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学现状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通过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解释自然和社会,于是,就有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展现在学术舞台上。教育学是人们认识教育发展、变化的结果,它的出现为社会科学增添了新学科。教育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对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从现象到本质,由量变到质变,经继承到创新,永无止境地走向未来。教育学发展孕育着教育学创新,教育学创新推动着教育学发展。
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教育学仍然存在学科基础不牢固、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化不充分、学科应用方向不明确、学科实用价值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的教育学总体上仍然没有突破那种追求“艺术”和“适应”的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对象,仍然把“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研究置于学科的中心地位,仍然面临着在其主题与目标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创新难题。尽管如此,我国的教育学研究依旧呈现出令人喜悦的发展态势,那就是教育学的科研选题越来越多地转向教育发展问题和教育管理问题,教育学开始逐步从“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主题向“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主题转变;从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目标向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的目标转变,从而预示着教育学在中国有可能实现其主题和目标的重大突破。
二、教育学概念
1.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这是从比较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学科起就在制度上被实践的观点。从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来说,其研究范围在学制方面涵盖了幼稚园、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在教育问题方面几乎覆盖了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比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在研究领域上存在大量的交叉甚至重合。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不仅能够涵盖教育学的所有领域,而且包括其他所有分支学科所无法涉及全球性的国际教育问题。
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科学中和其他教育学科中广泛使用的思辨法、实验法和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不仅能被比较教育学采用,时代的特点更赋予比较教育学以比较的视野用这些方法,比较被视为贯彻比较教育学科本末始终的第一范畴。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示,比较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取代了试验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而成为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社会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
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广泛交往,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或文明之下的教育之间发生广泛的互动。这种互动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和因交往发生的多种变化是朱利安在190多年前提出比较教育学构想时所没有预料到的。比较教育由最初的以借鉴他国经验为目的的实证学科,在全球化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多学科的渗透影响下,其研究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成了教育学各个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从教育研究实践上看,比较教育理论成为指导教育研究的理论学科之一,从比较教育研究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是教育学的高级形态。
2.元教育学
完整的元教育学概念可定义为:运用元研究方法检验与审视教育理论的合理性、有效性及规范性等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或教育学科学化程度的元理论。
可见,人们对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大致趋同的,至少有一点达成共识,即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或教育学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然而,各种观点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涵盖面的理解存在泛化的趋势,即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再仅限于教育学的理论陈述体系,还包括研究教育学的研究状态,不再仅限于教育学的理论性质、理论结构、体系、范畴等研究,还扩展到了与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内在动力及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因素。
由于元教育学与教育学具有共同的逻辑起点——教育问题,以及共同的目的归宿——促进教育实践,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特殊。一方面,元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学是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元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基本素材,可以说,没有教育学就没有元教育学。元教育学诞生的使命是为教育学建立起学科的认识论标准,回答现实对教育学的种种挑战,起到规范、引导教育学健康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元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又存在着众多本质差异,这些差异是区分和辨别两者的标志所在,也是两者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因而,元教育学与教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辩证地看待。
三、教育学科学发展的未来
未来的教育学将是以“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学,将是以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学。
为谁发展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学的主题,是因为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依据、意义和价值问题。能否正确回答为谁发展教育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把握教育发展与办学的规律,关系到能否正确确立教育发展与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什么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学的主题,是因为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方向、内容、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率问题。能否正确回答发展什么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内容、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率能否体现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能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能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社会建设相协调。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学的现代主题,是因为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方式、手段、途径、措施、技术等问题。能否正确回答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内容、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率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能否实现其意义与价值。
当今世界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教育学迎来了难得的主题与目标转换的历史机遇,探讨“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三大主题不应该再次成为教育学术界的过眼云烟,而应该成为教育学通过主题的转换而走向科学化的历史机遇: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将作为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的一部分而融入教育学的宏观目标之中。我国教育学研究者不应该坐视而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我国教育学将可能率先通过其主题与目标的转换而走向世界。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通过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解释自然和社会,于是,就有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展现在学术舞台上。教育学是人们认识教育发展、变化的结果,它的出现为社会科学增添了新学科。教育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对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从现象到本质,由量变到质变,经继承到创新,永无止境地走向未来。教育学发展孕育着教育学创新,教育学创新推动着教育学发展。
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教育学仍然存在学科基础不牢固、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化不充分、学科应用方向不明确、学科实用价值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的教育学总体上仍然没有突破那种追求“艺术”和“适应”的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对象,仍然把“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研究置于学科的中心地位,仍然面临着在其主题与目标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创新难题。尽管如此,我国的教育学研究依旧呈现出令人喜悦的发展态势,那就是教育学的科研选题越来越多地转向教育发展问题和教育管理问题,教育学开始逐步从“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主题向“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主题转变;从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目标向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的目标转变,从而预示着教育学在中国有可能实现其主题和目标的重大突破。
二、教育学概念
1.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这是从比较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学科起就在制度上被实践的观点。从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来说,其研究范围在学制方面涵盖了幼稚园、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在教育问题方面几乎覆盖了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比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在研究领域上存在大量的交叉甚至重合。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不仅能够涵盖教育学的所有领域,而且包括其他所有分支学科所无法涉及全球性的国际教育问题。
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科学中和其他教育学科中广泛使用的思辨法、实验法和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不仅能被比较教育学采用,时代的特点更赋予比较教育学以比较的视野用这些方法,比较被视为贯彻比较教育学科本末始终的第一范畴。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示,比较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取代了试验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而成为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社会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
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广泛交往,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或文明之下的教育之间发生广泛的互动。这种互动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和因交往发生的多种变化是朱利安在190多年前提出比较教育学构想时所没有预料到的。比较教育由最初的以借鉴他国经验为目的的实证学科,在全球化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多学科的渗透影响下,其研究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成了教育学各个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从教育研究实践上看,比较教育理论成为指导教育研究的理论学科之一,从比较教育研究本身的发展历史来看,是教育学的高级形态。
2.元教育学
完整的元教育学概念可定义为:运用元研究方法检验与审视教育理论的合理性、有效性及规范性等问题,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或教育学科学化程度的元理论。
可见,人们对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大致趋同的,至少有一点达成共识,即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或教育学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然而,各种观点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涵盖面的理解存在泛化的趋势,即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再仅限于教育学的理论陈述体系,还包括研究教育学的研究状态,不再仅限于教育学的理论性质、理论结构、体系、范畴等研究,还扩展到了与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内在动力及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因素。
由于元教育学与教育学具有共同的逻辑起点——教育问题,以及共同的目的归宿——促进教育实践,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特殊。一方面,元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学是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元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基本素材,可以说,没有教育学就没有元教育学。元教育学诞生的使命是为教育学建立起学科的认识论标准,回答现实对教育学的种种挑战,起到规范、引导教育学健康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元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又存在着众多本质差异,这些差异是区分和辨别两者的标志所在,也是两者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因而,元教育学与教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辩证地看待。
三、教育学科学发展的未来
未来的教育学将是以“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为主题的教育学,将是以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学。
为谁发展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学的主题,是因为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依据、意义和价值问题。能否正确回答为谁发展教育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把握教育发展与办学的规律,关系到能否正确确立教育发展与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什么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学的主题,是因为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方向、内容、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率问题。能否正确回答发展什么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内容、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率能否体现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能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能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社会建设相协调。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教育学的现代主题,是因为它所回答的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方式、手段、途径、措施、技术等问题。能否正确回答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内容、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率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能否实现其意义与价值。
当今世界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教育学迎来了难得的主题与目标转换的历史机遇,探讨“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三大主题不应该再次成为教育学术界的过眼云烟,而应该成为教育学通过主题的转换而走向科学化的历史机遇: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将作为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的一部分而融入教育学的宏观目标之中。我国教育学研究者不应该坐视而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我国教育学将可能率先通过其主题与目标的转换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