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u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而《机械制图》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目前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很难适应这一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2-0100-02
  
  众所周知,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不仅要求工科类学生需要具备绘图、读图能力,同时,管理类、理科类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应具备基本的绘图、读图能力。因此,《机械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制图课程的教学学时大幅度减少,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等方面尚未及时做出相应修改,致使教师上课满堂灌,否则就完不成规定教学内容的讲授,而学生对于原本生疏,或原本就不感兴趣的机械制图的内容疲于应付,顾此失彼,完全没有自己理解、思考的时间。而且许多高校的调查结果反映,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许多学生没有在课前、课后看书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机械制图》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针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而言,笔者认为,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调整教学内容
  
  首先,针对不同的专业,应从其培养目标或专业要求出发,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择适宜的教材,也可由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组织编写适宜的教材(尤其是针对少学时的专业)。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应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抛弃以往的“深、难”;注重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图样的标准化教育;强化徒手绘制草图的能力;计算机绘图的能力;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结合专业的培养要求,学时的多少而定,要注意留出一定的教学时间,给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辅导习题,以及让学生思考、总结的时间,不能再重复以往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在点、线、面的知识中,可省略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投影变换中可只介绍换面法。在截交、相贯的知识中可简要介绍或省略圆球、圆环的截交线及圆球、圆环与其他形体的相贯线。要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实用性很强,如果他们看不到学习的知识的实用性,就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有了实践感受之后,在学习零件图、装配图时,就容易理解以零件的加工位置或工作位置来确定视图,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要求,尺寸的合理标注,装配关系的正确表达与装配结构的合理性等等知识。
  
  二、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教不重学,致使教师良好的动机、充分的准备、激情的讲授成为“独角戏”,并未引起学生的共鸣;即使学生死记硬背记住了满堂灌输的知识,但其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所背住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可能长期记忆、储存,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了。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地方。因此,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引导发现式、循序渐进式等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对于整个教学体系的把握上,可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点开始,二点连接为线,线与线外一点成平面,与平面相对的另一种面为曲面,多个面的有机组合即成为立体,各种基本体的一定的组合(或叠加或切割)即成为组合体。这样,学生既了解了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于教学内容也有了一个总体的循序渐进的认识,便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后续的学习中。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具有承接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不致于凌乱无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便于灵活运用各知识点。
  又如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已知组合体的二视图,补作第三视图的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有多少解,然后由教师汇总,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不盲目接受,这样无形之中,就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以此来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注重直观教学,要充分利用模型、多媒体课件。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培养这二种能力的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有空间——图形——空间的转化过程,在此转化过程中,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直观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具有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流界面,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空间形体的立体展示,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营造多方位的教学场景,能帮助学生更快的建立空间概念。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图样,储存更多的信息,对培养看图和读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改变了过去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看图少的落后局面,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也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有些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消化这些信息,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传统教学中的模型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可通过建立模型陈列室,让学生(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去观摩、仔细分析形体的构成,得出形体的三视图。以上两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可增加和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加快完成由空间——平面——空间的转化过程。
  
  四、完善考核办法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法设置是否合理不仅会直接影响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学的实施。因此,恰当合理的考核办法是必要的。
  笔者认为,实行教考分离是一种较好的考核形式。首先建立标准化的试题库,考前确定好考试的难度系数和考题模型,由计算机自动调题组卷。这样,就能更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且有些知识在短短二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内是不可能或不能很好地加以考核的,如计算机绘图、零件视图的选择、装配图的绘制、图家标准的掌握等等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必须在平时加以评估,如习题集中的作业;各种大作业(手工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完成情况,可以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的不同,占总成绩的30%~40%,试卷测试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70%。
  要推进教学改革,还必须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适应改革需求,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工程制图与计算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学科的交叉结合,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还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短、平、快”的培训方法,以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培养、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逐步摒弃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东西,使教师以更好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更新的知识内容、合理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实际传授给学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其他文献
由中国电视剧中心摄制、并由中央电视台播映的16集《西游记》“续集”,它不是也不应该称为“续集”,而是“补遗”(续补、增补、补充),这是因为它在屏幕上展
期刊
四川天台山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丹霞地貌地质旅游资源突出,独具特色。丹霞地貌因其独特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地貌类型。从区域地质背景、景观发育特
感谢《太平天国》,它使我们认识了走下神坛的洪秀全——他不仅具有杰出的远见卓识领袖,而且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乃至某些令人痛心的性格弱点,惟其如此,洪秀全才不是以生硬
期刊
教学做合一思想符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要求,同时也与课程改革目标高度一致,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推广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进步空间。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教学做
文章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2018年的能耗管理实践经验。基于能耗监测平台,以单位业务密度能耗作为能耗考评指标,寻找到电力为能耗重要影响因子。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关键技术,也是传输信息的主要载体,只有选择稳定性和性能良好的通信系统,才可以提升配网自动化的整体性能。文章首先对GPRS技术和EPON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新时期的学校教育能够遵循国家的要求, 应将工学结合实施与完善、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从校企合作方面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展示培养人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20年的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的113元增加到2000年的1490元,年均递增12.4%.进入"九五"以来,农牧民收入