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一直被视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美术创作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理解,美术创作灵感源于美术作者的个性创造力。也就是说,美术创作的高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创作者的个性发展和培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着美术作品的价值。美术是一门综合多种属性的學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外在素质。美术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重要开端。通过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创作的过程。目前,我国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现实美术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从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角度出发,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个性发展 个性培养 生活
美术是人类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一般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并具有可视的美术。《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表明了生活与美术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也紧密联系生活。美术可以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一方面。事实上,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展示的土壤,是展现个性的舞台。美术教育的实践应遵循美术创作的规律,以生活为出发点,让生活衍生的美术素材受到学生的喜爱,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条件也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学生则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美,通过美术作品展示美。很多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希望通过美术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实现对自我个性发展与培养,以及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当前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势头,各地学校的美术教学如火如荼,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有开设美术教育课程。通过美术等美术教育教学,许多学生提高了文化美术水平,陶冶了对高雅美术的热爱,陶冶了高尚的审美情操,但也有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一部分学校在美术教育中,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美术教学基础薄弱、力不从心,美术教学热情欠缺、照本宣科,缺少真正懂美术教学和热爱美术教学的人才。许多美术教育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绘画技能的教学,填鸭子式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这是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青少年如果错失了培养个性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年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缺失了个性创造力的美术作品,如同缺失了灵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基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美术教学,不要按照一个模子里培养一大批学生,埋没学生们的美术天赋。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作用分析
1.有利于学生形成赏析能力和激发创作想象力
美术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去安排课程,留给学生很大的发挥创作空间,评价指标不能过于迂腐和古板,避免大多数学生对绘画的评价就是想不想、技术好不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不被束缚,以开阔视野从不同维度去欣赏、评价各类美术作品,以及大胆去想象与创作。因为美术创作从来就不是简单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美术作品也不是没灵魂没特点的复制品。
从美术创新的角度看,中小学美术教学是独特的,它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造性思维和素养,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感知自我个性能力的阶段,虽然对自我个性能力缺乏深刻的理解,但他们具有挖掘个性能力、可塑性强的独特性。在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收集生活资料。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平凡的生活更贴近艺术感知,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理解和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美。在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培养联想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对新思想的阻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加强讨论,经常发生思想碰撞。同时,要通过启发或联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促进生活、美术水平、自我个性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比如,通过一盆花、一棵树、一个生活对象,让学生从艺术层面进行想象,用一盆花构建一个完整的花园,用一棵树想象一个森林,从一个对象延伸到一个系统等等。而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引导,对作品进行改进和探索,认真对待学生每一种创作,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理解美术美,从而实现美术教学在更深层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学生只有具有个性的开拓性的思维,才能让美术创作不断注入鲜活个性的生命印记,美术水平才能不断进步。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系能力
现在各科教学中,往往以各类符号、公式、文字为教育载体工具,而美术课程则以生活场景、生活素材作为观察对象,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形成美术作品。从美术教学的角度看,仅仅靠作品是很难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相反,要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体验生活之美,才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享受生活之美的价值,让生活体验和自我个性能力提升成为关联,在生活中锻炼磨砺自我个性能力,尤其美术创作需要融入大量自我个性灵感的活动。追求理解的教学,学习者所获得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与信息之间关联性的认知和思考。于此,美术教学中的知识不是“离散的”而是“统整的”,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序的”。例如,告知学生“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势必有必要让学生知晓“现代、现代主义、古典主义、绘画形式中的均衡与完美、后印象”各自的内涵、表现及其间的联系,而不能只是告知学生一个美术史上的既定事实。美术课程与其他各科有着紧密联系,美术课程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接能力,为其他课程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比如,物理的空间构造,数学的模型,语文的物体描述等等。由此可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将越来越凸显它们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重要性。通过美术教学,帮助学生拓展素材关注的视野,感受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美术氛围,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对美术的追求,通过个性的灵感创造美。比如,当你欣赏《清明上河图》时,不仅可以学到画中的美妙,还可以复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欣赏了敦煌飞天刻画之后,相信西北荒漠在那个壁画时代的辉煌成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接能力,串联贯通,也是一种很重要自我个性的能力,甚至在以后的研究中,这种连接能力将被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美术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逻辑性的前因后果,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前后发生的次序,达成一种复杂性的认识。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美术
美术创作主要来源于生活,大家都能耳熟能詳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很难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这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美术教学应注重塑造生活情境,通过情境带来的方式还原生活场景,让生活与课堂互动,同时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美术作品,就需要了解掌握美术作品的背景,引导学生掌握作品背后的美术特点、社会背景的影响和人类文明的进阶关系,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比较和评价,引导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欣赏感悟。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不同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目的。如寓言、童话、游戏在低层次教学中的整合,稍高层次教学中可以突出卡通人物,高层次教学可实现自主性探索研究等,通过多样化的个性能力培养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勾勒出完整的美术结构。运用美术教学方法的灵活组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力和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美术教育培训应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前提和归宿的重要特点,发挥美术教育涵养心灵,塑造品格和自信的作用。因为美术教育的本质不单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发现美、塑造美、创造美。美术作品离不开创造两字,创造离不开个性两字。没有个性的作品,只能叫做复制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创作。可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是不可或缺,值得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来重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关联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生活的魅力,实现个体灵感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美术教学以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为基础,引导学生融入到个体能力培养中,再根据学生对美术能力的感悟和提升,深化绘画创作的内涵,合理使用与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莉.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7,(08).
[2]于健.谈小学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才智,2017,(16).
[3]张渝.艺术系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艺术评鉴,2017,(06).
[4]李玲.艺术类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
[5]牛金翠.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个性发展 个性培养 生活
美术是人类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一般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并具有可视的美术。《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表明了生活与美术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也紧密联系生活。美术可以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一方面。事实上,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展示的土壤,是展现个性的舞台。美术教育的实践应遵循美术创作的规律,以生活为出发点,让生活衍生的美术素材受到学生的喜爱,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条件也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学生则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美,通过美术作品展示美。很多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希望通过美术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实现对自我个性发展与培养,以及对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当前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势头,各地学校的美术教学如火如荼,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有开设美术教育课程。通过美术等美术教育教学,许多学生提高了文化美术水平,陶冶了对高雅美术的热爱,陶冶了高尚的审美情操,但也有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一部分学校在美术教育中,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美术教学基础薄弱、力不从心,美术教学热情欠缺、照本宣科,缺少真正懂美术教学和热爱美术教学的人才。许多美术教育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绘画技能的教学,填鸭子式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这是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青少年如果错失了培养个性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年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缺失了个性创造力的美术作品,如同缺失了灵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基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美术教学,不要按照一个模子里培养一大批学生,埋没学生们的美术天赋。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作用分析
1.有利于学生形成赏析能力和激发创作想象力
美术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去安排课程,留给学生很大的发挥创作空间,评价指标不能过于迂腐和古板,避免大多数学生对绘画的评价就是想不想、技术好不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不被束缚,以开阔视野从不同维度去欣赏、评价各类美术作品,以及大胆去想象与创作。因为美术创作从来就不是简单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美术作品也不是没灵魂没特点的复制品。
从美术创新的角度看,中小学美术教学是独特的,它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造性思维和素养,为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感知自我个性能力的阶段,虽然对自我个性能力缺乏深刻的理解,但他们具有挖掘个性能力、可塑性强的独特性。在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收集生活资料。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平凡的生活更贴近艺术感知,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理解和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美。在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培养联想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对新思想的阻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加强讨论,经常发生思想碰撞。同时,要通过启发或联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促进生活、美术水平、自我个性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比如,通过一盆花、一棵树、一个生活对象,让学生从艺术层面进行想象,用一盆花构建一个完整的花园,用一棵树想象一个森林,从一个对象延伸到一个系统等等。而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引导,对作品进行改进和探索,认真对待学生每一种创作,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理解美术美,从而实现美术教学在更深层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学生只有具有个性的开拓性的思维,才能让美术创作不断注入鲜活个性的生命印记,美术水平才能不断进步。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系能力
现在各科教学中,往往以各类符号、公式、文字为教育载体工具,而美术课程则以生活场景、生活素材作为观察对象,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形成美术作品。从美术教学的角度看,仅仅靠作品是很难提升学生美术水平的。相反,要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体验生活之美,才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享受生活之美的价值,让生活体验和自我个性能力提升成为关联,在生活中锻炼磨砺自我个性能力,尤其美术创作需要融入大量自我个性灵感的活动。追求理解的教学,学习者所获得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与信息之间关联性的认知和思考。于此,美术教学中的知识不是“离散的”而是“统整的”,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序的”。例如,告知学生“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势必有必要让学生知晓“现代、现代主义、古典主义、绘画形式中的均衡与完美、后印象”各自的内涵、表现及其间的联系,而不能只是告知学生一个美术史上的既定事实。美术课程与其他各科有着紧密联系,美术课程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接能力,为其他课程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比如,物理的空间构造,数学的模型,语文的物体描述等等。由此可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将越来越凸显它们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重要性。通过美术教学,帮助学生拓展素材关注的视野,感受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美术氛围,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将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对美术的追求,通过个性的灵感创造美。比如,当你欣赏《清明上河图》时,不仅可以学到画中的美妙,还可以复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欣赏了敦煌飞天刻画之后,相信西北荒漠在那个壁画时代的辉煌成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接能力,串联贯通,也是一种很重要自我个性的能力,甚至在以后的研究中,这种连接能力将被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美术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逻辑性的前因后果,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前后发生的次序,达成一种复杂性的认识。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美术
美术创作主要来源于生活,大家都能耳熟能詳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社会认知能力的影响,很难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这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美术教学应注重塑造生活情境,通过情境带来的方式还原生活场景,让生活与课堂互动,同时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美术作品,就需要了解掌握美术作品的背景,引导学生掌握作品背后的美术特点、社会背景的影响和人类文明的进阶关系,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比较和评价,引导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欣赏感悟。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不同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目的。如寓言、童话、游戏在低层次教学中的整合,稍高层次教学中可以突出卡通人物,高层次教学可实现自主性探索研究等,通过多样化的个性能力培养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勾勒出完整的美术结构。运用美术教学方法的灵活组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力和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美术教育培训应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前提和归宿的重要特点,发挥美术教育涵养心灵,塑造品格和自信的作用。因为美术教育的本质不单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发现美、塑造美、创造美。美术作品离不开创造两字,创造离不开个性两字。没有个性的作品,只能叫做复制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创作。可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是不可或缺,值得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来重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关联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生活的魅力,实现个体灵感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美术教学以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为基础,引导学生融入到个体能力培养中,再根据学生对美术能力的感悟和提升,深化绘画创作的内涵,合理使用与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莉.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7,(08).
[2]于健.谈小学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才智,2017,(16).
[3]张渝.艺术系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艺术评鉴,2017,(06).
[4]李玲.艺术类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
[5]牛金翠.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