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金融产业外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金融产业集群影响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从集群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角度出发,从提高经营效率、缓释金融风险和促进区域金融创新三个方面研究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并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外部性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波特把“国家钻石”理论和区位理论结合起来, 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这一新概念。按照波特(1998)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互有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产业集群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组织而非金融机构。现实中,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空间集中趋势日益凸显。与生产型企业相比,金融产业集群既是金融资源、金融系统在结构、功能、规模、等级上的是空间与变换的结果,又是金融资源与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Panditetal(2001)指出金融服务产业总是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高度集聚的产物。Kinderberger(1974)通过金融中心的经典定义论述了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认为银行和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集聚,形成了今天的金融服务中心。国内尚未对金融产业集群有明确的界定,其内涵散见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中。如香港学者饶余庆(1997)对金融中心给出的定义是:“金融中心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能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与交易较任何其它地方更能有效率地进行的都市”。刘文朝(2001)认为金融中心是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集中,在资金的筹集、分配、流动方面起着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从这些学者的定义和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现代金融产业是因大量金融机构集聚而形成规模,然后产业内部的金融业务不断创新拓展,业务内部的金融主体不断融合、兼并、扩大,进而在一定地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力量,推动地域内金融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形成金融产业集群,进而形成金融中心。
多数文献国内关于金融中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不少,但大多停留在构建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唐旭(1996)分析了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并通过衡量相关条件指标来测定我国的金融中心;潘英丽(2003)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领域等。本文另辟蹊径从外部性角度结合波特的竞争理论,来论述金融产业集群是如何影响竞争力的,并通过模型的构建对金融业集群的外部性机制进行研究,并对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建议。
一、 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产业集群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优势,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马歇尔(1920)最早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他指出,产业的增长,特别是产业地理集群(Industrial Geographic Clustering)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而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又具有其他非集群经济区域所不具备的正外部性,即创新的外部性、市场的外部性、外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缪尔达尔(Myrdal,1957)将产业集聚现象解释为外部经济作用下的“累积因果”(Circular Causation),即制造品生产将趋向于集中在大市场地区,然后通过进一步吸引其它地区的生产使得市场继续扩大。由于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特点,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来说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包括基于市场联系的货币外部性和基于知识集中与外溢的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通过三个方面影响集群:(1)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形成社会化分工网络,把金融产品营销网络的建立、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立、IT系统的运营维护、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和审计事务全部纳入到专业化的分工里。这种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更容易形成地区性的金融创新。(2)劳动力市场共享。金融业集群有助于能够形成人力资源的“蓄水池”。金融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大量的金融机构纷纷进驻集群内,形成大量的专业劳动力需求,吸引集群外部的金融人才向金融集群汇集。(3)低成本的公共设施共享。在金融服务活动中体现在由电子网络支持的转移支付系统,及其交易清算业务。(4)流动性与市场外部性。流动性具有正的外部性。在流动性好的金融市场,个别交易引起的价格波动较小,而流动性弱的金融市场,较小的交易量也可引起价格的明显变动。因此,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偏好于在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通常金融集群的金融市场规模很大,而金融市场规模越大其流动性也就越高。
技术外部性又包括:(1)信息的外部性。根据金融地理学的信息理论,信息流是金融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也可以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而信息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巨大的“信息外在性”使金融机构集群能够在信息量倍增中获益,产生信息套利活动。Bossone等(2003)研究表明,金融中介(信息提供商)的参与,使投资者与通过银行借贷经营的企业家之间信息充分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价值投资链的利润。对于信息灵敏度高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投资者和券商在地理位置的接近有利于掌握更丰富的金融信息。此外金融机构选址于著名的金融集群区(金融中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并且可以降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有益于维持长期客户关系。(2)知识、技术外溢。由于金融产品的非物质性和金融机构职能的同一性,在金融业集群内,某一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所获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会外溢出去而成为集群内机构的公共知识和技术。产业集群利用地理接近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使技术标准在产业集群内更容易被认同,而采纳该标准的机构越多,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就越大。(3)边干边学。产业集群之所以具备持续的发展动力,就在于它是一个学习性的区域,金融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能从集群学习和创新环境等角度来探寻集群利益。这种集群学习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新知识;二是通过集群中金融机构之间正式的合作安排来促进集体学习机制;三是通过集群中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来促进知识的流动。
二、 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与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1998)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他指出产业集群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国家钻石”(State Diamond)——一国竞争优势的相互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的实际表现。产业集群不但影响国内竞争力而且影响国际竞争力。波特认为全球经济中的持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具有当地化特征, 并越来越依靠当地因素, 地理的、文化的和制度上的接近产生了生产率和创新上的优势。尤为明显的是,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金融产业可以通过全球资源配置减少许多不利的成本因素,其竞争力依赖于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金融创新。金融产业的这种集聚还增加了对于金融风险的抵御和缓释优势。放眼于世界各国,那些组织层次比较严密、竞争规则比较完善、发展规模比较大的金融产业集群,往往表现出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如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纽约。究其原因这些金融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往往与该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密切相连。金融产业集群通过货币外部性中的低成本设施、劳动力共享和专业化分工来提高产业的整体经营效率;通过货币外部性中的专业化分工、良好的流动性和技术外部性中的信息的外部性抵御金融风险,对金融风险在产业中的蔓延起到减速和缓释作用;通过技术外部性中的技术外溢和边干边学促进区域内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图1展示了通过金融产业集群外部性作用,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的路径。
关键词:金融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外部性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波特把“国家钻石”理论和区位理论结合起来, 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这一新概念。按照波特(1998)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互有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产业集群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组织而非金融机构。现实中,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空间集中趋势日益凸显。与生产型企业相比,金融产业集群既是金融资源、金融系统在结构、功能、规模、等级上的是空间与变换的结果,又是金融资源与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Panditetal(2001)指出金融服务产业总是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高度集聚的产物。Kinderberger(1974)通过金融中心的经典定义论述了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认为银行和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集聚,形成了今天的金融服务中心。国内尚未对金融产业集群有明确的界定,其内涵散见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中。如香港学者饶余庆(1997)对金融中心给出的定义是:“金融中心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能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与交易较任何其它地方更能有效率地进行的都市”。刘文朝(2001)认为金融中心是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集中,在资金的筹集、分配、流动方面起着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从这些学者的定义和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现代金融产业是因大量金融机构集聚而形成规模,然后产业内部的金融业务不断创新拓展,业务内部的金融主体不断融合、兼并、扩大,进而在一定地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力量,推动地域内金融产业不断壮大发展,形成金融产业集群,进而形成金融中心。
多数文献国内关于金融中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不少,但大多停留在构建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唐旭(1996)分析了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并通过衡量相关条件指标来测定我国的金融中心;潘英丽(2003)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领域等。本文另辟蹊径从外部性角度结合波特的竞争理论,来论述金融产业集群是如何影响竞争力的,并通过模型的构建对金融业集群的外部性机制进行研究,并对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出建议。
一、 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产业集群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优势,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马歇尔(1920)最早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他指出,产业的增长,特别是产业地理集群(Industrial Geographic Clustering)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而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又具有其他非集群经济区域所不具备的正外部性,即创新的外部性、市场的外部性、外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缪尔达尔(Myrdal,1957)将产业集聚现象解释为外部经济作用下的“累积因果”(Circular Causation),即制造品生产将趋向于集中在大市场地区,然后通过进一步吸引其它地区的生产使得市场继续扩大。由于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特点,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来说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包括基于市场联系的货币外部性和基于知识集中与外溢的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通过三个方面影响集群:(1)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形成社会化分工网络,把金融产品营销网络的建立、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立、IT系统的运营维护、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和审计事务全部纳入到专业化的分工里。这种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更容易形成地区性的金融创新。(2)劳动力市场共享。金融业集群有助于能够形成人力资源的“蓄水池”。金融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大量的金融机构纷纷进驻集群内,形成大量的专业劳动力需求,吸引集群外部的金融人才向金融集群汇集。(3)低成本的公共设施共享。在金融服务活动中体现在由电子网络支持的转移支付系统,及其交易清算业务。(4)流动性与市场外部性。流动性具有正的外部性。在流动性好的金融市场,个别交易引起的价格波动较小,而流动性弱的金融市场,较小的交易量也可引起价格的明显变动。因此,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偏好于在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市场进行投资活动。通常金融集群的金融市场规模很大,而金融市场规模越大其流动性也就越高。
技术外部性又包括:(1)信息的外部性。根据金融地理学的信息理论,信息流是金融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也可以被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而信息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巨大的“信息外在性”使金融机构集群能够在信息量倍增中获益,产生信息套利活动。Bossone等(2003)研究表明,金融中介(信息提供商)的参与,使投资者与通过银行借贷经营的企业家之间信息充分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价值投资链的利润。对于信息灵敏度高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投资者和券商在地理位置的接近有利于掌握更丰富的金融信息。此外金融机构选址于著名的金融集群区(金融中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并且可以降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有益于维持长期客户关系。(2)知识、技术外溢。由于金融产品的非物质性和金融机构职能的同一性,在金融业集群内,某一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所获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会外溢出去而成为集群内机构的公共知识和技术。产业集群利用地理接近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使技术标准在产业集群内更容易被认同,而采纳该标准的机构越多,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就越大。(3)边干边学。产业集群之所以具备持续的发展动力,就在于它是一个学习性的区域,金融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能从集群学习和创新环境等角度来探寻集群利益。这种集群学习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新知识;二是通过集群中金融机构之间正式的合作安排来促进集体学习机制;三是通过集群中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来促进知识的流动。
二、 金融产业集群的外部性与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1998)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他指出产业集群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国家钻石”(State Diamond)——一国竞争优势的相互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的实际表现。产业集群不但影响国内竞争力而且影响国际竞争力。波特认为全球经济中的持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具有当地化特征, 并越来越依靠当地因素, 地理的、文化的和制度上的接近产生了生产率和创新上的优势。尤为明显的是,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金融产业可以通过全球资源配置减少许多不利的成本因素,其竞争力依赖于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金融创新。金融产业的这种集聚还增加了对于金融风险的抵御和缓释优势。放眼于世界各国,那些组织层次比较严密、竞争规则比较完善、发展规模比较大的金融产业集群,往往表现出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如英国的伦敦和美国纽约。究其原因这些金融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往往与该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密切相连。金融产业集群通过货币外部性中的低成本设施、劳动力共享和专业化分工来提高产业的整体经营效率;通过货币外部性中的专业化分工、良好的流动性和技术外部性中的信息的外部性抵御金融风险,对金融风险在产业中的蔓延起到减速和缓释作用;通过技术外部性中的技术外溢和边干边学促进区域内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图1展示了通过金融产业集群外部性作用,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