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但各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缺乏系统设计、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脱节、学生受益面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构建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重庆大学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课外创新实践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为其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大规模突发事件背景下,将线上教学作为独立教学方式成为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三亚学院两所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师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师生访谈,设计调查问卷,基于调研结果,分析大规模突发事件背景下,与线下教学相比,以录播课为主体的传统线上教学模式及直播课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各自优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规模突发事件背景下高等教育线上教学模式的初步方案.
在准确分析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自然地理学课程特点和德育价值,构建多元课程目标,优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激活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合理嵌入育人要素,进行主流价值引领.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园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体验,促进专业培养和立德树人同向同行.通过6指标21标准的评价体系量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思想素养的增强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化,知识的深化积累进而又促进思想素养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学学科被称为“思维体操”,从数学学科特点来说,在教学中激活、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当前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行之有效的思维培养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构建诗意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魅力;更要着力打造生本教学,培育学生的探究素养,更要精心指导每位学生深究文本情感,助长核心素养.
教师是落实教学中心地位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一环,文章分析了影响教师教学投入外在和内在因素;论述了教师教学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和情感投入三要素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三维立体模型,还论述了三要素与维护教学中心地位的关系;提出了增加教师的教学投入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措施建议,尤其提出了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统筹教学与科研投入关系的数学模型,即(5+X)+(3+Y)>8.望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所启迪和帮助.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受社会主体发展趋势影响,制约了高校服务社会效能的发挥.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制约发挥高校社会效能的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效能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提供有益思路.
[目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教学资源新平台.[方法/过程]文章从教学资源的定义,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现状与不足,新平台建设内容、评估指标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教学资源新平台的架构图,并以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
科研能力是硕士研究生的必备能力,也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为了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科前沿类课程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授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及研究议题的新动向,使研究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研究现状和学术前沿情况.在考核方式上,引进课堂展示和撰写研究综述两个环节,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及写作能力,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2020年提出高职扩招200万人,扩招后各个领域的人群在高职院校汇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学习群体将成为高职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将迎来史无前例的挑战,为更好的了解高职扩招后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校面向全校284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扩招后首届大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2008年)、全国青年常模(1986年)相比,均有8个因子差异显著,P<0.05;(2)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其中在人际关系、
大学生是促进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解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公益活动参与影响因素问卷对某高校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共产党员、对公益活动的认知了解、认为公益可以贡献与回报社会、家庭对公益活动关注度、家人对参加公益活动的支持度、社会媒体积极公益新闻报道、身边人是否有参与公益活动对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有显著影响.高校应该从大学生的公益态度与认识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公益活动参与意识,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