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及与硒和VE缺乏症、鸡新城疫的鉴别诊断,并提出对该病的防制措施。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防制
中图分类号 S858.31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265-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不仅造成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造成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1流行特点
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
第1次免疫之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有3日龄发病的报道,最长可延长到200日龄的产蛋鸡,而且高日龄鸡群患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形成区域性暴发的报道。高日龄发病蛋鸡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传统毒株基本相同,但法氏囊与正常同龄鸡群随着性成熟而萎缩消失不同,表现为肿大出血,此时鸡群的死亡率也较低,一般低于15%。
1.2非典型病例增多,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
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4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1.3宿主范围扩大
过去一直认为鸡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但最近研究表明,鸭、鹅均可自然感染法氏囊病毒,成为病毒的携带者。
1.4出现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
法氏囊病毒变异毒株的抗原性与血清Ⅰ型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疫苗株对其交叉保护力仅为10%~30%,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导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感染鸡群死亡率不高,但可引起肝脏坏死和明显的脾脏肿大。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并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vvIBDV虽然抗原性无变化,但鸡血液中传统疫苗株高滴度的抗体并不能抵抗vvIBDV的攻击。临床症状与经典毒株相同,病变却更严重,可使法氏囊、胸腺、脾脏和骨髓严重损伤,死亡率在50%以上。
1.5并发症、继发症增多
法氏囊病毒可以造成法氏囊组织破坏,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发病鸡日龄越早,免疫抑制越严重,如果鸡群2周龄以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会造成终身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御能力,发病鸡群极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超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直接损失。
1.6免疫后仍然发病
造成免疫后仍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免疫时鸡群正处于法氏囊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此时免疫可加速该病的发生;二是免疫时苗毒被鸡群较高水平的法氏囊母源抗体中和,出现人为的免疫空白期;三是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感染。
1.7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北方每年6~9月份、南方4~10月份多发。这一时期正是南、北方的多雨季节,温度较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往往鸡群在未免疫之前已经发生球虫病而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了法氏囊的免疫效果。夏秋季昆虫传播疾病也增加了法氏囊病的感染机会。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2d内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1~2d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d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
3鉴别诊断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硒和VE缺乏症都出现肌肉出血,但缺硒和VE时无法氏囊病变,饲料中补充硒和VE后,病症逐渐减轻或消失。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新城疫都有可能出现腺胃乳头及其他器官出血;但鸡新城疫病程长,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无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
4防制措施
4.1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鸡法氏囊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清除饲养环境中的法氏囊病毒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科学处理病死鸡、鸡粪等排泄物。加强日常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4.2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鸡群体质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给鸡群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同时要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
4.3选择合适的疫苗
选择毒力低的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如B87、D78等,这类疫苗对法氏囊没有损伤;但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弱,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条件下不能诱发保护作用,无法有效地抵抗法氏囊野毒的感染。因此,有母源抗体的鸡群可选用中等毒力疫苗,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可选用弱毒疫苗;对于法氏囊病毒污染较重的地区和鸡场或者是二免时,可以考虑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它们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免疫效果较好。
4.4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当的时机接种法氏囊疫苗,是传染性法氏囊免疫成功的关键。
4.5对发病鸡群的治疗
可采用精制卵黄抗体注射。同时,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减轻肾脏负担;提高维生素含量、使用口服補液盐,缓解机体脱水,增加抵抗能力;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增强药物,控制鸡群的继发感染。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防制
中图分类号 S858.31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265-0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不仅造成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造成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1流行特点
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
第1次免疫之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有3日龄发病的报道,最长可延长到200日龄的产蛋鸡,而且高日龄鸡群患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形成区域性暴发的报道。高日龄发病蛋鸡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传统毒株基本相同,但法氏囊与正常同龄鸡群随着性成熟而萎缩消失不同,表现为肿大出血,此时鸡群的死亡率也较低,一般低于15%。
1.2非典型病例增多,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
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4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1.3宿主范围扩大
过去一直认为鸡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但最近研究表明,鸭、鹅均可自然感染法氏囊病毒,成为病毒的携带者。
1.4出现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
法氏囊病毒变异毒株的抗原性与血清Ⅰ型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疫苗株对其交叉保护力仅为10%~30%,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导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感染鸡群死亡率不高,但可引起肝脏坏死和明显的脾脏肿大。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并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vvIBDV虽然抗原性无变化,但鸡血液中传统疫苗株高滴度的抗体并不能抵抗vvIBDV的攻击。临床症状与经典毒株相同,病变却更严重,可使法氏囊、胸腺、脾脏和骨髓严重损伤,死亡率在50%以上。
1.5并发症、继发症增多
法氏囊病毒可以造成法氏囊组织破坏,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发病鸡日龄越早,免疫抑制越严重,如果鸡群2周龄以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会造成终身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御能力,发病鸡群极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超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直接损失。
1.6免疫后仍然发病
造成免疫后仍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免疫时鸡群正处于法氏囊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此时免疫可加速该病的发生;二是免疫时苗毒被鸡群较高水平的法氏囊母源抗体中和,出现人为的免疫空白期;三是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感染。
1.7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北方每年6~9月份、南方4~10月份多发。这一时期正是南、北方的多雨季节,温度较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往往鸡群在未免疫之前已经发生球虫病而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了法氏囊的免疫效果。夏秋季昆虫传播疾病也增加了法氏囊病的感染机会。
2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2d内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1~2d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d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
3鉴别诊断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硒和VE缺乏症都出现肌肉出血,但缺硒和VE时无法氏囊病变,饲料中补充硒和VE后,病症逐渐减轻或消失。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新城疫都有可能出现腺胃乳头及其他器官出血;但鸡新城疫病程长,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无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
4防制措施
4.1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鸡法氏囊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清除饲养环境中的法氏囊病毒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科学处理病死鸡、鸡粪等排泄物。加强日常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4.2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鸡群体质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给鸡群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同时要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
4.3选择合适的疫苗
选择毒力低的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如B87、D78等,这类疫苗对法氏囊没有损伤;但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弱,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条件下不能诱发保护作用,无法有效地抵抗法氏囊野毒的感染。因此,有母源抗体的鸡群可选用中等毒力疫苗,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可选用弱毒疫苗;对于法氏囊病毒污染较重的地区和鸡场或者是二免时,可以考虑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它们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免疫效果较好。
4.4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当的时机接种法氏囊疫苗,是传染性法氏囊免疫成功的关键。
4.5对发病鸡群的治疗
可采用精制卵黄抗体注射。同时,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减轻肾脏负担;提高维生素含量、使用口服補液盐,缓解机体脱水,增加抵抗能力;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增强药物,控制鸡群的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