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性假设是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同历史条件下人性的表现不同,本文通过追溯中西人性假设的主流和发展来探寻中西人性假设的不同之处,以及造成中西人性假设发展至今天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原因。对于正确认识中西人性假设的不同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 人性假设 主流 出发点 时间 外延
一、引言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对于人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但无论怎样的管理方式都要以对于人的了解为前提,即人力资源的管理应改是基于人性假设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人性假设的差异直接影响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对管理方式和策略人性的基本假设又受到历史文化及渊源的影响,中国的人性假设出现于战国时期显然比西方人性假设早2000多年,然而当代管理思潮主流假设却是西方的人性假设,而非中国。通过对资料的研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种“谜”产生的原因。
二、中西人性假设综述
管理学的研究是基于人性假设而来的,而对于西方人性假设于1957年即已诞生,各类文献对其研究颇深,也有着不同分类的人性假设,而这里我比较赞同的是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分别为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代表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是出于经济动机而谋求工作;以人群关系学说创始人梅奥为代表的“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以权变学派约翰·莫尔斯为代表的“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工作动机是复杂的,多变的;以及以马斯洛为代表的“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层次,而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至今这些人性假设学说仍是世界各国研究热门对象,在管理学领域贯通全球。
中国的管理方式则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早在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最早的人性学说。以“善”为基础的人性假设是儒家文化的重点内容,而儒家文化是当时皇朝统治天下的工具。故人本善,主以柔性管理,从而可以窥探察到文化、政治、经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与之相对的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 ,后被法家代表韩非子所发扬。“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性恶论”主张应以“法治”国,以制其恶。赞同刚性管理。
三、问题的提出及回应
既然中国的人性假设提出的比西方早2000多年,为什么中国人性假设未能成为当今管理学中的主流思想却被西方人性假学说设取而代之?
(一)中西人性假设提出的出发点不同。
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无论是“性本善”还是“人性恶”都是基于人性主义而非理性提出来的,都是冲道德层面出发,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举例来说,对于中国,判断一个人做的对与否只看其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而不是基于目标来判断。而西方的人性假设则是一种理性主义,是一种基于目标的效率标准,如何才能激发其动机而提高效率,从而更加适用组织来实现其目标,同时提高组织绩效。所以这是中国人性假设学说虽然提出的早但却未在组织管理思潮中成为主流的最主要原因。
(二)中西方人性假设提出的时间框架的差异。
中国人性假设“性相近,习相远”“举不可以已”均是在人生阶段的初级阶段论述人性差异,而组织需要的则恰是成熟阶段的人。那么西方的人性假设学说的提出是在人生价值观的固化阶段,在人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是在组织中发挥作用,同时组织组织管理的阶段。这也是西方人性假设超越中国人性学说成为管理主流的人性假设的重要原因。
(三)中西方人性假设的外延范围不同。
中国的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主要是服务与国家,服务于当时的皇朝和社会,人性善的儒学从道德领域来灌输人们的思想,从而使其遵从“三纲五常”顺从于国家,主要是从国家、社会、道德领域来主张运用人性学说,之后便无大方向的改变。而西方人性学说的提出外延主要针对的则是工作领域,针对的是企业和组织。基于人性假设,提出不同的管理策划略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外延领域范围的不同也为中西方人性假设最终的发展方向的差异做出解释。
以上阐述了西方人性假设成为主流而中国人性假设虽早于西方但却并未贯通全球的原因。人性假设的脚步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前行,以上论述也说明,人性假设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应用于适当的领域才会为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谭英华.人性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學,2006:151
[4]孙绍荣.管理原理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
[5]程峰.中国古代人性观和西方现代“人性假设”的比较,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中西方 人性假设 主流 出发点 时间 外延
一、引言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对于人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但无论怎样的管理方式都要以对于人的了解为前提,即人力资源的管理应改是基于人性假设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人性假设的差异直接影响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对管理方式和策略人性的基本假设又受到历史文化及渊源的影响,中国的人性假设出现于战国时期显然比西方人性假设早2000多年,然而当代管理思潮主流假设却是西方的人性假设,而非中国。通过对资料的研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种“谜”产生的原因。
二、中西人性假设综述
管理学的研究是基于人性假设而来的,而对于西方人性假设于1957年即已诞生,各类文献对其研究颇深,也有着不同分类的人性假设,而这里我比较赞同的是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分别为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代表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是出于经济动机而谋求工作;以人群关系学说创始人梅奥为代表的“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以权变学派约翰·莫尔斯为代表的“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工作动机是复杂的,多变的;以及以马斯洛为代表的“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的需求分为5层次,而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至今这些人性假设学说仍是世界各国研究热门对象,在管理学领域贯通全球。
中国的管理方式则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早在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最早的人性学说。以“善”为基础的人性假设是儒家文化的重点内容,而儒家文化是当时皇朝统治天下的工具。故人本善,主以柔性管理,从而可以窥探察到文化、政治、经济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与之相对的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 ,后被法家代表韩非子所发扬。“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性恶论”主张应以“法治”国,以制其恶。赞同刚性管理。
三、问题的提出及回应
既然中国的人性假设提出的比西方早2000多年,为什么中国人性假设未能成为当今管理学中的主流思想却被西方人性假学说设取而代之?
(一)中西人性假设提出的出发点不同。
中国古代的人性假设无论是“性本善”还是“人性恶”都是基于人性主义而非理性提出来的,都是冲道德层面出发,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举例来说,对于中国,判断一个人做的对与否只看其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而不是基于目标来判断。而西方的人性假设则是一种理性主义,是一种基于目标的效率标准,如何才能激发其动机而提高效率,从而更加适用组织来实现其目标,同时提高组织绩效。所以这是中国人性假设学说虽然提出的早但却未在组织管理思潮中成为主流的最主要原因。
(二)中西方人性假设提出的时间框架的差异。
中国人性假设“性相近,习相远”“举不可以已”均是在人生阶段的初级阶段论述人性差异,而组织需要的则恰是成熟阶段的人。那么西方的人性假设学说的提出是在人生价值观的固化阶段,在人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是在组织中发挥作用,同时组织组织管理的阶段。这也是西方人性假设超越中国人性学说成为管理主流的人性假设的重要原因。
(三)中西方人性假设的外延范围不同。
中国的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主要是服务与国家,服务于当时的皇朝和社会,人性善的儒学从道德领域来灌输人们的思想,从而使其遵从“三纲五常”顺从于国家,主要是从国家、社会、道德领域来主张运用人性学说,之后便无大方向的改变。而西方人性学说的提出外延主要针对的则是工作领域,针对的是企业和组织。基于人性假设,提出不同的管理策划略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外延领域范围的不同也为中西方人性假设最终的发展方向的差异做出解释。
以上阐述了西方人性假设成为主流而中国人性假设虽早于西方但却并未贯通全球的原因。人性假设的脚步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前行,以上论述也说明,人性假设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应用于适当的领域才会为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谭英华.人性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學,2006:151
[4]孙绍荣.管理原理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
[5]程峰.中国古代人性观和西方现代“人性假设”的比较,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