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异菌脲在水果、蔬菜中的残留研究综述

来源 :河北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异菌脲的理化性质、残留分析方法、残留规律研究等方面详细论述,围绕异菌脲在水果、蔬菜中的残留进行的各项相关研究,深入了解该农药,更好为无公害果蔬生产服务.
其他文献
为解决现有Mn基催化滤袋SO2中毒的问题,制备了基于V2O5-MoO3/TiO2的催化滤袋,用于在180~260℃范围内同时去除NOx和粉尘.实验结果表明,双层滤袋在气体过滤面速度为0.2 m/min时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在纯氧玻璃窑炉中试中采用制备的双层催化滤袋进行了试验,烟气量为2000~3000m3/h、SO2浓度在20~30mg/m3范围内、水蒸气含量10%(体积分数)、Nox浓度为400~550 mg/m3,在170~210℃范围内Nox转化率可达到88.14%~95.06%,验证
文章阐述了房屋建筑工程中基础土方施工的注意事项,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土方施工要点,以某工程案例为例,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土方施工进行了探究.
文章阐述了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施工的特点,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路基施工要点,说明了道路桥梁工程中路基施工效果的提升措施.
通过一系列室内砂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流速对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滞留-迁移行为的影响;运用COMSOL软件模拟,拟合实验数据后得到表征胶体沉积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流速增大缩短了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时间,并增强水动力拖拽力,导致介质对胶体的吸附量减少,有利于胶体的迁移;回灌时间的延续造成的多孔介质渗透系数降低,可通过瞬间增大流速使渗透系数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然而随后形成新的吸附渗透性仍会降低.水源离子强度、介质粗糙度等因素会影响胶体迁移的流速效应.在相同条件下,吸附系数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流速的增大
HFE-7100/水作为非共沸不互溶工质可以拓宽核状沸腾传热的有效温区,目前关于其在微纳复合表面的沸腾传热特性和气泡运动机理尚不明晰.利用气泡模板电沉积法在铜基表面上制备了具有微纳孔洞的复合结构,测试了HFE-7100/水的沸腾传热特性,并通过可视化探究了沸腾工质转换(BRT)过程中两相工质在表面的润湿状态和气泡运动现象.结果表明,微纳复合表面上HFE-7100/水的BRT过程中,气泡先后经历小气泡聚并、气膜膨胀、轻工质接触壁面核化三个过程.在BRT过程中,HFE-7100与水对热壁面的润湿性存在竞争关系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高温焙烧后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磷酸硼/二氧化硅(BPO4/SiO2)催化剂,并考察了 BPO4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焙烧过程使纤维直径减小.随着BPO4负载量的增加,丙烷氧化脱氢活性增高.当BPO4负载量为7%(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600℃时,BPO4/Si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480℃下,丙烷转化率和丙烯产率分别达到17.0%和13.0%,且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当焙烧温度较低时(550℃),催化剂中的有机物分子未被除
对石家庄市街道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对街道绿化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从任务计划与实施管理、智能监控管理、考核管理、养护巡查管理及档案和资源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自1992年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园林城市”评选已30a,后转为“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在行业发展大势下,园林绿地总量跳越上升,随着全国城市建设水平整体跃升,居民对园林绿地“量”和“质”并重的呼声尤为突出.该文从耐阴地被应用现状梳理精品园林时代地被植物斑秃退化的原因,从设计创作角度、养护管理实务、阴生环境耐阴地被配置三个层面,分析基础型耐阴地被对建设精品园林的重要意义,提出植物造景准则和要点,为植物造景和园林设计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白桦作为一种经济植物和景观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该文设置基质(A)、光照强度(B)、浇水次数(C)、温度(D)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研究白桦播种育苗条件最佳组合.结果显示:播种时间、基质、光照强度、浇水次数、温度等因素对白桦种子出苗率和生长量影响程度不同.出苗期最佳组合为A3B3C3D2,草炭土、珍珠岩、蛭石、腐熟鸡粪混合的基质,光照强度为3000Lx,温度为30℃,分别于每天的9:00、15:00~16:00,19:00浇水,出苗率显著提高,苗高生长最佳组合为A3B2C1D2,即采用
尽管文丘里管式微气泡发生器的注气口位置会对气泡在文丘里流道内的碎化特征产生直接影响,但迄今缺乏针对性的深入研究.通过可视化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注气口分别位于喉管处(结构1型)和进水管处(结构2型)时的气液流型、气泡破碎特征以及成泡特性.实验表明,气、液相流量对结构1型微气泡发生器内的气液流型影响显著,初始成泡区域随液相流量增加,环状流或泡状流向弹状流转变,而随气相流量增加则由泡状流或弹状流向环状流转变;结构2型微气泡发生器则在此过程中始终为泡状流,其对操作工况的适应范围大于结构1型.在相同工况下,结构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