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城事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good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宁,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属百越之地。
  公元318年,建晋兴郡,为郡治所在地,
  南宁建制从此开始,历经近1700年春秋变幻。
  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32年),更名邕州,
  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
  一条河孕育一座城市。邕江,南宁的母亲河。
  穿城而过的邕江将南宁分为南北区域。
  早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南宁水路畅通,
  水运频繁, 市场兴旺。
  沿江的水街、民生、江西等多处码头、街市,
  船来船往,熙熙攘攘,是一片商贸繁华地。
  邕江,南宁的母亲河,全长133.8公里,由左江和右江交汇而成,交汇之处就叫“三江口”,这里就是邕江的源头。三江口素有“邕州三江口,神仙也来游”的美谈。《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盖江流之曲,南自扬美,北至宋村,为两大转云。”
  据考古发现,一万多年前,邕江边上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从此开启了南宁的早期历史。南宁因邕江而繁荣兴盛,正是这一江碧水,让邕城百姓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也给南宁带来无限的风情。
  “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如今上岸居住了,做梦都想着在邕江渔船上打渔的场景”,今年80岁的黄老伯曾经是邕江上的渔民。他说,他们家四代人都在水上生活,至今已经有140多年。在他的记忆里,邕江水上渔民很少上岸,因为常年都在跑航运,闲暇时就在岸边修船补网,看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诸如,邕江河上跑航运的船装了马达;邕江两岸快速飞架的一座座现代化桥梁;岸边河堤宽阔笔直的马路;江边开始出现第一座耸立的高楼……这些城市发展变化,在黄老伯看来,都是说不尽的邕江故事。
  千帆竞发,码头连片
  南宁人伴江而居,沿江而生。南宁人爱邕江,离不开邕江。自古以来,南宁人就依靠水运,进行商贸活动。邕江河面宽敞,水流平缓,内河水上运输曾是南宁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历史上,南宁素以商贸发达著称,溯左江而上可达龙州,溯右江而上可达百色,顺邕江而下可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东向的水上要道。尤其是明朝商贸更旺,南宁发展成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南宁“繁华不亚于中原城市”,有“小南京”之称。清代诗人黄体元的一首诗说道:“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照水夜来灯万点,满江红水乱星浮。”向世人展现了邕江当年货运繁忙的景象。1907年1月1日,南宁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有21个国家的商人沿着水路来南宁经商,外国工业品不断经此销往内地,内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也销往国外。
  过去陆路交通非常落后,运输主要依赖水路,南宁水运的发达,使得邕江两岸的各个渡口码头应运而生。据史料记载,清康熙(1662-1753)年间,邕州古城镇江门外就建有渡口码头。清末民初,在邕江的上游下楞至下游的长塘之间,共建码头49处,其中南宁对外通商后建设的商埠码头-洋关码头(现桃源桥头至区一保后门一段)规模最大。民国之后码头更多了,1937年南寧境内设有码头69个。1947年市区码头共19个,其中邕州古城南门至大坑口之间的码头最为密集,这些码头大多为长途运输船只上落的直渡码头,而且有明确分工。
  如今,邕江沿岸的许多码头已消失,听父辈们讲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邕江,俱是一番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热闹景象。那时候,邕江上的船多为帆船和摇橹式,动力船(火船)很少。南来北往的货物从邕江抵达南宁,这座城市成为了商贸的集聚地,并日益发展成为区域繁荣之城。
  上有扬美,下有亭子
  沿着这一江水流淌的,还有诸多的贸易古镇。南宁有句话说:“上有扬美,下有亭子”。说的是邕江的上游有个繁荣的扬美镇,下游有繁荣的亭子镇。这两个地方都是邕江旁有名的商埠镇。
  扬美古镇,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处于三江口的重要位置。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
  扬美古镇有一条建于1832年的“临江街”,就在邕江的源头之一——左江的岸边。这里曾是一条繁华的街道,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耀。这里虽早已归于宁静,但古朴中却蕴含着生机,陈旧中正孕育着希望,行走在这条清明古街上,融进这韵味悠远的环境里,绵长的思绪忍不住让人追寻这条大江的繁华往昔和现代文明的延续。
  南宁有“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之说。早在南宁还没有形成城市以前,就已经有了亭子码头,亭子渡记录了南宁的发展和变迁,它和亭子圩一样,一度成为南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子,是邕州盐运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转运中心。自古以来,亭子就是南宁码头圩渡最多的地方,达8处之多。至今仍在使用的码头有3处,即亭子圩码头、亭子渡、西江港码头。
  发达的水路交通也成就了亭子的商埠文化。当年,盐商们从北海、钦州、合浦等地,以马驮人挑的方式经陆路从吴圩一带入境,把盐运到亭子“华记”“聚福”等盐庄,再分销至南宁周边,或转运到梧州、广东、港澳,或经龙州、凭祥出越南。
  亭子是一个集南宁的商业、文化以及传统为一体的地方。史料记载,亭子以雷庙为中心点始于隋唐。有庙的地方自然就有庙会,雷庙也不例外,热闹的庙会逐渐形成圩镇。南宁还没有建城之前,邕江南岸的亭子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居民聚集点了。后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亭子周边数十里的村镇,纷纷将物产货品运到亭子销售,渐渐地,亭子圩成为了邕江南岸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江畔老街,晨钟暮鼓
  水运带来了商贸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发展,解放路、民生路等南宁老商业街,正是依靠当年码头港口商贸发展而来。水街、当阳街、钟鼓楼、黄家大院……依稀隐藏着当年这条大江与这座城市的解读密码。   说起水街,南宁人没有不知道的。关于水街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据说解放前,步行街、华强路一带的居民都要经过这里到邕江挑水吃,整条街水光粼粼,因而得名。也有人说,水街之前是卖水的,才有“水街”之名。还有人说,水街是因为多年前常遭洪水和内涝浸泡而得名。
  无论水街因何得名,水街所代表的,是一种浓郁的南宁风情。水街,代表着南宁的传统,是最具南宁特色的老城区。水街也因水而名、因水而旺,只要一提起水街,老南宁人就知道指的是哪儿。
  在这座城市,与邕江有关的,实在太多,比如当阳街。当阳街夹在民族大道和新华街之间,街道不长,却面向邕江。站在兴宁路步行街的入口,江风扑面而来,徜徉当阳街,树影婆娑,蝉声吱吱,参天的古木和陈旧的人行道告诉你,这里是老街。
  如今的当阳街依然霓虹闪烁、热闹非凡,民生广场、步行街这些新地标,在见证当阳街变迁的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的欣欣向荣。
  除了因水路贸易兴盛的老街,在邕江江畔,曾经的暮鼓晨钟一度是老南宁记忆深处的诗意。
  钟鼓楼原称平楚楼,旧址在今共和路与民族大道交界处,是古南宁最负盛名的一景。据《邕宁县志·古迹志》载:明嘉靖十年(1531年),南宁卫明威将军军政掌印指挥佥事王佐铸了一口大铜钟,悬挂在平楚楼上,故称钟鼓楼。
  钟鼓楼洪亮的暮鼓晨钟曾在邕江边悠悠远扬。“晨钟”即每天早上敲三阵,每阵三十六响,共鸣一百零八响,送走一百零八种煩恼;“暮鼓”在晚间敲响,与晨钟对应。晨钟惊梦,暮鼓催归。
  住在邕江边听着钟声长大的张老伯,回忆起钟鼓楼的钟声时仍是一脸的向往:“钟声洪亮而悠长,长长的尾音回荡在江边,颤颤的,就像心里也有根弦被拨动。很可惜我十多岁时钟鼓楼就拆了,从那以后再也听不到钟声。”
  而据父辈们回忆,钟鼓楼的钟声一般在晚上7时到第二天凌晨6时按时响起,然后是每条小街巷的更夫传更。一般南宁发生了什么大事,也会在白天鸣钟祝贺。钟声带给老南宁人太多的回忆。如今,老南宁谈起钟鼓楼时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一根稻草能挂大铜钟”、“番鬼佬偷宝草”、“钟鼓斗龙王”等传说。
  老城慢慢淡去,江畔的晨钟暮鼓也不再响起,新城生机勃勃,一江碧水依旧,邕城的故事在一天天地更新着。
  或许,在某一个下过大雨的清晨,路过江堤,会突然想起了邕江水漫进城里时的童年。那时候,没修河堤前,邕江每年汛期都会发大水,大家都紧紧盯着大坑口的刻度,到70多米时,水就要漫进城里了。如今有了河堤,许多老南宁依旧习惯在河堤上的民生广场散步时看看目前水位多少,那些江水漫进街道,大家拿着菜篮捞鱼的场景已经成了童年回不去的回忆。
  一条大江,承载了南宁从古至今的历史往事,而如今,那些过往都已经“俱往矣”。不过,关于这条大江的记忆,南宁人是无法忘怀的,与城共生的邕江,注定了它就像这个城市不可磨灭的烙印。
其他文献
绿城南宁,是一座歷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方名城。北连桂林,南接钦州和北海,旅游资源丰富,层次多样。不论是壮丽的边关风采、独具风情的民俗体验、迷人的异国情调,还是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又或者是古朴悠远的遗迹故址,都可以在南宁观赏得到。
期刊
源起上古的熊熊火光和巫祝的吟唱在华夏之西从未间断。千年以来,有关“傩”文化的歌声舞乐、香火祭礼,在南宁从未消失:邕宁和武鸣的壮族傩戏(舞);市区及郊区的平话师公戏(舞)、春牛戏(舞);民间红白喜事和节日喜庆班鸠舞、凤凰舞、岳鼓舞……一一展现着傩文化的魅力。  “傩”属于上古图腾崇拜时期的民俗仪式,唐代《乐府杂录·驱傩》记载:“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聲
期刊
壮乡美食,邕州“桂”味。南宁的美食风味集川、粤菜系精髓为一体,又富有壮家特色:或淡雅清爽,或酸辣可口,或香甜软糯,或丰满醇厚……万般滋味在舌尖回旋;不论你是行走在街头巷尾,或端坐在餐厅酒肆,或举杯在壮家竹楼,都可以品味到地道的美食。食在南宁,总有一款“嘢”适合你。  1  火麻生长在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里,采用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进行研制,是人们广为食用的佳肴,被称为“长寿汤,长寿麻”。火麻仁炖土鸡具
期刊
从瓦当瓦舍不起眼的大门进入,你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旅店的大厅,是一间别致的咖啡屋,吊顶上的风扇自顾自地转着,玻璃窗将窗外步行街的喧闹阻隔,让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相比,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加自我的气息。  店長燕子姐带我参观了这间旅店。  摆在最接近门口的位置,是供人休闲娱乐的台球桌,一个人在专心研究下一球的击球点,另一个人则在旁边唠叨着什么。  大厅内,干净的餐桌和餐桌上的玻璃花盆装着的绿色植物;靠墙
期刊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优越的地理气候,造就了南宁终年树常绿、花常开、果常熟的城市自然特色。1997年,南宁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跻身中国园林绿化最好的城市行列。  这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郭沫若赞其是“半城绿树半城楼”。  她处处绿叶婆娑,满目青翠,槟榔、棕榈等亚热带风景树,遍植街头、公园、城里和城外。  这些乔木的果实与菠萝、香蕉、荔枝、龙眼等南国
期刊
The year 2020 was truly a disruptive time in world history. The fast-spreading COVID-19 pandemic managed to halt even the wave of globalisation and compelled governments to go into lockdown. Businesse
期刊
如果觉得到老挝旅行只能看到宁静的寺院和小巧的城市,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更加真实而古老的老挝位于整个国家南部的高原,  那里的无边美景恣意生长着,一直蔓延到边境线。  每在这里多待一天,就多一天的身心愉悦,  每一位来客,都会慢慢的,爱上占巴塞。  在占巴塞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秘境之地,美丽富饶的波罗芬高原(Phu Phieng Bolavan)就耸立在湄公河河谷的1500米高处,它同时也被
期刊
Though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may bring only modest short-run economic benefits to Cambodia, the long-run outlook looks positive. Through 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s (F
期刊
占巴塞水疗(Champasak SPA)坐落于湄公河边一栋充满年代感的老挝传统木屋之中,屋内保持着最原始状态营造出的素朴茶禅意境。花园里飘散着柠檬草独特的清香,香蕉和椰子树散发着浓郁的热带气息。  这家SPA中心本身也是占巴塞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所有员工均来自周边的村庄,所用的原材料也都采用本地种植的有机作物,SPA中心的收益所得会全部用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SPA的项目囊括了最基础
期刊
相比起越南和柬埔寨,法国在中南半岛北部这个温和的内陆小国所采取的殖民措施也相对温和。出产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卡豆种的咖啡树遍布山头,形成壮观的种植园,老挝人负责管理和栽培这些树木并且生产咖啡,直至法国人离开。时至今日,这些种植园的老板早已换成了老挝人,在这里生产的咖啡都保留了传统的烘焙工艺和工序,备受世人的喜爱。  位于Thateng海拔1000米的Sinouk Coffee Resort,有咖啡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