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长“汽车价值论” 新思维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王法长讲到这儿,丰田方负责人的面部表情变了……到最后,丰田方负责人突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动作,一把抓过旁边女孩的手,把她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口,“平时我这样做是不礼貌的,但是今天我要让她感受一下我这激动跳跃的心。我得重新认识一汽,重新认识你这个团队。”
  
  王法长
  1952.3 生于长春
  1968.11上山下乡
  1970.6 进入一汽散热器公司
  1996.4 任职于一汽贸易总公司
  1997.2 任职于一汽大众销售公司
  1998.8 任职于一汽轿车销售公司
  2003.11任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你这课题太大了。从1953年一汽建厂、拉开新中国汽车工业史说起。很遗憾,当时我才1岁。”
  当记者希望王法长回顾一下中国汽车的发展历程时,他乐了。
  王法长喜欢把记者的提问称为“课题”,有些“课题”他不愿意多谈,欲言又止,有些“课题”他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前者如个人私事,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之类的宏大主题,后者如汽车,尤其是一汽丰田的发展和管理,那是他的兴奋点。
  祖籍山东,出生于长春的王法长不乏东北人的豪爽和幽默,但又礼貌周全、细腻严谨。王法长说,他从丰田文化中受益不少。“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山东人的“直”和“倔”,偶尔也会‘原形毕露’。”
  王法长于2003年出任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此前,他相继任职于一汽散热器公司、一汽贸易总公司、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和一汽轿车销售公司。自18岁进入一汽,王法长心无旁骛地在中国汽车业沉潜了36年。“我的一生都和汽车行业相连,为之奋斗、努力,对它充满了感情。”
  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一汽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之地,打小在长春长大的王法长就是其中一个。1970年,18岁的王法长梦想成真,被抽调到一车散热器厂工作,结束了“修理地球”的两年知青生活。
  在那个“大干有理、大干光荣”的年代,年轻的王法长也被火热的时代气息所激荡,经常吃住在车间。很快,他就当上了车间主任,成为一汽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那年,他22岁。
  
  日方合作伙伴说:
  我得重新认识你这个团队!
  
  一汽和丰田携手已近两年。王法长至今还对第一次与丰田方面交流的一幕记忆犹新。
  “丰田公司的许多理念,我觉得是非常先进的。他们现在提倡的丰田模式或称丰田精神,实际上,又和中国国情,和一汽的企业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王法长说。“但我第一次带领一汽的团队到丰田去参观,他们对我们还不是很了解。”
  在丰田参观完毕,丰田方负责人问一汽团队,“你们来了,有些什么感想?”一汽这边有人回答说,通过实际考察,我们对丰田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丰田方面非常直接地把他的话打断了,“你们才来3天,就有很深的理解了?我们很多员工工作十几年了,还没有很好理解呢。”语气非常不客气。
  “看到大家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之后,我就把话题接了过来。我说,我们团队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在很多地方,丰田文化与一汽的企业文化确有共通之处。在一汽大众工作的时候,一汽大众投资110个亿,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一条生产装配线。当时一汽大众的员工都引以为豪。若干年后,当帕萨特B5出来后,我又去参观,大吃一惊,感到在整个管理模式,整个硬件的投入,整个生产线的改进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到丰田公司考察学习,安排参观皇冠生产线,之前以为,皇冠车的装配线肯定要更加先进。可是去了以后,又大吃一惊,那个装配线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现代化。但是,就是在这样一条装配线上,保证了世界上公认的一流汽车品质。”
  “依靠的是什么呢?”
  “人。在一汽散热器公司工作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创造了‘三我精神’,即‘我是主人,以我为主,我要为用户负责。’这是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那时我们在搞出口水箱,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提倡出口创汇,当时的工业装备和现在还差距很大。那靠什么?一定要靠人。自控工人,就是自觉控制和自我控制。要通过我们‘人’的努力,让我们的产品达到世界汽车王国——美国的水平;不是一辆两辆,而是在批量上达到美国的水平。当时我们的散热器公司被称为行业中的‘小巨人’。人的不断改善,会不断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不是靠他控,靠监督,而是人发自内心地自我控制。这种以人为主的精神和丰田精神非常吻合。我对日方负责人说,一汽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自控’这个概念,和你们的自我控制的方式非常吻合。我说,这个经验已经在整个一汽推广,正因为一汽拥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水箱散热器才得以打入美国市场。”
  当王法长讲到这儿,丰田方负责人的面部表情变了,之前他是倚在座椅上和王法长他们谈话,这时坐直了身子,接着站了起来,从挂在衣架上的外套里拿出了笔记本,然后开始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王法长又说了他的经营理念和实践:如何开展“管家式”服务,使“红旗”的销售满意度名列JD.POWER评价全国第二、服务满意度增幅第一。
  到最后,丰田方负责人突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动作,一把抓过旁边女孩的手,把她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口,“平时我这样做是不礼貌的,但是今天我要让她感受一下我这激动跳跃的心。我得重新认识一汽,重新认识你这个团队。”
  会谈气氛霎时改变。一直到晚上11点,丰田方面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我们离开时,丰田方面的负责人冒雨把我们一直送到车上,跟大家一一点头握手,直到车行出一段距离,我回头看时,他还在雨中目送我们。当时我们非常感动,同时感到,这种丰田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怎样把丰田这些年积累下的成功经验,那些精髓和核心理念,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再去创新,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汽车价值论”新思维
  
  在王法长看来,目前中国汽车业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市场上的竞相降价,几乎成了一种常用的手法。“这种恶性竞价,不管对合资企业、还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王法长说,“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从非理性消费阶段向理性阶段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有义务去引导用户在购车时,不是单纯地关心价格,而要更多地关心价值。”在不同的场合,“汽车价值论”成为王法长反复强调的话题。
  他认为:中国的汽车消费正在转入“价值主导时代”。用户购车第一位的选择不是价格,而应该是价值。价值包括5个方面:一是性价比;二是故障率;三是使用成本(包括3个要素,一是油耗,二是维修费用,三是因故障和维修费用造成的用户时间成本的损失) ;四是残值,也就是二手车的价值:同样是使用3年的车,有的车残值达到60%,有的车只有20%,买的时候价格差不多,3年之后差距就明显拉开;第五个应该是服务。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自2003年成立之初,便确立了3年目标:用户满意度第一,品牌形象第一,乘用车市场份额8%。“什么是丰田的品牌价值?只喊品牌形象是不现实的。只有充实它的内涵,辅以真实具体的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它的品牌价值。”
  王法长还提出了一个独特的“二轮定律”。“一个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由‘商品力’和‘营销力’两方面构成的。‘商品力’和‘营销力’是两个轮子,如果其中一个大,另一个小,可能你用了很大力气,还在原地打圈。只有当两者匹配时,企业才能向前高速发展。”
  在王法长看来,丰田已经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很好的企业文化,在“商品力”上已经颇具实力,目前必须提高的是“营销力”。
  “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几方面的工作,包括在经销商中建立和推广协力会、试验店、顾问店、流动诊所,同时也在为维修站培养高级技工,我们还明确提出‘以诚信为道,建百年老店’的观念。”
  
  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懂电脑、外语、汽车
  
  采访,拍照,王法长始终笑意盈盈,精神奕奕地配合。采访将近结束时,王法长一下子仰靠在座椅上,闭上双眼。“你问我是不是做梦都想休假,你问对了。对我来说,最奢侈,最享受的可能就是美美地睡一觉了。完全放松,到大海边上,静静地呆上几天。”
  
  人物周刊:您是开你们自己的车吗?
  王法长:对。我开皇冠。1992年学会开车,曾经创造了5年无事故的纪录。那个时候,一汽的高级经理不允许自己开车,当时轿车也还没有进入家庭,所以我就创造了那个纪录。
  人物周刊:您1970年进入一汽,1992年才学车,是不是比较晚?
  王法长:轿车发展最快的时期还是最近两三年时间。我们那时完全是一个公车的时代。换句话说,那会儿你学车有什么用呢?你既没有自己的车,企业又不配车。后来大家都说,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懂电脑、外语、汽车,在这种氛围下,我才学会了开车。
  人物周刊:您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企业家,在您心目中,哪种类型的企业家是您特别欣赏的?
  王法长:我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企业家。在我心目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偶像,但我确实从很多人身上,包括杰克·韦尔奇,还有本田和丰田的一些前辈,从一些国际著名的管理者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
其他文献
据说一个社会总能找到两条线索,一是对所谓“高雅”持续怀疑,把它们视为精英的和反生活的,叫“八卦”,另一条,则是对“庸常”生活时刻审美,叫“文化”。还说,为避免掉入“八卦”的泥潭,须找到“文化”的脊梁。按图索骥,我们为“杨翁恋”找到了几根散落着的脊梁骨。  作家朱文发现“长江晚报”一则“家有恶猫”的八卦背后有着更复杂的机理,于是写了个短篇,叫《老年人的性欲问题》,作者认为,在时间的河流中生物品质不可
期刊
我们总是认定科学家必然是质朴、爱国、富有牺牲精神的,所以我们总说塑造什么样的科学家  把办公室的门一关,外面的所有喧嚣都远去了。在这里,他与我们平等,我们都直接面对科学,没有高低。他是很平等的人    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庭院东南角,安放着杨振宁先生的塑像。雕像面东,黑幕布景,身旁种着高高的凤尾竹,点缀彩灯,受人瞻仰。塑像身穿西装,表情肃穆。天气晴朗的正午时分,阳光穿透玻璃天花板,斜斜投射在塑
期刊
张海,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一个所谓的“资本大鳄”,一个最新的健力宝事件出局者,一个迷一般的人。  仿佛从雾里走出来。  有人说,他“肯定”是中央某前部长级官员的孙子;有人说,他“一定”是某曾非常著名的高科技投资公司负责人张某某的儿子,而这个迄今一直藏身海外的张某某仍在遥控指挥国内的金融投资业务;有人说,他“应该”与某国家领导人的亲属集团有着密切联系;还有人说,他是某著名藏密大师的大弟子。  如此多
期刊
谁也不会料到,一个令日本田中司令敬仰,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英雄,却在革命胜利之后被自己队伍里的人害得险些丧生。    河南省渑池县的繁华街道,有一所挂着《刘少奇旧居》牌子的四合大院。  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刘少奇作为中原局书记住在这里,写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培训出一批领导干部。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到这里参观,墙壁上仍留着当年刘少奇培训的学员名单,名字后面注明其籍贯和担任党政军职务。学员
期刊
12月22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张海,对方爽快地答应当天下午就接受采访。此前几天,《21世纪经济报道》登出了一篇报道——《张海涉嫌侵吞健力宝数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张海,被猝然间推到了风口浪尖。  下午3点半,记者在北京昆仑饭店阳光酒廊见到张海。  然后,在整个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张海,自报年龄为“30岁”,一系列正在扩散搅深的旋涡中心的张海,基本保持了他一贯给媒体的表情,笑呵
期刊
我觉得民间几乎没有“真环保”。那些风头最健的环保主义者,基本上都是伪环保  我承认科学是有局限的。    方舟子简历: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 同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初次印象    初夏的阳光明媚而不失柔和,透过大玻璃打在走道的大叶植物上,也打在了方舟子的脸上。随着午后时光的推移,傍晚
期刊
阿坚的少年时代是在打架斗殴中度过的,随后流浪偷窃进少管所;长大后,他成了老板的保镖、追债的打手。他称,直到碰见一位“小姐”动了真情,他的人性才开始复苏;后来遇到了一位白领女士,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当再次邂逅另一位女人时,他却不知所措了。    阿坚推开门,头先向里探了探,然后跨过门槛:“我在外面想了一会儿要不要进来。想想,还是进来吧。”  “我怕警察。”  阿坚的坦率让我对他的身份有种不祥之感。
期刊
以前在杂志图片或者电视荧屏上看见谢晋导演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呼之欲出的书卷气。那一副精致的珐琅框眼镜和一身笔挺的西装,与那些穿着脏兮兮牛仔服的电影导演相比,你会觉得他才是一位真正有绅士派头的上海“老克拉”,一位言谈举止优雅清逸的谦谦君子。后采,有机会在餐桌上亲眼目睹了谢导跟别人拼酒,才被他那浑身散发出来的豪侠之气吓了一跳。那次,谢导拧着一双眉毛,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瞪着对方说“你那哪里是
期刊
每当回顾自己的历史,侯孝贤总要提到一本书,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本书——《沈从文自传》。1983年,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彷徨中的侯孝贤从朱天文手上拿到这本书。这本书为他在那之后的所有影片找到了语言。  1983年,对百年中国电影史来说,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大陆出现了第五代;台湾新电影运动方兴未艾,其奠基之作《儿子的大玩偶》拍摄完成。  1983年,拍摄完《儿子的大玩偶》的侯孝贤极度恐慌。他意识到自己导
期刊
张石川+郑正秋    张石川、郑正秋从1912年成立新民公司、承包美商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起,便长期合作。对文明戏十分内行的郑正秋负责编剧,两人联合或分别导演。作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剧评家,郑正秋主张戏剧必须是改革社会,教化群众的工具,“为弱者鸣不平”;而有着精明的商人头脑的张石川,主张“处处惟兴趣是尚”,极为关注影片的营业效果。两人兴趣相通,合作愉快,难分彼此——郑正秋“一上手便把家庭戏拿来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