事件的处理。
  学生的责任是筹划、组织实施、总结各种活动。
  c、组织原则:首先是尊重每一个孩子自由、自主的选择,其次是探索各种民主的组织方式以会聚众人智慧,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d、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给予孩子们空间和自主权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小组。
  
  六、几点认识与讨论
  
  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事业。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缺一不可。但是,在升学教育的背景下,人们过分追求分数和文凭,而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其他素质,看不到学校之外的教育资源,更意识不到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作的力量,而把一切希望和责任都推给了学校,把一切的压力都加在了幼小的孩子的心头!
  而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社团则可以创立新的人际关系、教育模式,汇集各方资源,调动一切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她有这样的开放性,有这样的胸怀,能够包容各方意见,能够融和教材、社会、大自然、家庭和自我,把他们变成孩子们身上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教育,思考人的本性,思考人才的真正内涵,能够激发社会各界人员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共同组织教学。教育不再是教师一人之事,教师不再感到单薄,更不会再有江郎才尽的困境。
  在教育社团的实践中,我们逐渐建立了以下认识:
  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角色多元化
  素质教育涉及资源多,涉及人员广泛,教师既要善于做学生工作,也要能够做家长、社会的协调工作,既要利用校内资源也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2、教师的思路要开阔
  地点上:立足于学校看到大自然、大社会。
  内容上:立足于今天,看到未来的需要;立足于孩子的快乐,想到孩子内心的需求以及家长是否能接受。
  3、组成团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育已不再是任课教师一人的事,教师是倡议者,是协调人。团结家长,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就能获得丰富的智慧,克服许多问题。
  同时,还有两个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并未考虑成熟,希望能够得到各界朋友指导或讨论:
  1、如何扩大教育社团的规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受益,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大问题。
  2、我们单单依靠民间力量,经常感觉力量薄弱。教育社团的实践如何才能得到教育专家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夫妻关系,是指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在家庭中起着承上启下、养老育幼的作用。夫妻双方均应重视和珍惜良好的夫妻关系。许多孩子如何对待同学、师长以及其他周围人,将来如何对待爱情、婚姻、责任,都无不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小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父母的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内化于心,加以模仿。夫妻关系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比较顺利,夫妻关系紧张往往会波及孩子的成长发展,这
期刊
中学时期是学生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身心的巨变,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导致中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因素越来越多。近年来,承受多种压力之下的中学生经常出现严重适应不良甚至做出暴力、自杀等行为。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问题已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针对新形势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期刊
在现代文化的浪潮中,少数民族既要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意识,继续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以开放的文化心态,学习和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还要以批判的精神,在舍弃本民族文化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成分和排斥外来文化中不适应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成分中做出选择。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就是为这些选择做准备。    一 、资源整合的内涵    整合原本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整”的解释是“
期刊
一、 日本“家庭教育支援推进事业”实施的背景    从上世纪末开始到现在,日本关于“家庭教育力”强调的幅度明显增加。日本教育再生会议频频发表关于孝顺和家庭教育重要性为主题的发言,而文部科学省旨在提升家庭教育力的“家庭教育支援推进事业”更是引人注目。文部科学省2007年提供14亿3千500万日元预算,2008年提供14亿8千500万日元预算用于“家庭教育支援推进事业” ①。之所以推进这项事业,主要基
期刊
近年来,关于儿童教育的话题不时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2005年教育界又传出“救救孩子”的呼声。①最近又有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的关于奥数甚于黄赌毒的惊人言论。今天儿童教育面临的困境或许可以用朱自强教授的话予以明示:“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奉行的功利主义(包括科学至上主义、知识至上主义、物质至上主义),孩子们的生命的蓝天,却竟然被几本教科书给遮黑了”②
期刊
当今,广大家长普遍重视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为孩子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为了摸清情况,进而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天津市妇联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于2008年7-8月,联合在天津市城乡9个社区进行了家庭教育状况及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调查。本调查采取立意和分层定比方法抽取样本,每个社区发放120份问卷,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家长各40人。调查对象的选取以符合该社区居民整体状况为基点,兼顾特困、单亲、残疾、隔
期刊
2009年11月28日,由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组委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协办,杭州菩提花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第一届两岸三地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开幕。  出席“2009·第一届两岸三地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有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
期刊
自1998年开启两岸家庭教育界的交流,至今已十二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6、27日在台湾嘉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的学者三百余人出席了会议,围绕婚姻与关系教育的现况与发展展开研讨。  与欧美等国家的家庭教育内涵与界定相似,台湾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推展依循着广义的家庭教育概念,即家庭教育要围绕亲职教育、子职教育、两性教育、婚姻教育、伦理教育、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和其他家庭教育事项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道德同一性(moral identity)道德同一性是对一个人献身于促进社会福利和他人的自我感,反映了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对社会共有的价值、伦理、规则和信仰的自我概念,是关于个人道德形象的社会自我图式。从心理层面上看,道德同一性被界定为个人如何思考自身和愿意成为什么人的自我概念 ,是道德理想与个人同一性的会合,在某种程度上是将道德价值流入个人的自我感;在主
期刊
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对子女受教育过程中一系列事物或问题的观点、认识和看法,或者说是家长对教育所持有的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等。科学客观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利于家长对子女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养方式,并对子女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立足云南四种少数民族基本家庭状况,调查分析四种少数民族家长基本教育观念,为制定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政策、帮助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