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角度谈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名有同情心的老师;其次,要重视幼儿同情行为的建立;最后,要营造一个温馨友爱的班级氛围。作者对同情心的概念与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从幼儿教师角度对有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途径与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同情心 同情行为 缺失 对策
  
  当前,由于社会、幼儿自身发展等原因,幼儿同情行为缺失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情心的培养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之一,是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方面。本文由此引发思考,拟对同情心的概念与意义进行分析讨论,从幼儿教师角度对有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途径与策略进行探讨。
  一、同情心的概念及意义再探讨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不幸遭遇或痛苦情绪状态产生共鸣并对其行为表示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和由此诱发的“助人为乐”“伸张正义”的动机与行为。它是一种受多种心理因素制约,包含认知、体验、动机和行为成分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1]由此可见,同情心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一种行为,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仅有同情意识、同情观念还不够,真正的同情心还包括同情行为。我国古代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就是说,同情之心是所有仁义之举、善良之行的开始。从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看,同情心不仅仅可以抑制攻击性行为,还可以增加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它被看作是幼儿亲社会行为最主要的前提条件。[2]
  二、幼儿同情行为缺失的现象
  情景:卫生间里,班上个头最小的星星不小心将小便弄到裤子上面了,看着被自己弄脏的裤子星星不知所措,满眼都是无助。身旁的文文看到了,哈哈大笑起来,并且跑过去叫来几位同伴,用手指着尴尬不已的星星,一群孩子笑得前仰后合…
  我在幼儿园中通过近两个月的观察,发现幼儿同情行为缺失的现象大量存在,以上是其中一则案例。幼儿园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对幼儿进行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幼儿情感、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之一即: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因此,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很有必要。
  幼儿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荒废的就永远无法弥补。对悲欢的敏感与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与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孩子犹如在设身处地地进行身心的再体验。[4]那么幼儿园教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培养呵护幼儿的同情心呢?
  三、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途径与策略
  1.做一名有同情心的教师,对待幼儿要有同情之心。
  教师的同情心是培养学生同情心的重要条件,是打开幼儿心灵、走进幼儿生活世界的钥匙,内心冷漠的教师只能培养出内心冷漠的孩子。幼儿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还处于形成阶段,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无可置疑的权威地位,以及幼儿的期喜欢模仿的特点使得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其对人对事的行为态度。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榜样作用,用一颗同情之心去体会幼儿的情绪情感。对待幼儿要充满爱心和耐心,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面对那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孩子,教师应及时地发现并给予帮助,耐心地鼓励和引导幼儿。另外,教师相互间也应友善、合作、团结互助,这会在无形中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将同情认知、体验、行为三方面相结合,重视幼儿同情行为的建立。
  同情心是要教的,要像教他初学迈步时那样,十分用心地、经心而又谨慎地去教。[5]对他人情绪情感和处境的认识和理解是产生同情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措施,教给幼儿有关同情心的知识,提高幼儿的同情认知能力。另外,教师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角色游戏,利用日常生活事件等途径,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同情动机。除此之外,教师更要重视幼儿同情行为的建立。
  已有的研究表明(李江雪、申荷永、廖风林),幼儿的同情观念和行为之间一致性程度不高。幼儿的同情行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同情观念的发展。[6]而实践中我也发现,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多是对幼儿进行观念上的引导和教育,对幼儿同情行为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帮助幼儿建立同情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让幼儿懂得同情行为的意义,有意识地引发幼儿的同情行为。
  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同情行为的难能可贵,对幼儿同情行为的发展保持敏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如当幼儿向教师反映其他幼儿的困难或不幸处境时,教师可以暗示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做些什么,并鼓励幼儿去行动。
  第二,要善于观察,对幼儿的同情行为及时强化。
  教师要做好观察者的角色。当幼儿表现出同情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幼儿的行为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别人的痛苦表现冷漠甚至嘲讽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单独谈话或冷处理等方式,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具体原因。此外。在对幼儿的同情行为进行肯定时,不宜使用如:“你帮助了别人,真不错”等简单泛化的语言,而应使用具体的称赞幼儿品格与人格的话语,例如:“你真是个乐于助人、关心别人的孩子”。
  第三,要给幼儿提供实施同情行为的机会。
  教师应通过设立饲养角、自然角等,鼓励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记录小植物的成长;同时,组织混龄活动,幼儿可以以姐姐哥哥的身份来照顾年龄小的幼儿,又可以给年龄小的幼儿树立榜样,促进小年龄幼儿的同情心的建立和发展。在节假日,可以带领幼儿去看望照顾孤寡老人,也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组织相应的活动,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幼儿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助人的动机和行为。
  3.创造一个温馨友爱的班级氛围。
  宽松、温馨的环境会激发幼儿在不自觉中养成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在一种宽松、温馨的氛围中,幼儿更容易表现出分享、安慰等、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教师应在提高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前提下,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创造一种温暖的班级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鼓励幼儿之间合作互助。要重视幼儿的情感、社会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幼儿将同情观念转化为同情行为,进而内化为幼儿的良好品质。
  当然,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同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一样,需要使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幼儿老师应通过加强家园沟通等形式了解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幼儿互动的方式等情况,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以便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园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同情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韩映红.幼穗.幼儿同情心发展的心理干预[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2]张野.学前儿童亲社会性的调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
  [4][5]苏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02、68.
  [6]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9-160.
  
  通讯作者:袁丽娟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结合布朗(Roger Brown)与吉尔曼(Albert Gilman)的“权势”和“同等”理论,以中美师生之间的称呼语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中美师生之间在第二人称代词和姓名称谓运用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汉语的称谓系统也遵循“权势”和“同等”原则。“权势”因素支配和影响中国师生之间的称呼语,而美国师生对称呼语的运用体现得更多的是同等关系。  关键词: 权势因素 同等关系 社会语
摘 要:在小说《红牡丹》中,主人公梁牡丹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女性追求生命独立自由的思想,更体现了林语堂心中珍视生命、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生存哲学。中职语文注重个性的培养,情感敏感度的提高,热爱生活理念的加深等方面的教育,《红牡丹》正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将现代文学名篇选入中职语文教育很必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育 现代文学名篇 小说《红牡丹》    中职语文教育因为教育对象的不同,有着自身的特
摘 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专家学者、古旧书从业者与爱好者面对中国古旧书业的状况,有何想法是文史研究工作者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作者根据陈乃乾对朱赞卿《藏书家名称印鉴大辞典》的审查意见,对此进行了探究,认为陈乃乾的审查意见反映了当时古籍研究出版者的一种心态。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古籍研究出版者 心态    中国古代图书收藏与交流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重
摘 要: 文章结合幼儿园开展语言特色教育的实践,提出为让幼儿表达灵动而流畅,教师应契约准语言特色教育价值,坚持科研润泽特色教育,悉心规划语言特色活动,积极营造特色的教育环境,以取得较佳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 幼儿园 语言特色教育 幼儿语言表达    清晨,当你跨入我园大门时,你会被朗朗上口、婉转流利的儿歌童谣所吸引;教学活动时,你会被孩子们丰富有趣的提问、振振有词的辩解所折服;
摘 要: 社会观是人们对整个社会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有着重要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使得一些学生的社会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观教育势在必行。在社会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社会观 社会学 大学生思想
摘 要: 装饰画教学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将墙体彩绘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把装饰画教学变成模拟真实设计团队操作模式,融会贯通,然后针对项目进行设计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装饰画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得到一次真实环境的全面综合实践锻炼,提高创意思维、创新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拓展思维 墙体彩绘 实践教学    一  装饰画作为重要的广告专业基础课,
摘 要: 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为例,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与《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幼儿在游戏实训练习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幼儿教育的专业技能,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工学结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
摘 要: 老舍不仅是描绘市民生活的艺术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满族作家。尽管老舍在建国前的创作中从不明确人物的民族身份,也从不指明小说的民族定位,但是,小说里多处展现满族文化,也隐藏着许多旗人形象,具有鲜明的满文化色彩。在清末民初激烈的反满情绪下,老舍依旧难以割舍民族情结,怀着“头朝下”的心理,创作出“隐式满族文学”,以追寻和反思满族文化的盛衰得失。  关键词: 老舍 “头朝下”心理 “隐式满族文学
摘 要: 李清照咏花词具有绘画美的特点,其表现为色彩描绘、形态刻画、意境创造三个方面。她的咏花词对绘画多方借鉴,表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李清照 咏花词 绘画美    诗歌和绘画历来有许多相通之处。宋代大诗人兼画家苏轼评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苏轼同时代的郭熙亦说:①“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②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也提出诗歌要有绘画美。艺术门类的本质都
摘 要: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美国内战后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极大伤害,但作者在控诉奴隶制罪恶之时摒弃了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从而使得《宠儿》中所刻画的白人形象呈现出两面性。这与以莫里森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所倡导的“融合”主题相吻合,也与美国当代多元文化的需求一致,表达了作者对实现黑白种族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黑人自我解放的殷切期盼。  关键词: 莫里森 《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