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抵抗力差,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培养个人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入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如今,幼儿多是独身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在家庭生活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来独往,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常生活没有规律,而当他们从个体生活转入集体生活后,会有纵多的不适应。
关键词:小班幼儿;个人卫生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幼儿常见的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吃手指、咬被角、不刷牙、揉眼睛、用手指挖鼻孔或用硬物随便刮挖耳朵;进食时边玩边吃,饭前便后或激烈运动后不洗手;蒙头睡大觉,指甲太长不修剪,干净的衣服到处乱抹等。
二、幼儿无法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
(一)缘于幼儿
第一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幼儿的动作发展由大到小,小班幼儿还不能做特别精细的动作,如洗手时手上的泡沫还没冲洗干净就走了,因为他们的手只能大概将手背和手掌的泡沫冲走,而指缝中的泡沫不能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幼儿认知水平,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如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时,老师只讲解步骤,没有让幼儿实际操作,那么幼儿就不会了解六步洗手法具体是哪六步。
第三幼儿情绪,幼儿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分离焦虑使情绪失控,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吃饭、洗手,甚至边哭边吃等。
(二)缘于家长
家长虽有个人卫生意识,但过分的包办给幼儿创造锻炼、操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幼儿各种卫生操作能力差,个人卫生习惯受能力限制,也明显较差。
家长不重视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不随手乱扔垃圾,自己却在不经意间乱丢弃烟蒂、瓜果皮。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三、解决的措施
分析小班幼儿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的培养教育仅靠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幼儿园、家庭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班级到幼儿,从幼儿再到家长,展开一系列教育。
(一)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实行幼儿园与家庭双剑合璧
1.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纲要》中提要: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因此,家长要把“我帮你做”转移到“我引导你怎么做”。
2.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幼儿园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和其他长辈在家里自觉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的保育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这方面成人所起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幼儿期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耳濡目染,幼儿自然就会习得,因此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教师与家长两方要及时沟通,反应幼儿在家、在园的一些卫生习惯上的变化。
3.家长避免的雷区
家长会出现说话不算话的现象,比如在洗脸问题上,妈妈怕幼儿会弄湿衣服,就总是帮幼儿洗,从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即使让幼儿自己洗了,也会因为衣服袖子弄湿了而埋怨几句,以后就不让幼儿动手了,既然幼儿洗不好就有人给自己包办一切,幼儿又怎么会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呢,所以幼儿在家里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幼儿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的培养。另外家庭成员要做到步调一致的原则。
(二)幼儿园挑起培养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重任
1.运用幼儿园大环境进行巧妙的渲染
《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楼道上张贴不乱丢垃圾的图片并在每个楼道口配备垃圾桶、在厕所张贴洗手六步法的图片等,以提醒幼儿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2.抓住日常教育契机,让幼儿初步懂得整洁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游戏等形式有机渗透与幼儿日常教学中,让幼儿感知与体验。
3.重视同伴的作用,让幼儿自觉养成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所以,可将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卫生行为习惯好的幼儿中,通过同伴间的交往,使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4.教师遵循合理的原则,引导幼儿积极锻炼
培养卫生习惯的原则:
(1)要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它需要经过成人长时间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养成。
(2)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期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幼儿努力去尝试,尝试成功了,及时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尝试失败了,不要批评指责,不要埋怨,应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再次尝试。
(4)对幼儿的要求和教育,成人要求一致,避免引起幼兒的心理紊乱。
(5)成人面对幼儿出现抗拒心理,应正面引导,不要强迫命令。
(一)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发现幼儿用袖子擦鼻涕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幼儿能主动的拿餐巾纸擦鼻涕;每当进中餐时,幼儿身上的饭粒也明显减少,桌面和地面整洁了许多;午睡时,寝室里的地面上是一排整齐的鞋子……
(二)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幼儿懂得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使助教老师在保育方面方便了许多,有利于教室、幼儿园环境的整洁,更能协助教学老师顺利的开展一日学习、游戏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充分体现了《纲要》中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搭建家园信任的桥梁
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让家长体会到幼儿在幼儿园里所学到的生活本领,让家长对教师产生一种佩服心理,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相信家长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正应证了《纲要》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的理念。
关键词:小班幼儿;个人卫生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幼儿常见的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吃手指、咬被角、不刷牙、揉眼睛、用手指挖鼻孔或用硬物随便刮挖耳朵;进食时边玩边吃,饭前便后或激烈运动后不洗手;蒙头睡大觉,指甲太长不修剪,干净的衣服到处乱抹等。
二、幼儿无法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
(一)缘于幼儿
第一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幼儿的动作发展由大到小,小班幼儿还不能做特别精细的动作,如洗手时手上的泡沫还没冲洗干净就走了,因为他们的手只能大概将手背和手掌的泡沫冲走,而指缝中的泡沫不能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幼儿认知水平,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如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时,老师只讲解步骤,没有让幼儿实际操作,那么幼儿就不会了解六步洗手法具体是哪六步。
第三幼儿情绪,幼儿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分离焦虑使情绪失控,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吃饭、洗手,甚至边哭边吃等。
(二)缘于家长
家长虽有个人卫生意识,但过分的包办给幼儿创造锻炼、操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幼儿各种卫生操作能力差,个人卫生习惯受能力限制,也明显较差。
家长不重视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不随手乱扔垃圾,自己却在不经意间乱丢弃烟蒂、瓜果皮。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三、解决的措施
分析小班幼儿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的培养教育仅靠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幼儿园、家庭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班级到幼儿,从幼儿再到家长,展开一系列教育。
(一)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实行幼儿园与家庭双剑合璧
1.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纲要》中提要: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因此,家长要把“我帮你做”转移到“我引导你怎么做”。
2.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幼儿园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和其他长辈在家里自觉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的保育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这方面成人所起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幼儿期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耳濡目染,幼儿自然就会习得,因此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教师与家长两方要及时沟通,反应幼儿在家、在园的一些卫生习惯上的变化。
3.家长避免的雷区
家长会出现说话不算话的现象,比如在洗脸问题上,妈妈怕幼儿会弄湿衣服,就总是帮幼儿洗,从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即使让幼儿自己洗了,也会因为衣服袖子弄湿了而埋怨几句,以后就不让幼儿动手了,既然幼儿洗不好就有人给自己包办一切,幼儿又怎么会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呢,所以幼儿在家里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幼儿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的培养。另外家庭成员要做到步调一致的原则。
(二)幼儿园挑起培养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重任
1.运用幼儿园大环境进行巧妙的渲染
《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在楼道上张贴不乱丢垃圾的图片并在每个楼道口配备垃圾桶、在厕所张贴洗手六步法的图片等,以提醒幼儿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2.抓住日常教育契机,让幼儿初步懂得整洁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游戏等形式有机渗透与幼儿日常教学中,让幼儿感知与体验。
3.重视同伴的作用,让幼儿自觉养成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所以,可将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卫生行为习惯好的幼儿中,通过同伴间的交往,使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4.教师遵循合理的原则,引导幼儿积极锻炼
培养卫生习惯的原则:
(1)要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它需要经过成人长时间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养成。
(2)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期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幼儿努力去尝试,尝试成功了,及时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尝试失败了,不要批评指责,不要埋怨,应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再次尝试。
(4)对幼儿的要求和教育,成人要求一致,避免引起幼兒的心理紊乱。
(5)成人面对幼儿出现抗拒心理,应正面引导,不要强迫命令。
(一)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发现幼儿用袖子擦鼻涕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幼儿能主动的拿餐巾纸擦鼻涕;每当进中餐时,幼儿身上的饭粒也明显减少,桌面和地面整洁了许多;午睡时,寝室里的地面上是一排整齐的鞋子……
(二)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幼儿懂得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使助教老师在保育方面方便了许多,有利于教室、幼儿园环境的整洁,更能协助教学老师顺利的开展一日学习、游戏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充分体现了《纲要》中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搭建家园信任的桥梁
幼儿个人卫生能力的提高,让家长体会到幼儿在幼儿园里所学到的生活本领,让家长对教师产生一种佩服心理,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相信家长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正应证了《纲要》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